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0后,在塞尔维亚开诊所,是欧洲第一个打国药疫苗的海外华人

真实人物采访 2024-02-19 22:28:51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361位真人故事

我叫张贶愔,上海人,今年36岁,在塞尔维亚开诊所,妻子也是中国人,我们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

我14岁就来到塞尔维亚,曾因当地语言不过关,被同学嘲笑,但高二开始却一跃成为学霸,之后在学业上一路开挂,最后成为医学博士。

为了锻炼工作能力,求学时我去市医院做过义工,还当过导游,做过中餐厅的大堂经理等很多类的兼职。

读博时,与朋友一起创业开诊所,一步步升级,两次搬迁,现在独立开了一家高端诊所。

新冠疫情期间,我受大使馆和塞尔维亚国防部邀请,担任了随团翻译,还是欧洲第一个打国药疫苗的海外华人。

而作为第一个此方向的中国毕业生,我走过了这里华人从没走过的路。

(36岁的我)

1987年,我出生于上海。我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是园林高级技师,妈妈以前是教师进修院的老师,如今退休在家。

父母一直教导我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任何事情不能都违背自己的良心。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贯彻的行为准则。

在我6岁的时候,爷爷得癌症去世。眼睁睁看着最亲的人离去,而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那是何其痛苦。所以那一刻,我就立志要做一个医生。

1999年,父母免签来到塞尔维亚,经历了南斯拉夫被北约轰炸事件。

所幸轰炸的时候会及时响起防空警报,他们就和当地人一起躲进地下室,但是经常会断水断电,物资更是短缺。

那时候当地人生活条件普遍很差,不过中国货价廉物美,当地人很喜欢。于是我父母便在塞尔维亚卖起了中国货,做起了商人。

(高中同学合影)

父母出国的头两年,我还留在国内。第一年爸爸委托他的朋友照顾我。第二年,我来到奶奶和姑姑的身边。尽管她俩对我很好,但是十岁的我没有爸妈在身边,就莫名的自卑,并且渴望能够早日和父母团聚。

2001年,父母把我接到了塞尔维亚。我欣喜万分,终于回到父母身边,想着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了。然而要在异国他乡获得一席之地谈何容易。

到了以后,我马上开始去当地的学校上学,但是语言不通成了大难题。不过我那时候英语还可以,就先用英语和同学沟通。

可是一开始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我一句话都听不懂,只能在课堂上默默地背单词学语言。有些同学会欺负我这个新来的转学生,总是拿我开玩笑。我学习很吃力, 但一直在坚持学语言。

(大学毕业啦)

2003年高一,第一次考试还考了不及格,班主任找我妈谈话,说我语言还不行。我妈回家就威吓:“你要是学习不能跟上,就回国去念书吧。”

我无论如何也不要离开爸爸妈妈。于是我就加倍努力学课本上陌生的词语,每天下课后竟能学4-6小时,终于通过了第一门考试。

高中二年级开始,兴许是开窍了,我的语言不仅过关了,而且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一下子进入好学生的行列。

这边高中就可以分专业了,我读的是卫校,毕业后也可以做护士。于是我就去市医院做义工。

我去的是半重症监护室,要照顾的大部分是被截肢的患者。我看到很多老人躺在床上没法动弹,翻身也要护士帮忙。

不过有好多人虽然痛苦,但还是努力想要活着。可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却是一瞬间的事。

(大一和朋友一起在外面玩)

记得有一个老爷爷是重症监护室出来的,我负责给他上药、挂点滴。

那天早上,我给老爷爷挂了点滴,本往常一样看了他几眼就离开了。没一会儿,我进门的时候,觉得他有些不对劲,仔细一查,却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病人在我面前死去,让我十分震撼。

生命有时候真的太脆弱了。刚刚还活着的一个人,就这么离开了世界。那时我真正体会到,人活着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恍惚间,我看到护士长镇定地处理后面的事情,觉得医院真的是一个见惯生死的地方。这更坚定了我做医生的信念,因为减少病患的痛苦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选专业时考虑再三我最终决定读口腔专业。2006年,我如愿考入贝尔格莱德大学口腔医学院,成为该学员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并在毕业后考取口腔医生资格证。

(我和一个找我看牙的英国大叔)

大学期间,我兼职做过导游,这个工作非常辛苦,经常会连续工作10-16个小时。

有一次,根据行程上标注,我要带一个团组去铁门(地名),其实就是指铁门入口处的一个城堡。

但是铁门很大,如果要进去,还有很多路要走,当天几乎是没法往返的。再说里面是国家公园,就是森林,一般都不进去。

于是我就带客人在铁门外围城堡转了转,结果客人到了那边看了导航,就开始较真,说我没把他们带铁门里面去,非要进去。我磨破嘴皮子好说歹说,他们才放弃了。

但我还是被投诉了,这是我导游生涯第一次吃了个哑巴亏。如果是出发前就和客人沟通当天行程,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后悔也没用了,就当是一次教训吧。

(努力工作的我)

可又有哪一个兼职工作是容易的呢?更何况是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

除了当导游,我还做过中餐厅的大堂经理,那段经历更是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

做大堂经理需要平衡服务员和后厨的关系,对老板负责。但当时我年轻气盛,不会处事,就尴尬了。

有一次,后厨少了几个橙子,其实没啥事,但是厨师问了一嘴。我就把两个保洁阿姨叫来问话。因为我说话不够婉转,导致保洁阿姨觉得我认定她们偷东西,结果事情闹得大家都很不愉快。

除此之外,其实妈妈还让我去做了很多类的兼职。不过,兼职的目的不是赚钱,而主要是为了锻炼我的工作能力。当然,我也没有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

2015年大学毕业后,我继续攻读牙周方向的Specialist专科医生。2020年6月,我医学博士毕业。

(参加欧洲牙周会议)

2017年开始,我和好朋友合作开了一个口腔小诊所,这是当地第一家华人口腔诊所。

但是一开始我们既没经验也没资金,也就没什么病人,所以觉得自己经营诊所挺困难的。起初,一周最多只有3个病人,连维持诊所日常的开销都成问题。

所以我只能在这之外继续接导游工作,来补贴生活开销,可依然不够,还需要父母接济,那时候我也只能举步维艰。

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技术也有待进步。其实刚出茅庐的我,会的都是些皮毛,确实难登大雅之堂。于是我就去进修各种课程,逐步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因为我是刚毕业就自己开诊所,得不到有经验的医生传帮带,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地摸索。更何况,经营诊所并不是只会看病就行,还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里面要学的太多了,不免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开好诊所。

(我和业内大神的合影)

好在2018年,我和太太结婚了,她不仅在生活上可以照顾我,还在工作上支持我,给我加油鼓劲,使我重拾信心面对一切困难。

合伙人是我的大学同学兼好朋友,可2019年,他去了德国另谋出路。不过我们至今依然是好朋友,他回来的时候我们都会聚聚。

谁也没想到,2019年年底,塞尔维亚爆发新冠疫情。其实最害怕的不是危险来临,而是危险来了还不自知。

一开始,塞尔维亚的舆论认为,这只是一种流感,大家都不重视,甚至患病的都是居家隔离,导致病毒迅速扩散。

直到2020年三月份下半月,塞尔维亚才重视起来,对许多地方进行了封锁,每天19:00-5:00宵禁,只有我们医生出急诊才可以行动。

(疫情期间陪同专家组做翻译)

我国于3月21日派遣专家组支援塞尔维亚,中国大使馆和塞尔维亚国防部都电联邀请我,当一次随团翻译。

作为塞尔维亚华人圈唯一的医学方向留学生,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关了诊所,和专家组住进了塞尔维亚司令部的大楼里。

我们援助塞的疫苗,最先送到的目的国之一就是塞尔维亚,因为医生的特殊性,我们会优先打疫苗,我应该是欧洲第一个打国药疫苗的海外华人。

中国专家第一批6人组来塞尔维亚的时候,疫情正处于上升阶段,每天的新增病例最多的时候超500例。

可塞尔维亚这边没有检测能力,也没有发热门诊,只有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军事科学院有一个实验室可以检测。

(陪同专家组做防疫知识讲座)

中国专家组成员“抛家弃子”,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里,把武汉的经验制作成视频,传授给塞尔维亚人。

从2020年3月22日至5月2日,我陪着中国援塞专家组走访了14个疫情最严重的城市,33家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所,有效控制了疫情。

中国作为大国的担当和贡献,塞尔维亚人民看在眼里,心存感激。我也成为了塞尔维亚人口中的“英雄”。

疫情期间,我们的诊所关了又开,开了又停,时断时续,让人晕头转向,但我们一直坚持着。

2021年5月,诊所搬迁到贝尔格莱德最高端的新社区,升级为高端诊所,前景大好。

由于我秉承着无论大小,每一个病例都全力以赴的理念,加之技术日臻完善,诊所的口碑在当地还算不错。

(两宝宝出生啦)

没想到事业顺遂的同时,家里又给我带来了莫大的惊喜。

2022年3月,我太太怀孕了,我们去医院做B超。医生一边看一边说:“嗯,这个有意思”。我作为医生多少也懂点儿,我看到两个黑点点,惊喜地问医生,难道是双胞胎?

看到医生点头的那一刻,我欣喜若狂,内心从未掀起过那种波澜,感觉又是老天在眷顾我,让我可以成为双胞胎孩子的爸爸。

人逢喜事精神爽,仿佛有使不完得劲。开诊所,每天看不同的病人,需要大量的沟通技巧,不过这也难不倒我。

我时不时会有新的点子让自己的诊所越来越好,况且付诸实践的过程也很愉悦。尽管想要添置的设备器械需要很多,但我攒够了钱,就一件一件地买回来,特别地开心。

渐渐地,我能够独当一面,处理绝大多数情况,可以说一个人就能处理一个团队的工作。不过诊所里忙完了,我还要好好照顾太太。

(我们一家四口)

她怀两个宝宝真的是非常辛苦,尤其孕中期状态很不好,我发觉她都有点含胸驼背了,连腰都不敢挺直。

2022年6月底,我就带她自驾去黑山的海边玩。她进了水游泳以后发现舒服了好多,因为水的浮力减轻了她肚子的重量。这可是个重大的发现。

回来以后,我就天天放一浴缸的水,让她泡着轻松一下。她孕晚期肚子大经常睡不好,但是在水里她就能缓口气,经常在水里泡着泡着就睡着了。

太太就这样每天泡一泡,到后来能泡两三个小时。其实那时候我们也担心,听说孩子可能会缺氧。不过我们都控制水温,开着窗户,一直也没什么问题。

后来我们想,如果没有这么做,她大概挺不到足月生产。因为她个子不高,两个宝宝加起来却有10来斤了。

(我种在阳台的花开了)

当我们熬到足月,2022年11月底生产,得知两个宝宝都非常健康时,我喜极而泣。我记得护士把两个宝宝递到我怀里时,那种感觉是如此的强烈。

但太太是剖腹产,刚出院回家的时候行动不便,需要好生照顾。有一次,我帮忙给她洗漱,起来时,她突然就软倒晕过去了,还好我正扶着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宝宝们也是因为剖腹产,头两个月有肠绞痛,晚上会爆哭。我一个人对付两个宝宝,喂奶、给他俩焐热肚子,手忙脚乱。

有一天晚上,我抱着他们还觉得很不真实,突然就有两个孩子了。尽管诊所、家里两头跑,许多时候忙得连喝口茶都是奢侈,但是看着这一对可爱的孩子,再苦再累也值了。

(两宝宝渐渐长大)

其实太太和我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是我们都不会放大对方的缺点,而是一直记得对方的优点,所以我们的小家一直是温暖的。

我觉得爱情就是两个人相知相守,不需要什么轰轰烈烈,两个人愉快地度过一生就是最美的情书。

将来我想把诊所继续做大做强,不断精进技术,添足新设备。等孩子们长大了,如果他们也喜欢,就让他们继承我的事业。我和太太则回国养老。

我越来越明白,无论走在哪里,只有历经生活的千锤百炼,才能拥有一个璀璨的人生。

【口述:张贶愔】

【编辑:史曼罗】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