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草包李景隆永远想不到,在他溃败50年后,一个叫王振的太监会挽回他的名声,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孤单了

聚光灯下的剧外人 2024-04-26 22:22:58

李景隆作为明朝著名将领李文忠的儿子,按理说虎父无犬子,会深得李文忠打仗的精髓。然而,李文忠打仗的本事却全跑到常年跟他沙场奔波的表弟朱棣那儿去了。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朝廷想当然地派李景隆为主帅,让他率领50万大军去讨伐朱棣。

外人不知道,可朱棣心里清楚呀,李景隆不过是个军事草包。然而,即使他不把李景隆放在眼里,50万大军还是对他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于是他把镇守北平的任务交给了长子朱高炽,自己跑宁王那搬救兵去了(与其说搬,不如说骗)。

北平这边看似脆弱的城门久攻不破,就在都督瞿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快要破城之际,李景隆却出手制止了,理由是,他不想让功劳被别人抢走了。

于是他们错过了唯一的破城机会,第二天,天气骤冷,朱高炽命人往城池上浇水,很快,北平变成了一座冰城,南军只能望楼兴叹。很快朱棣带领着最强外援——宁王的朵颜三卫骑兵归来。李景隆跟其进行短暂交锋后,被这支骁勇善战的骑兵阵势吓破了胆,他果断地舍弃攻城部队连夜独自而逃,以至于这些被主帅抛弃的士兵们在朱棣城内城外的夹击之下全线崩溃。

然后朝廷还不死心,推荐他的人黄子澄也打算跟他一条黑路走到底,再一次命他率领60万大军去围剿朱棣。

这一次他带了很多帮手,终于,朱棣被逼入了绝境,然而他情急之中纵马冲向了高处,猛然挥舞着手里的马鞭。他这个召唤人的假动作只为李景隆而做,果然李景隆没有让他失望,成功被他给欺骗了,他立即命南军退后,朱棣因此峰回路转。李景隆此等草包行为,无不令人咋舌,如果李文忠不是因为早逝,估计也要被这个草包儿子给活活气死。

然而,李景隆永远想不到,50年后,有一个叫王振的太监会挽回自己的名声,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孤单了,因为这个叫王振的太监的所作所为,比起他李景隆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振劝服朱祁镇御驾亲征时,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他为什么放着大好的日子不过,而要跑出去送脑袋,一个是因为他内心不满足,想借助大明的兵力实现自己的英雄梦,好名垂青史,再个是因为他对打仗的无知。

20万大军从京城出发,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大。得知就在前一天,大同已经跟瓦剌爆发过一次战争,并且全军覆没了,无胆小人王振一改之前的豪言壮语,立刻下令班师。然而,为了显摆自己今天的地位,他邀请皇帝去他的家乡蔚县看看。去也就去了吧,返回的时候,他却舍近求远,让本就疲惫不堪的大军绕远路而回,理由是,不要践踏蔚县的庄稼。最后,他真的挽救了蔚县的庄稼,但是却付出了20万人命的代价,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微不足道的项上脑袋。

一直尾随而来的瓦剌首领也先,终于看清了这支明军的真实面目,立刻向他们发出了攻击。明军派出五万骑兵进行阻击,虽然还是全军覆没,但是还是为大部队争取了三天时间。这时他们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二十五里了,只要进入怀来,所有人都安全了,但是王振又出来制止了,理由是他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他让大军在此等待。于是车未到,也先先赶来了。由于明军人数众多,也先不敢深入,明军趁机紧急挖出壕沟,准备打持久战。

也先觉得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开始诈降。愚蠢的王振不顾经验丰富的兵部尚书邝埜的劝告,竟然相信了,他命大军立刻越出壕沟,进行转移。然而,就在他们出发仅三里的时候,也先的铁骑冲杀出来,长刀直入,而已经疲惫到极限的明军终于在这突如其来的冲杀之下全线崩溃。罪魁祸首王振也在乱军之中让愤怒的护卫将军樊忠用铁锤敲碎了脑袋。他死不足惜,可惜那20万大军,还有随从的50多位文武大臣,大明数十年的积累,数十年的人才,就此一扫而光。

太监王振,祸国殃民,他注定要遗臭万年!

0 阅读:4

聚光灯下的剧外人

简介:看好书,评好剧,本号主要分享影视评、书评和名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