浙江低调的千年古镇,丰子恺盛赞为“江南佳丽地”,适合倦了来小住几日

Trip在路上 2024-03-12 14:27:35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逶迤而来,如绚丽多彩的绸带维系着南北大地。

塘栖古镇,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京杭大运河的南端。与周围的江南名镇相比,其最低调,但光芒毫不逊色。塘栖以其别具一格的水上街市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领江南十大名镇之首。难怪丰子恺先生曾盛赞此地为“江南佳丽地”,而塘栖水乡无疑是其中的翘楚。

每逢春暖花开之季,漫步在古镇的街头巷尾,娇艳的花儿似乎在墙角、门楣间羞涩地探出头来,为这古老的弄堂注入了勃勃生机,增添了一抹醉人的春色。

塘栖古镇始建于北宋,应运河而兴,历朝历代均为杭州的水上门户,在明清时就富甲一方。乾隆帝七下江南时,数次驻足于此,陶醉于古镇的旖旎风光。他曾在诗中赞美塘栖:“江南水乡展画图,长堤十里柳如烟。”这不仅描绘了塘栖的美景,更传承了古镇的千年文化。

旧时的塘栖,廊檐是街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洋溢着浓郁的水乡风情。清代诗人王拭曾以诗赞美:“摩肩杂沓互追踪,曲直长廓路路通,绝好出门无碍雨,不须笠屐学坡翁。”生动描绘了塘栖廊檐的美景,那曲折蜿蜒的长廊仿佛一条条纽带,将古镇的每个角落紧密相连。即便是雨日,行走在廊檐下,都用不着戴笠穿屐了。

在廊檐街旁,依河而建的是一排排别具一格的“美人靠”,那是木质长椅的优雅称呼。古时,这些长椅并非供行人休憩之用,而是塘栖水上米市的得力助手,因此得名“米床”。塘栖,曾是周边百里的米市重镇,米行遍布街头巷尾,这沿河的长椅便化身为收米和卖米的交易场所,用来堆放米袋等。这就是“米床”的由来。

虽然江南许多集镇都有弄堂,但塘栖的弄堂数量之多,堪称一绝,素有“七十二条半弄”之称。这些弄堂地面铺着防滑的青石和麻石,两边高耸的封火墙上爬满了绿意盎然的藤蔓。踩上一块松动的石板,会发出“咣当”的声响。“出门见弄,过街穿弄,弄弄相通”,这些特点形成了塘栖弄堂。然而,随着新市镇的发展,一些老弄堂已逐渐消失,成为了人们怀旧的对象。

古时江南集市有“无徽不成市”之称,塘栖也不例外。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在塘栖盛极一时,因此,塘栖古镇宅院多以徽派建筑为主,如今幸存下来的明代建筑太史第弄卓家老宅算是其中的代表了。宅院中的每一砖每一瓦,都仿佛讲述着徽州商人在塘栖的传奇故事。太史第弄卓家老宅不仅是徽派建筑的典范,更是塘栖古镇历史文化的瑰宝。

昔日,塘栖古镇的集市热闹非凡,茶楼林立。茶楼的经营时间分为早市、晏市和晚市,每个时段都吸引着不同的客群。

早市的茶楼迎来的是熙熙攘攘的农民们,他们一边品尝着香浓的茶水,一边高声叫卖着自己带来的新鲜农产品,既能品茶休闲,又能摆摊售卖,可谓一举两得。晏市的茶楼则迎来了文人墨客和商人老板,他们在这里或品茗论道,交流诗词歌赋,或是洽谈生意,共谋发展大计。到了晚市,茶楼的主角换成了干体力活的劳动者和小市民,他们在这里谈笑风生,享受着忙碌一天后的惬意时光。

值得一提的是,旧时塘栖的茶楼还以评弹演唱而闻名。虽然早市通常不演唱,但晏市和晚市却总能听到那悠扬的评弹声。茶楼里演唱的主要是苏州书,而杭帮书在这里并不太受欢迎。

如今,虽然时光流逝,但塘栖茶楼的独特韵味依然历久弥新。无论是品茗赏景,还是聆听评弹,这里都能让人感受到一份别样的宁静与惬意。

塘栖水乡,它的魅力同时深藏在那些石桥之中。古时的塘栖,桥的数量之多,竟有“三十六爿半”之传说。这些桥,千姿百态,将水乡古镇打扮得生机盎然。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桥梁已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或被改建为现代的水泥桥。幸运的是,保存完好的横跨在京杭大运河上的广济桥至今还在,那饱经风霜的长桥依然四平八稳地横卧在河面上,这里自然成了塘栖最热闹的地方。这座数百年的广济桥,就像塘栖的魂,有了它才有了古镇的繁华。

如今,这座千年水乡古镇,日日上演着最有江南烟火气息的生活。置身其中,恍若穿越到千百年前的江南。街头数不清的苍蝇小馆充斥着闪亮的酱香、绰约的茶香,还有各色冒着香气的糕点小食,就连地地道道的杭州人到了这里恐怕也会眼花缭乱。

历经变迁,塘栖古镇仍然住着很多原居民,保留着无数人心中理想的水乡模样。当你累了倦了,在塘栖古镇小住几日,忘记城市的喧嚣和繁忙,赏春光美好,感岁月流转,品古镇韵味。

旅行小贴士:

1、门票:免费

2、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

3、交通:推荐自驾游,导航定位“塘栖古镇”,景区有停车场。杭州地铁临平站下换乘公交486路到塘栖站,步行800余米即到。

4、游玩必打卡景点:广济桥、乾隆御碑、郭璞井、太史第弄、运河谷仓博物馆等都是精华古迹。古镇是开放式的街区,免费逛,仅有几个场馆收费。

5、觅美食到水北街,各式手工糕点、大肉粽、塘栖枇杷膏、梅花糕、冬瓜糖等。

感谢你的阅读,你的每一次点赞、分享和留言都让我心生欢喜。

如果喜欢请关注@Trip在路上,我们一起看风景。

转载请联系作者。

2 阅读:65

Trip在路上

简介:专注旅游和交通出行,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