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水?

大佛聊 2024-05-09 21:28:36

说说最近央行买债的事。

这股风最早是从CZ吹出来的,发文说是支持Y行下场增加国债买卖。

于是不少小作文说这是要开启QE,开始印钞大放水了,然后如临大敌。

只能说,是也不是。

因为官方对这种说法进行了否认,且一直在强调二级市场买债不属于QE,更不是债务货币化。

像欧美日这些地区,通常是Y行直接买国债来增加市场的货币供给,就像老爸开支票,老妈来买单,自家印钱自家花,这样家里流动性资金自然而然就多了。

但咱们不一样的是,Y行不能直接一级市场买债,更不能直接对财爸发钞,只允许在二级市场买卖。于是这个债可以先卖给中间人,比如让银行去买下来,然后银行再转卖给Y行,经过中间人转到手,来实现货币投放,效果是类似的。

因此自己发债自己印钱买是QE,但若是多个中间人,咱们这就成了流动性管理,叫货币郑策工具储备。

左脚踩右脚是“梯云纵”,左手换右手就叫“左右互搏”。

换了个说法,其实意思都一样,反正普通老百姓也看不懂这些专有名词,您说不一样就不一样吧,反正最终都是殊途同归。

只不过让中间人银行来买债,对银行的流动性也是一大考验,因为这本身就是没什么利润可赚的买卖。

之所以要走这条路,是因为难以避免。

工具箱的工具都用了一个遍,比如传统工具降息降准,什么酸辣粉麻辣粉,放出来已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再加上这些工具也是有下限的,银行息差也要顾及。之前水是放了,但钱么依旧通过储蓄沉淀在银行,根本达不到流通的效果,因此只能照猫画虎,开辟一个新工具。

至于为何是央妈来加杠杆,是因为现在不管是居民端、企业端,还是地方上,杠杆其实都不太加得动了,有这个余力和实力的,就剩她了。

但这玩法也极容易上瘾,尽管有扩表,也有缩表,但调控不是说完全收放自如,当初老美和本子开始QE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资产负债表一飞冲天。

2008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才9000亿美元,但到2022年,就变成近9万亿美元,翻了差不多10倍。

本子更夸张的是,因利率太低,发出来没人买单的债,自己都照单全收,因此到本子那成了QQE,目前日本Y行持有的国债超581万亿日元,占了总国债的53.86%,日本国债超半数都是被自家Y行买了。

相比之下咱们已经很克制,印的很少了。老美是印的多,但富了富人,本子也印的多,但依旧没太大起色。

况且咱们远没到老美、本子那种大放水程度,现在仅是在试水阶段,就算要买占比体量也不会太高,力度温和,来试探各方反应。只不过往后,发债成本越低,上面发债融资的空间也就越大,有些必经之路还不得不走。

而学东西讲究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也怕只学个半吊子,最终弄成了个四不像。

0 阅读:0

大佛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