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清宫绘画的“时间简史”,乾隆皇帝的文艺生活史

新黄河 2023-10-16 17:10:54

如果时光倒转数百年,生活于清代宫廷中的人们如何理解时间?时间在紫禁城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新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一书中,作者赵琰哲尝试从清代宫廷绘画中寻找答案。

《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是一部关于宫廷绘画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以不同主题的清宫绘画作品为研究个案,通过图像分析与文献记载,从中原、西洋、满洲、自我、国家、古今、时空等多个层面,深入探析清代尤其是乾隆朝绘画作品的图像意义与文化内涵,阐释清宫绘画中的时间表现议题,改变了传统上仅仅将绘画当作空间艺术看待的惯例,将图像深深地置入时间的维度,为之增添了一个多重的、跨文化的和现代性的维度。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紫禁城里很多有意思的活动。比如冰嬉。书中写道——天命十年( 1625 ),努尔哈赤在盛京附近的太子河上举办了一次冰上踢球活动,八旗贝勒及福晋、蒙古贝勒及福晋、汉官及妻等多人参与其中,可谓清代冰嬉活动的发端。入关之后,清宫对冰嬉活动的重视程度远超之前。每年冬至过后,皇家都要挑选上千名擅长滑冰之人入宫受训。其实早在十月份,清宫内务府就开始准备冰嬉大典需要的各项物资。清宫还为冰嬉大典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规定了训练方法。八旗中设立了专门训练营——“技勇冰鞋营”。专职兵丁称“冰鞋”,教练称“冰鞋教习”,管理机构为“冰鞋处”,长官为“冰鞋大臣”。冰鞋处负责冰嬉大典的筹备工作,从八旗士兵中选出精于滑冰之人集中训练,组成“技勇冰鞋营”。而乾隆帝对于冰嬉给予高度关注并大力倡导,认为“冰嬉为国制所重”。自乾隆十九年(1754)起,冰嬉被定为“国俗”“年例”,每年都会举办。冰嬉大典还记载于《大清会典》之中,形成了完整的典章制度。冰嬉大典持续时间久、规格待遇高,在清代大为盛行。乾隆时期所举办的冰嬉大典,无论是规模还是次数都远超后世,形成了皇帝冬日检阅冰嬉的传统。乾隆十七年(1752)至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帝阅视冰嬉的次数超过一百五十次。每逢特定日子,乾隆帝都必然阅视冰嬉,如腊八日、外藩来朝的新年朝贺日等。

该书作者赵琰哲,1983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现任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故宫博物院博士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论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特聘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长期致力于宫廷艺术史、书画鉴藏史、女性艺术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有专著《茹古涵今:清乾隆朝仿古绘画研究》、合著《乾坤清气:绍兴美术文化史》。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认为,本来,时间与空间都是物理存在的形式,而且史学被称为“时间的科学”,但由于绘画被看作空间艺术,时间的形塑问题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多年来,以清代宫廷绘画为研究对象的作者,在本书中从时间角度去探讨处于多重文化兼容中的清宫绘画,通过不同的时间观念,考察作品的图像意义、审美趣味、政治意图与文化内涵。书中不仅饶有兴味地解读了不同时间概念下的若干个案,更提供了一种艺术史研究的新视角。”

来源:济南时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