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苑坑老丛、牛栏坑肉桂,往年中秋就已上市,今年怎么姗姗来迟?

小陈茶事 2023-12-25 16:42:3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常年去武夷山淘茶的人可能会发现,这两年武夷山人做茶有意在放慢脚步,尤其是正岩的茶。

往年的这个时间,早就能喝上每年压轴的新茶——慧苑坑老丛,在醇厚甜糯的茶汤和古韵深沉的木质香陪伴下,迎接一天冷过一天的冬季。

可是今年马上要跨到2024年了,麻花居然连慧苑坑老丛的影子都没见到。

早在两个月前就坐不住了,隔三差五致电或发微信给茶农朋友,询问慧苑坑老丛的动向。

得到的消息如下:

“已经准备焙第三道火了。”

“正在焙第三道火。”

“下焙了,正在退火。”

我急,茶农却不急,反安慰我说,“这是急不来的事,总要把茶做好才行。”

《2》

前些年,武夷山做茶人可能会死守着一定的焙茶套路和规律。

比如两道火之间的退火期大约是一两个月,一道火焙完等个把月就可进行第二轮焙火。

遵守这样的焙茶规律,便可推算出新茶制作周期和上市时间,一般在中秋前后。

不过,茶农们慢慢发现,这种模板套用式的焙茶方式有明显弊端,焙出来的成品茶品质不够稳定。

时隔半年、一年后,不少岩茶会出现的返青、变质等问题。

做茶人复盘焙火环节,在不断的调整实践中寻到症结所在,那便是留给茶叶的吐青时间不够长。

在第一道火焙完后,茶叶还未完全吐出青来,紧接着就开始第二轮焙火,才吐一半出来的青气、生味、水汽又被压制进茶叶内部,淤积得更深。

茶农说,每道火的吐青时间不一定,不能用一个月或两个月的固定时长来判定。

有的茶叶吐青很慢,甚至吐不出来,要耐心等着。

武夷山做茶人总结了经验,逐步延长焙火的战线,甚至保留着走水茶状态。

一直等青吐得干干净净,到来年开春了再焙。

如此便让追着这些茶喝的人苦苦守候、等了又等。

《3》

今年天心村斗茶赛沉寂一年后重启,我有个天心村的茶农朋友往年都挺积极主动参赛,这次却没啥动静。

一问才知,好茶都还没焙出来。

他告诉我,正岩茶特别是核心区的青叶内质厚,火功焙到位才能把这些好原料的内质完全发挥出来。

斗茶赛的时间很赶,他不想因为参赛而去赶焙一批茶,万一没焙好便得不偿失,也失了做茶的初心。

在斗茶赛前夕,寻到一户天心村人家里喝茶,新茶也基本没焙出来,他拿了几款去年的茶招待。

后来,喝了一款他家的碧石岩肉桂,焙了一道火后吐青了半年才计划焙第二轮火。

一喝,返青已经非常明显了,再放下去,这些青涩感估计都能自己慢慢转熟了。

这户茶农说,只要再焙一道火,基本固定品质,可保一两年都不会返青。

我有些感慨,这武夷岩茶的焙火不仅是门技术活,还是件养性子的事儿,都把武夷山茶农养成慢性子了。

《4》

这两年岩茶焙得慢也有天气原因。

去年下半年大旱,导致今年茶青长势不均,叶片薄内质寡。

这种情况下,茶叶要养着做,减少焙火次数,延长吐青时间,保住内质。

切不可急焙火,容易把茶叶焙空。

还听茶农说,这两年都存在茶叶吐青慢的问题,应该跟天气不好青叶品质低有关。

当然,还有不容忽视的经济因素。

核心山场的茶量有限,放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收购茶叶的商人们需要打订金预留住想要的好茶。

正因为有了订金,也有了主动权。

商人们会督促茶农加快速度把茶做出来,能赶得上他们的茶叶销售计划。

收到订金的茶农们,相对更有积极性,便想方设法赶焙茶叶。

而现在,下订金的人少了,茶农们没有了约束和催促,就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确保茶叶的品质上面。

毕竟如此高端的岩茶自有其固定的粉丝群体,哪怕让他们多等等,也不能把茶焙坏了,失了民心。

就像姗姗来迟的好戏,戏痴们一定会守着戏台等待好戏开锣。

《5》

最重要的是,正岩茶确实依赖焙火,香不沉、味不厚,不为正岩茶。

遒劲的火功可让香落水,生出细腻有韵感的茶香;把汤水里的颗粒感磨细,水感变得细滑有质感;让每一口茶汤都可达到唇齿留香的高级境界。

经历过这些年的做茶实践,许是年轻茶人们渐渐明白火功的重要性。

做慧苑坑老丛的茶农说,今年试着把火功加重些。

火焙重了,退火时间也相对延长。

虽然心心念念的好茶迟到了,却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抛开浮躁的逐利之心,没有了利益的捆绑,茶农们反而得了个沉下心做茶的状态。

吐青时间的延长、火功的加重,都是建立在茶农认真了解茶叶脾气和焙火规律的基础之上。

有了专注的态度,才会有思考和改进。

做得慢,是一件好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1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