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长抵京,为普京访华“打前站”?俄乌走向和平迎来新希望

刘勇教授 2024-04-09 09:29:45

在俄罗斯方面提前发出预告称,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期将访问中国后,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7号,正式确认了该消息。

据了解,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于4月8日至9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在美国财长耶伦4月4号至9号访华的背景下,俄罗斯外长的访华时间,显然与美国高层的访问时间,出现了重叠。那么,在此敏感时刻,俄罗斯外长访问中国,释放了哪些信号?又有哪些目的呢?

首先,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王毅外长上次访问俄罗斯,应该是在去年九月份,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上次访问中国,应该是在去年10月份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而现如今,间隔不到六个月的时间,俄罗斯外长再次访问中国,显然进一步凸显了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而就在耶伦访问中国的时候,俄罗斯方面提前释放出拉夫罗夫即将访问中国的消息,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俄罗斯方面的一些“焦虑”。

说白了,最近这段时间,一些美西方高层排队访问中国,比如荷兰首相,法国外长,美国财长以及即将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接下来,还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大概率也将访问中国。

这种美西方高层集体访问中国的态势,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发展,正在趋向于稳健。而俄罗斯又因为乌克兰危机的影响,跟美西方正处于激烈的对抗中。因此,对于中国与美西方的之间的频繁互动,俄罗斯方面肯定也难免会有一些顾虑存在。

当然,这实际上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就像人与人一样,中国与俄罗斯的对手加强互动,那么,俄罗斯难免会出现焦虑。

而现如今,就在耶伦访问中国期间,中国直接邀请俄罗斯外长访问中国,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算是中国在给俄罗斯吃一颗“定心丸”,或者说,向外界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那就是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合作,既不会因为外界的施压,受到任何干扰,同样也不会因为中国和西方关系的改善,受到任何影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西方政客排队访问中国之际,俄罗斯外长访华,实际上再次体现出了中俄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其次,俄罗斯外长访问中国,不排除是为普京总统新任期内可能的访华之行“打前站”,此前,在普京成功连任俄罗斯总统之后,究竟会选择首访哪个国家,引起了俄罗斯媒体的广泛关注。

毕竟这个首访之地,将充分体现俄罗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外交工作的重点。比如,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十分希望普京当选后的出访首站,选在东方国家,而不是西方,就充分体现了俄罗斯内部对于这个问题的倾向。

虽然按照大国之间约定俗成的规矩,普京总统在去年十月份已经访问了中国的背景下,今年连任后再次选择访问中国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那样,中俄之间不仅具有高水平的关系,更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很有可能会让普京总统打破传统惯性,将连任之后的首访之地选在中国。

因此,外界普遍预测,普京总统的首访之地会选择中国,而现如今,俄罗斯外长访问中国,似乎又将这种可能性增加了一些确定性。

最后,美西方高层与俄罗斯高层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段访问中国,不排除是在为结束俄乌冲突做铺垫。说白了,不管是美国高层访问中国,亦或是欧洲政要来到中国,难免会提到俄乌冲突,而俄罗斯作为俄乌冲突的当事方,也将派出高官访问中国,双方除了会谈到相关合作以及战略协调的议题之外,肯定也会提及俄乌冲突。

比如,扎哈罗娃就已经表示,中俄双方将讨论包括乌克兰危机在内的一些热门话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想结束俄乌冲突,除了需要乌克兰危机相关方愿意和谈之外,更需要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国家从中调解。

纵观全球,似乎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有分量了,或者说,除了中国之外,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同时得到俄罗斯与美西方的双边认可,毕竟调解方除了需要保持中立立场之外,更需要有实力。

可以预测,在俄罗斯与美西方都派出高层访问中国,并与中方讨论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这实际上就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那就是美西方与俄罗斯可能会通过中国这个中立的第三方国家,就如何结束俄乌冲突交换意见。”

虽然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双方的分歧依然还非常大,但如果双方真正迈出了这一步,那么对于俄乌局势而言,无疑就是一个好消息。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不管是欧盟还是俄罗斯,其实都是有意结束俄乌冲突的。

俄罗斯方面的态度就不用多说了,他们此前多次释放愿意和谈的信号,实际上就表明了他们愿意结束冲突的态度。

此外,最近有消息透露称,北约正在内部通过非正式的方式,讨论让乌克兰以割让部分领土为代价,换取其加速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其实也能看出一些北约国家是希望能够早点结束冲突的。

综合以上信息不难看出,美西方高层与俄罗斯高层几乎在同一时间段访问中国,也为俄乌冲突的结束带来一丝新的希望。

1 阅读:400

刘勇教授

简介:军事学教授;作战指挥学博士,战役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