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新婚被婆家嫂子笑话,三天回门我妈对她说了几句话,姑姑赢了

凝旋情情 2024-05-11 08:06:40

口述∶建玲

我爸兄弟四个,只有一个妹妹,也就是我姑姑。

姑姑出生后,奶奶看这个最小的女儿长得粉妆玉砌,玉肤凝脂的,和上面的四个糙儿子俨然不是一道菜。

心仿佛被偷走一样,奶奶把自己的人生理想统统赋予到了姑姑身上。

奶奶的娘家是乡绅。

之前风光的很,她的父亲是当官的,几个哥哥也都腰挎盒子炮,家里的佣人十几个,城里有生意,村里有土地,奶奶在十六岁之前过得都是优雅的大小姐生活。

直到结婚后嫁给我爷爷。

爷爷家同样是高门大户。

我老爷是开药铺的,县城里有两家大药房,村里有百十亩田地,家里有专门做饭的和干活的下人,奶奶和我爷爷的婚姻属于门当户对,一嫁过来就当起了少奶奶。

然而好景不长,在我大伯三岁,二伯刚出生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先是奶奶的娘家垮了,她家被划分为地主成份,哥哥们在城里的资产被没收,家里的房子和田地也被分了个精光。

奶奶的四个兄弟脖子上绑着双拖鞋,天天在外面扫大街。

遇到这样的情况,亲戚们也是干瞪眼帮不上忙。

所幸的是我爷爷和二爷兄弟两人是个败家子,一人把着一个药铺,从早到晚比赛着吃黑疙瘩,奶奶和二奶奶根本管不了。

没多久,老爷的家产就被两个败家儿子给造光了,家里的房子和田产都抵给了别人,特别是我爷爷,穷得就差卖老婆孩子了。

奶奶的生活一落千丈,瞬间由养尊处优的少奶奶变成了赤贫的穷婆子。

不过这样也好,财去人安,省去再被人来回批斗的麻烦了。

爷爷和二爷两个人最终自食其果,吃黑疙瘩把自己的命给吃没了。

二奶奶带着自己的孩子们投靠了娘家。

留下我奶奶领着四个半大小子,还有怀中嗷嗷待哺的小女儿,娘家回不了娘家,婆家这边更是无人可依。

奶奶满腹诗书经纶,却只能洗尽铅华,换上荆钗布裙和一帮乡野农妇们在一起讨生活。

那年头,吃的上顿没下顿。

奶奶心里明白,上面的四个儿子已经没啥好指望的了。

奶奶只盼望着唯一的小女儿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以后能找到一个风光的婆家,好让自己再重温一遍20岁之前的娇小姐阔太太般的生活。

所以奶奶一直是把我姑姑就当作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来培养的。

虽然出生在贫困年代,家徒四壁,但是奶奶却没有让姑姑下过一次地,更没有做过一顿饭。

起初是奶奶独自照料她,稍微长大点后,大伯娘和二伯娘也进了门。

不光是姑姑不用干活,就连奶奶也享上了两个儿媳妇的福。

等四个儿媳妇娶满,奶奶和姑姑就彻底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母女俩仿佛世外来客,除了吃喝,再不过问家务俗事,在家不是绣花,就是做衣服和练字。

有其母必有其女。

在奶奶的精神熏陶下,小姑果然遂了奶奶的心愿,两母女都变成了不食人间饭的下凡神仙。

小姑长得漂亮,一双手纤巧白嫩,看了让人惊艳,十里八村再也找不到比那还好看的手了。

我奶奶特别自豪,一天到晚拍着大腿炫耀∶“就我这闺女,光凭她那双手,这辈子也要找个国家干,别看我们现在是落魄了,那都是暂时的,你们都等着往后瞧吧!”

因为姑姑相貌出众,到了适婚年龄后,上门提亲的人还真不老少。

但是奶奶挑得很。

富家子弟不能找,谁的幸福也不会万年长。

太贫困的人家更不能找,人穷则志短。

挑选来挑选去,奶奶最后相中了邻村的老杨家。

老杨家祖上曾经出过大儒,算是诗书传家,到他们这代的时候,只剩下了兄弟两人和一个老妈妈。

哥哥在县上当了个小官,媳妇在家陪着婆婆务农。

弟弟从部队回来,安排在市粮食局工作,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奶奶有远见,她喜欢的是杨家兄弟不折不挠的上进心。

而杨家则喜欢的是姑姑娘家兄弟多,家族大,人丁兴旺。

双方见了一面后就把婚事订了下来。

不料想姑姑才嫁过去第一天,就出了大洋相。

我姑姑打小就爱写字,一手小楷写得工整娟秀。

那天婚宴结束后,一家人都围在一起看礼薄,姑父和他大哥啧啧个不停,说∶“哎呦,咱四叔的字写得多好,瞧这礼薄写得,横平竖直,字写得比印刷机打出来的都漂亮,四叔完全可以靠写字吃饭了。”

姑姑年轻气盛,也很欣赏礼薄上的字体,但是她很不服气,信手就拿了桌子上的红纸和毛笔,抬腕也写了几个大字。

虽然比不得别人写得那么刚劲有力,但是姑姑的字清秀俊逸,也是别有一番风姿。

姑父的哥哥眼前一亮,高兴得一个劲儿夸赞。

这时当嫂子的却不乐意了,小嘴一撇,说∶“有啥了?一个女人家家的,会写字有什么用啊!不照样还得洗碗做饭。”

婚后的第二天早上,姑姑还没起床,她嫂子就站在新房门口扯着嗓子喊开了∶“弟妹,弟妹,赶紧起床了,你做饭,我还得去西岗的黄豆地看看呢。”

一家人睡觉的睡觉,干活的干活,却把整个厨房留给了新婚的姑姑。

可恨她在娘家从来没有做过饭,连糖和盐都分不清,想给婆婆烙张饼子吃,姑姑却把面和得邦硬,一边烧火一边翻锅,烙出的饼子又黑又焦,大半盆子白面就这样糟蹋了。

她婆婆起床一看,还以为厨房着火了呢,一看原来是新娶的媳妇在烧火,艾玛呀,炒锅烧得通红,却不知道放油,直接把白菜切成两大半,洗也不洗,囫囵个儿地往锅里扔。

姑姑把她婆婆气得想哭又想笑。

老天爷啊!这到底是娶了个啥子媳妇回来了呢?除了模样长得俊俏,咋感觉啥也不会干呢?

老太太盯着姑姑那双细嫩滑溜的双手,皱起了眉头,问道∶“你都长这么大了,难道在家里你妈都不教你做饭吗?”

姑姑低着头,小声说∶“我妈也不会做饭。”

婆婆问∶“那你们家吃饭都是谁做的?”

姑姑回答∶“我嫂子,我四个嫂子都会做饭,还会裁衣服。”

婆婆深深地叹了口气,拉过姑姑坐下,说∶“老二媳妇,咱们家是小门小户,养不了闲人的,你那些写字啊!弹琴啊!都不能当饭吃,还是踏踏实实跟你嫂子学习吧!先把饭做好。”

姑姑嗯了一声,脸蛋红得抬不起来。

结婚三天,姑父的大嫂偷懒了两天,好像是故意要看我姑姑出丑一样,不让婆婆去厨房帮忙,还把姑父也借故打发了出去。

姑姑做了两天六顿饭,一家人都跟着吃糊饭,把姑父气得咬牙切齿直伸拳头,要不是忌惮大舅子太多,恐怕姑姑身上的皮都被松好几次了。

那个年代,男人们给自家媳妇松皮就跟玩一样。

好不容易挨到第三天,姑姑一大早就起来,脸不洗,饭不做,背着包袱就往娘家赶。

到家扑到奶奶怀里就大哭起来,说∶“娘啊!你为啥不教我做饭啊。丢死人了,才到婆家两天,我都被人家笑话了两天,以后可让我咋往下过呢?”

奶奶看着姑姑的小脸皱皱巴巴的,小手也不嫩滑了,不由得叹了口气,说∶“妞呀,甘蔗没有两条甜,咱既然想图女婿有出息,你就得学着做一个好媳妇啊!做饭就做饭吧!一会儿就让你四嫂教你,她做饭好吃。”

农村饭本来就没那么多讲究,也就是家常便饭。

姑姑整整在家里住了五天,在我妈的帮助下,她已经学会了和面,烧汤,烙馍和简单的炒菜。

临走的时候,姑姑兴奋地和我妈约好,说∶“嫂子,过几天我再回来跟你学习蒸馍,就不信了,我非得把饭做到最好不可,要比嫂子和婆婆他们做得还好。”

姑姑攒着劲儿一心要学做饭哩。

把我妈心疼得不行。

妈妈说∶“小妹,我看你还是把字写好吧!你和嫂子不一样,你天生就不是干家务的料。”

姑姑问∶“那我不学习做饭了?”

我妈说∶“就会点简单饭菜,饿不着自己就行了,你还是个新媳妇,不要巴心巴肝地做一大家子的饭。”

于是姑姑回去后,果然就不干活,不进厨房了,只是偶然婆婆干活时才过去帮帮忙。

她嫂子干生气也没办法。

姑父和他哥哥已经去县里上班后,她婆婆看我姑姑成天在家里也不是个办法,主要是啥也不会干啊!

无奈何就找了村干部说好话让姑姑去村里当了民办教师。

这下子就像鱼儿遇到了水。

姑姑一身的本领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年年被评先进,谁见了都尊敬地喊她夏老师。

几年后,姑姑就由民办转了正式,端上了铁饭碗,工资不再由村里发了。

姑姑一直记着我妈说的话,天天坚持写字。

后来姑姑就是因为字写得好,进了县上的书法协会,还被调进了文化馆工作。

而我姑父因为工作的原因,早早就被调出了粮食部门,在林业局谋了一个闲职。

姑姑一辈子不会做饭,自从工作调到县上,她家的每顿饭都是姑父做的。

今年姑姑86岁,戴着老花镜,还和表嫂们一起办书法班呢!

就因为字写得好,姑姑的书法班至少办了20年了,从退休就开始干,她的学员数不胜数,两个表哥和一个表姐的结婚房子,包括孩子们出国的费用都是靠姑姑的书法班赚的。

除去退休金,老太太兜里至少还有百来十万。

一辈子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做家务,却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姑姑说到底还是赢了。

7 阅读:1195

凝旋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