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杨秀清败亡启示,要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聊聊历史 2024-03-06 08:03:33

有人提问,杨秀清手握重兵,京师也控制在手中,为何还输给并没有实际权力的洪秀全呢?作为太平天国实际掌舵者,集政权、军权、教权于一身,杨秀清的失败很突然,他还没反应过来就死于韦昌辉刀下,却也在意料之中。

杨秀清为何失败,为何在灾难来临前一点防备都没有?善待身边的人,关键时刻可以保命。自古以来,权臣的败亡就在一瞬间,杨秀清就是典型,但凡懂得笼络人心,东王也不至于“天父升天”。

1856年,杨秀清权势如日冲天,却轻易被处死,确实很有意思。都知道,天王洪秀全没有实际权力,也没直属部队,京师卫戍权也不在他手里,洪秀全是借助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的力量消灭东王。

杨秀清坐镇南京,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都在外地征战。如此,想要武力消灭东王势力,必须抽调各地兵马,下令各路诸侯“勤王”,借力打力。

洪秀全要想下达“勤王”诏令,必须找到一个可靠的人。这个人,必须具备这几个条件。

首先,可以与天王洪秀全直接联系,自由出入天王府,而不让杨秀清怀疑。换句话说,他可以充当洪秀全、杨秀清联络的“中间人”。

太平天国实行“军师负责制”,天王是虚位元首,杨秀清实际把握朝政。但洪秀全毕竟是君王,杨秀清是臣子;杨秀清处理文件后,还需要洪秀全名义上签字确认,然后下发给各部门。

如此,东王府与天王府之间,就必须有一个人来回“跑”。这样的人,就算平时出入天王府,也没人怀疑,杨秀清也认为这是例行公事而已。

其次,拥有一定的实权,能够调开京师兵马,让勤王军团入城。

定都天京后,北王韦昌辉控制京师卫戍部队,后被东王杨秀清剥夺。此时,天京的兵马都是东王的,没有杨秀清的命令,谁也不能入城。

京师防卫森严,遍布关卡,正常情况下,韦昌辉的“勤王军”压根无法入城。一旦强行闯关,杨秀清必定察觉,到时东王准备妥当,韦昌辉必败无疑。

如此,韦昌辉入城之前,守卫京师城门的太平军(东王士兵)一定会被调离,或者进行换防,让北王抓住空档,快速入城。所以,此人必须能调兵,且不让东王的将士起疑心。

再则,熟悉东王府的布防,并能指挥东王的卫队。东王府卫兵很多,仅凭韦昌辉的3千兵马,很难快速消灭他们。杨秀清反应过来,发出“讨逆”信号,调遣天京城内的东王士兵,韦昌辉一样会失败。

如此,韦昌辉闯入东王府时,不会遭遇东王卫队,过早暴露目标。一旦处死杨秀清,东王将士群龙无首,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最后,此人一定要忠于洪秀全,且跟杨秀清仇恨很深,不会临时倒戈。

那么,符合这个条件的人是谁呢?答案是,天官正丞相,佐天侯,杨秀清自认为的铁杆亲信陈承瑢,也就是英王陈玉成的叔叔。

陈承瑢是朝官领袖,也是东王府的首席文官,还是读书人,这就很要紧了。杨秀清很聪明,但没读过书,批阅文件都需要靠“帮手”,陈承瑢则是总负责人。

太平天国的中枢是东王府,东王的僚属处理军国政务,杨秀清又不识字,这份工作自然就有陈承瑢来做了。

工作上的原因,陈承瑢经常出入天王府,充当东王与天王联系的纽带。陈承瑢办事认真,政务能力强,杨秀清也十分相信他。杨秀清平日里传达命令,都是通过陈承瑢。

通过陈承瑢,洪秀全可以顺利把“勤王”诏令送出去,天王的使者才能躲过杨秀清的眼线,前往江西瑞州找韦昌辉,到湖北洪山找石达开,让他们带兵进京。

韦昌辉带着3千兵马回来,陈承瑢则早已掐准时间,在换防的时刻,让北王的部队入城,并抢占各条街道,建立障碍物,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血战。

一切准备充分,陈承瑢引导“勤王军”,杀向东王府。此时,府上的卫队早已被调走,杨秀清败局已定,他输给了身边的人,败给了陈承瑢。

那么,既然是东王府首席文官,东王杨秀清也赏识他,为何陈承瑢却支持洪秀全呢?跟着杨秀清,一起对付实力派,拥戴东王当天王不好吗?答案是,杨秀清不会善待身边人,陈承瑢心理不安。

1854年,“牧马人事件”,杨秀清小题大做,不但杖责秦日纲、黄玉昆,连陈承瑢也被拉出去杖责一百大板。杨秀清此举,让陈承瑢又恨又怕。

1856年,秦日纲东征,与张国梁在金坛对峙,不分胜负。杨秀清又表演“天父下凡”,说秦日纲、陈承瑢“帮妖”,指责他们对清军作战不利,甚至想投降。

杨秀清以“天父”名义斥责,陈承瑢不由胆战心惊。因为,杨秀清对身边的人非常苛刻,一旦认为对自己不尊重,即便官职再大,也会遭受酷刑,甚至处死。

陈承瑢之前,东王府的朝官领袖是曾水源、李寿春。无论是资历、能力,以及家族背景,曾水源都甩陈承瑢几条街,两人不是一个档次。结果呢?杨秀清因为一件小事,把曾水源、李寿春斩首。

事情的起因是,曾水源、李寿春商议政务,听到门外宫女窃窃私语:“如果东王升天,你们可就都难了。”

杨秀清平日里嚣张跋扈,得罪太多人,且身体不好。宫女经常遭受打击,故而口出怨言。此话,曾水源、李寿春都听见,却没有处置,因为他们认为是小事。

隔墙有耳,到处是杨秀清的人,宫女的话很快就传到杨秀清耳朵里。杨秀清十分恼火,当即“天父下凡”,处死几个宫女,顺便把曾水源、李寿春叫来问话。

“天父”痛斥曾水源、李寿春,说他们明知宫女犯错,却不及时上报,这是对东王的不尊敬。接着,“天父”更加愤怒,要求将两人处死,曾水源、李寿春就这么被斩首,也是悲剧。

曾水源、李寿春确实有错,但罪不至死,杨秀清此举,无非是告诉大家:“只要不尊重东王,敢对我不利,即便是身边的亲信,也不会留情面。”

陈承瑢看来,杨秀清可以因为一件小事情处死曾水源、李寿春,也就一样可以因为某些事情杀了自己。如此,陈承瑢选择站在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这边,联手对付杨秀清,换取一条活路。

杨秀清败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懂得善待身边的人,要有容人之量。十六国时期,号称孙策“缩小版”的姚襄,待人友善,人格魅力很高,连殷浩派来的几批刺客都被他感动了,并告知姚襄要注意防备殷浩。

同一时代,李秀成的人格魅力也很高。苏州危难之际,郜永宽等8位将领已经投降清朝,却不愿意拿李秀成当“投名状”,直到李秀成离开苏州,他们才献出城池。

如果杨秀清有姚襄、李秀成一半的人格魅力,懂得善待他人,给别人一点面子与尊严,也不至于在权势达到巅峰时刻,被韦昌辉一次袭击,就输掉了所有。

2 阅读:489
评论列表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