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版“硅谷”快速扩容!晋创谷第二站落地,大同迎新发展机遇

晋融社 2024-04-08 20:41:35

来源|晋融社

在科技创新赛道上,山西一直以来并不亮眼。但近年来,我省开启奋起直追模式。

4月3日,“晋创谷·大同”揭牌仪式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这是“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继太原先行区后全省布局落子的又一家科创园区,是我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图片来源:山西日报)

据了解,“晋创谷·大同”由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智酷公司合作运营,规划占地面积39.2万平方米,充分发挥大同市区位优势,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聚焦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构建“北京研发设计、大同中试制造”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京晋协同创新生态新高地、中关村高质量发展协同区和山西产业转型升级试验田。

目前,园区水电气暖网等基础设施和配套道路已基本就绪,具备入驻条件。

那么,晋创谷第二站为何选择落地大同?

01、重磅政策包支持创新

按照山西此次对于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的规划,到2026年,山西将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1000家,率先打造“晋创谷·太原”先行区,聚焦先进制造、能源和新能源、半导体材料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将“晋创谷·太原”打造成为我省创新企业“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四链融合“助推器”。

相比于此前定位相对模糊的各类科创平台项目,此次山西对于晋创谷的推动政策足够细化。一个行动计划外加5个配套政策的“1+5”政策包,似乎是为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孵化企业、中介服务、科技金融、投资容错等方面量身打造,足以显现山西在支持创新方面的决心,尤其是一系列奖补政策,显示出足够的诚意。

比如,对于落户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或在区内新孵化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100万元的创新启动资金,用于项目成果转化公司注册资本金;鼓励省内外企业特别是省内大中型企业采用市场化的方式与区内科创型企业签订远期创新产品“预约采购协议”,财政经费按照产品成交额的10%,最高1000万元给予后补助;对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等服务人员给予奖励;按照入驻晋创谷的股权投资类基金对区内地方经济的贡献度,省、市给予等额奖励,用于股权投资类基金创新发展,鼓励平台所在市政府给予各类奖励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晋创谷的推动政策中明确提出,在省级层面设立科技创新天使投资基金。同时,将原有的落实天使投资基金职能的政府投资子基金升格为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平台直接管理的母基金,将基金规模由原来的3亿元增加至20亿元,并开放基金扩容口子,欢迎并鼓励各级政府、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积极参与基金设立,不断增强基金支持晋创谷内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项目发展的资金实力。

02、“晋创谷·太原”建成投运

2023年12月22日,“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在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正式揭牌,标志着作为“晋创谷”先行区的“晋创谷·太原”,正式建成投入运营。

“晋创谷·太原”将聚焦先进制造、能源和新能源、半导体和新材料等3个重点领域,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目前,已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院所68个科研团队和初创企业入驻,配备了高校成果转化服务、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全方位服务体系,为科创团队和企业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对于创新创业的推动,一直都被山西作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山西的创新创业工作也获得了不小的进展,逐步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体系,建成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301家,省级及以上孵化器78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

不过,不少创新创业项目质量仍有待提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项目也依然较为欠缺。

那么,如何带动更多创新型、高质量经营主体在山西集聚落地、发展壮大?这是山西持续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晋创谷运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规划,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将采取示范先行、总结经验、全省推开的建设模式,依托太原市先行建设起步区、先行区,运营成熟后在全省逐步推开,选择基础条件好、创新资源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复制推广,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统一纳入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最终形成全省域“谷区”,从而为全省加速集聚创新要素。

03、为什么是大同?

作为省会城市,太原成为“晋创谷”先行区在意料之中,那么,大同为何会成为太原之后的第二站?

晋融社认为与其区域位置、经济基础和科技基础等方面因素相关。

首先我们来看看地理位置。坊间常称大同为北京的八环,其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是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板块的交汇中心,承东部发展之势,启中部面向京津开放之门户,靠西部资源广阔腹地,是重要的交通汇聚地。

基于此特殊区域位置,也意味着相较于山西其他地市,大同更容易拿到京津冀的资源,大同也定下了“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这样的发展战略。

而在中央在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更是将大同列为山西省的重点城市之一。

我们再来看看大同的经济基础。大同是中国的第五个直辖市,这是对大同过往辉煌的肯定,其经济水平在省内曾一度仅次于太原,经济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

大同市的产业结构以能源、化工、农业等为主,其中煤炭产业是大同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支撑大同过往繁荣的也正是能源资源。但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等因素影响,大同近年来经济排名有所下降。从山西省各市2023年GDP情况来看,大同在11个地市中排第8位,排名并不靠前,但其同比增长了5.1%,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可见其成长性颇为值得期待。

关于大同的科技创新基础,同样可圈可点。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大同近年来不断加强对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和发展,坚持把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现代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2023年,大同市仅一产投资保持正增长,工业投资降幅继续收窄,但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4.6%。

除了内部支持科技创新工作,还有外部赋能。大同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签署了智库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在大同设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京同合作互助战略研究中心”,委托中心编制完成了《京同合作互助战略研究报告》,明确了大同打造“京同合作互助创新实践区、首都科技创新初创地、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地、科技教育合作承载地、高端高新产业转化地、绿色生态屏障涵养地”的重点战略定位,确定了“中关村(大同)青年创新创业园、国家级北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云冈职业技术教育城、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带、绿色生态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廊道”重大项目支撑。

目前,大同已经在数字经济产业链、大数据服务产业等多个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拥有多家山西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

晋创谷第二站落地大同也不算太意外。未来,晋创谷也将陆续落地其他地市,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制生产力。

那么,晋创谷是否能真正成为规划中的全省科技资源整合之谷、产学研贯通之谷、四链融合之谷、体制机制创新之谷、政府市场等创新要素合力之谷,为山西发展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我们将拭目以待!

0 阅读:128

晋融社

简介:专业、高效、融合,打造山西金融资本市场高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