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人民大会堂的时候,苏联专家否决了两个建议

贱议你读史 2024-04-07 01:50:05
引言

1949年建国之后,当时在北京的很多重要机构几乎都集中在五棵松一带,而且五棵松地区从30年代开始建设新城,到1949年的时候,不仅变得很繁华,而且各种市政设施都要远远好过古城。因此,在最初的时候,梁思成建议把人民大会堂的选址定在五棵松。

他的这个思路有两层考虑,一来可以妥善的保护北京古城的面貌,二来五棵松新城已经有着完善的市政设施了。但是,他的这个提议遭到了苏联专家组的否决,这个提议也就搁置了。苏联专家组建议把大会堂的选址定在天安门一带,但具体是在哪个位置,还有待商榷。

这篇文章,我就简单和你聊聊人民大会堂的选址问题。

苏联专家否决了两个提议

梁思成建议在五棵松的选址被否决之后,大会堂的选址就自然定在了天安门区域,至于具体修建在哪里,如何布局等等问题,苏联专家巴兰尼科夫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可行性方案,他的方案内容很多,总结起来就是这么一个核心:以天安门为中心,规划建设新中国的首都行政中心;他的设想简单说来,就是在北京复刻出一个莫斯科红场出来。

巴南尼科夫提出的这个方案,苏联专家团还特意进行了论证,结果自然也是同意他的这个规划。苏联专家们当时的意见,在当时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咱们在考虑的时候也着重参考了苏联专家团的意见。如此一来,在未来的首都行政中心规划中,人民大会堂一定是要建在北京老城区的中心区域的。那么问题也来了,北京老城区的中心区域除了天安门广场之外,还有哪里呢?把大会堂具体放置在哪个位置,也是成了一个问题。

当时,我国不少设计师也参与到大会堂的选址和设计工作中,有的人估算了一下,大会堂的整体面积从理论上来看,恰好可以把整个会堂都安放在天安门广场上。因此,他们就提出,是否可以把大会堂放置在天安门广场呢?

这个提议刚冒出来,就被苏联的另一位专家阿谢耶夫给否定了,他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只是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的,大会堂的体积和规模有些庞大,而且从正阳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天安门和故宫的这条中轴线上,已经没有可以安放大会堂的位置了。如果不放在中轴线上,而是放在中轴线的其他地方的话,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看,就会显得很突兀,而且和整个环境对比起来也是难以协调。

于是乎,在最初的设计方案当中,是把大会堂画在了南长街的南向对景当中。

当时,针对整个天安门广场的改造,总共出了12个方案,在这12个方案里面,苏联专家组对一号和六号这两个方案是比较中意的。这两个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建议把大会堂定在南长街以南的地方,整个建筑用地长约有400米,宽大概175米,总的面积在七万平方米左右。

到了1958年七月,我国又派出了一些专家去苏联,他们此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考察苏联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便于回国以后,作为可行性的参考。也是在七月,关于大礼堂的一些具体的设计工作,也被正式提上了议事的日程,大礼堂整个的设计工作是交给了北京建筑设计院来负责。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1958年的8月8号这一天,设计院总共给出了十个设计方案。但是这些设计方案里面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具体规划出大礼堂的建设地点,以及整体的建筑面积;毕竟,当时关于这两个问题也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设计院也不能擅自决定地点和面积这两个事情。

不过,这十个设计方案都考虑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大礼堂里还需要修建一些会议室、休息室等作为配套设施,这些配套设施的建筑总面积大概在3万到5万平方米。

结束语

大会堂的修建,在选址这个问题上有着苏联人参与的身影,但往后的设计和建造,以及使用原材料方面,都完全是百分百的由中国人自己完成。因此,可以说人民大会堂是中国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0 阅读:11

贱议你读史

简介:八零后老腊肉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