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泛滥,各地关停政务新媒体账号,一句话让人民群众秒懂

喝啤酒侃感情 2024-04-30 14:21:52

为落实中央网信委《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着力解决政务新媒体账号发布质量低、传播力弱、基层负担重、形式主义抬头等问题,也为进一步减轻教师负担,保障教师潜心从教,教育系统将分阶段持续推进校园政务新媒体关停工作,全国一大批教育新媒体账号正陆续关停。

其实,不只是教育新媒体,各单位也在陆续关停相关账号。

4月28日,昆明市五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消息称,根据政务新媒体集约化管理的有关要求,“昆明市五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于2024年4月30日停止更新并启动关停注销程序。

据该局4月24日公告,为进一步规范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长沙市“雨花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从2024年5月1日起停止发布信息,并将启动关停注销程序,相关信息资讯、公示、公告等内容将通过雨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发布。

在乡镇和街道一级,四川青川县乐安镇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平安乐安”决定于4月25日起停止更新并申请注销。

4月28日10:51,张家港市第三中学还在发布停用公告。后续更多教育工作信息敬请关注“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站、“张家港教育”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张家港市第三中学”网站。

针对关停潮现象,张家港当地表示,各学校关停公众号是该地区的统一部署行动。

相关方面建议学校通过校园网、班级(年级)群,在学校公示栏张贴公告、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发布相关招生简章、每周食谱等内容,获取资讯的途径请学校及时告知家长。也就是说,关停公众号后,学校对外公告信息会更趋于使用传统的发布形式。

近些年,我们关注的公众号太多了,根本就数不过来。单就一个县级单位而言,我们可以看见这样几种情况:一、某强权局下面各部门注册有公众号,各乡镇的派出机构也有各自的公众号;二、教育局有自己的公众号,各学校还有自己的公众号;三、县里宣传部有自己的公众号,新闻办公室有自己的公众号,融媒体中心有自己的公众号,然后各乡镇、各社区甚至各村有自己的公众号。

各单位注册公众号,及时披露有关信息,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受限于岗位设置、人员素养、专业技能、考核需要等因素,各单位更新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漏洞百出,专业不足,业余有余,贻笑大方。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岁末年初,往往习惯发一个新年贺词。我们发现,元旦当天或者前一天,当地宣传部会发一个贺词,融媒体中心会发一个贺词,广播电视台会发一个贺词。然后,人大还有一个贺词,政协还有一个贺词。其他各单位就不说了。

你以为随份子呢?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是真少。

本身,这玩意儿就是废话连篇,无非就是谁的废话通顺一些,谁的废话生涩一些。一个县级单位,集中一个单位的名义,向全县人们发一份致辞,简单总结一下去年的成绩,用几句客套话展望一下回来,再来两句生硬的问候,基本就是一个通用且保险的惯例。

搞那么多干嘛?不当吃不当喝的。不知道他们是嘚瑟自己的文笔,想要多秀一把,还是其他?

看似非常圆满。实则,在人民群众看来,这就是班子不和谐。因为不够团结,所以各行其是,争风吃醋。

试图邀功,却努力打脸,这是这件事的典型意义。说到底,还是狭隘的形式主义作祟。

比如,个别学校,将教师活动、学生食谱、安全提醒、致家长的一封信,统统发到公众号上,内容不加筛选,排版不够专业,还动不动要求家长关注。

难道这些事在班上说一下不行吗?在班级群里公告一下,不够方便吗?

事实上,好的宣传需要专业人员,需要精致的文案,需要专业的摄影图片,需要集中精力。比如,教育方面,各学校根本不需要单独注册公众号,有宣传内容直接传给教育局,教育局由专人审核把关后,根据实际需要上传、宣传就可以了。

有些单位根本不懂宣传。上级下来调研,发的新闻上,吊儿郎当地翘着二郎腿,叼着香烟。领导陪同考察,系着奢侈品的皮带,戴着明晃晃的大金镯子。

你是担心他们在这个岗位上待腻了吗?

“表哥”杨达才,还有人记得吗?湖北省麻城市原市委书记杨遥,曾佩戴的手表引发媒体误会,专门解释,还有人记得吗?

关于宣传报道,自己写、自己发、自己关注,看似把握了自由度。实则,很可能放个屁还要去吆喝一嗓子。这样的宣传,有什么意义?个位数的点击率,配得上你那一本正经的态度吗?

说实话,真配不上。如果不看工作内容,只看外表的话,你太帅了。

当然,有人对此作了解释:我们不需要点击率,不需要阅读量。如果阅读量大了,我们还害怕呢,万一引发负面舆情怎么办?我们只要有少数人关注就可以了。只要主要领导看到了,知道我们做了工作就可以了。

噢噢,哦哦哦,呵呵呵呵。

惭愧,我们误会了。

茅塞顿开啊!

有人指出,建设政务新媒体账号,只看有没有,不看能不能用、有没有用,无疑也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账号上的阅读人数和文章内容就摆在那里,点开一看就能知道这个号是不是在用心运营;糊弄自己、糊弄群众的内容放在那,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基层工作人员时间精力本就有限,维护这些根本没什么实际意义的账号,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群众想要获取信息和服务,手机关注一大堆账号,办个业务来回切换,何谈便民利民?明显背离设立初衷的政务新媒体账号,既不能服务公众,也不能给政府公信力加分,要它何用?

0 阅读:2

喝啤酒侃感情

简介:写家乡、写小城市的烟火气,我们更在乎是否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