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误会了,赵高并非奸臣,故意毁灭秦国是为给赵国报仇

天涯顺其说历史 2023-12-17 10:12:35

一提到赵高,人们马上就会想起中国历史上那个著名的宦官,他对皇权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歪曲事实。在固有的思维里,赵高是一个无能之辈,但因为深得秦二世胡亥的信赖,而掌握了非凡的权力。他和胡亥一起为祸国殃民,最后造成了秦王朝的覆灭。

然而,这样的历史印象是否完全准确呢?事实上,赵高并不是太监,他的能力也远非无能。事实上,赵高是一个非常精明和能干的人物。他对秦朝所作所为,并非出于无能,而是有意为之。原因在于,赵高是赵国的公子,他渴望为自己的国家复仇。

在当代汉语中,“宦官”多用来泛指阉人。所以一提到“宦”,人们就会下意识地联想到阉人。《史记》中对赵高的描写是“宦人”,以致于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赵高等秦代的宦官都是太监。但在秦朝时期,“宦”这一称呼并不特指太监。它仅仅代表了一种官职,宫中担任官职的人包括侍卫和大臣等,这些人显然不都是太监。因此,赵高被称为“宦人”,仅仅意味着他在朝廷中担任官职,并不能证明他是太监。

此外,赵高及其弟弟生于“隐宫”一事,也常常引起人们的误会。在秦朝,“隐宫”就是犯人的住所,这说明赵高和他的兄弟出生在曾有服刑经历的人员家庭中。这一点与赵高是否是太监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完全是后人基于对史料的误解产生的。

赵高之所以被错当成阉人,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历史上确实存在宦官误国的例子。比如,在东汉末年,宦官势力庞大,并与东汉王朝的衰亡密切相关;唐代的宦官更加猖狂,连皇帝都可以废黜;众所周知,明代有王振魏忠贤,清代有李莲英。后人在记录、讲述史书时,常对宦官充满了仇恨,所以一提到宦官,就会引起极大的情绪波动。当我们讲到秦兵败亡的时候,很自然的就把矛头指向了赵高。

我们常见的赵高形象,似乎是一个能力低下,仅凭溜须拍马的技能获得胡亥的信任,并由此联手祸乱政局,导致秦朝灭亡的人物。但实际上,赵高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样无能。事实上,他是一个非常精明和干练的人。

赵高身体健壮,入朝为官后曾任“中车府令”,这个职务就像是秦始皇的御辇和保镖一样,当然要有一副好身板。并且赵高精通文字,尤其擅长书法,所以秦始皇才让他当胡亥的老师。

所以,赵高这样有才有谋,为什么他最后却落得个亡国之祸,遗臭万年的下场?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赵高祸秦,不是没有才能,而是故意的。赵高想让秦国灭亡,原因就在于他身为赵国人,对赵国的覆灭有着强烈的报复欲望。这一观点得到了司马贞的一首歌颂赵高的诗歌的充分体现:“当年举世欲诛秦,哪计为名与杀身。先去扶苏后胡亥,赵高功冠汉诸臣。大贾灭嬴凭女子,奇谋兴汉讵萧曹。留侯椎铁荆卿匕,不及秦宫一赵高。”这首诗歌称赞赵高为那些在秦手下死去的人复仇。

从对赵高这一历史角色的再次认识中,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往往比后人的印象更为复杂和立体。赵高的事迹告诉我们,历史的真实总是笼罩在一层又一层的浓雾里,这一切都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去了解。

0 阅读:138
评论列表
  • 2023-12-17 13:48

    赵高其实胆识过人,雄才大略,他一心要为赵国报仇,覆灭秦国。他是赵国人,却为秦国服务,秦朝灭亡和赵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天涯顺其说历史

简介: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