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另一面古代经济大师

文叔逗号 2024-04-24 10:22:10

屯田,三国名将必备技能

正史当中的司马懿,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不仅军事能力突出,在经济上也是一把好手,比如他最擅长的还有屯田策略,而我们知道最早屯田,其实是从曹操时代就开始做了,曹操也曾经设置过,度支中郎将,这样的一些相应的官员。

但是真正大规模屯田,是到了曹丕时代由司马懿来开启的,屯田对后来北方的政权统一全国,有关键性的影响。

可以这样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这个时候也乱了相当长的时期,华北受到的破坏非常的大,等到华北逐渐安定下来之后,如何把北方的生产力再恢复过来是很重要。

可是这个时候三国之间依然战争不断,都要养很多的军队,这对朝廷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看一下三国的地图,你就知道曹魏的领土,是一个东西向的领土,所以部队要调遣很困难,一旦东吴跟蜀汉从东西两线发动攻击的话,部队就会陷于东西两线疲于奔命,如何就地抵抗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就地抵抗的部队就要驻守在原地,这个地方的粮食供应就要非常的充足,我们知道在历史上诸葛亮为了要北伐曹魏,屯田汉中,其实三国各国都在采取屯田。

所以屯田就是军队驻屯的地区,既是军事区,也是农业生产地区,当然农业生产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村落,就会跟当地的人婚配,人口慢慢就会增加,简单讲就是一个长期对抗的这样一个策略。

所以司马懿很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早在当年他跟诸葛亮对抗的时候,就已经在上邽推行屯田。

而且后来又在京兆,也就是长安附近,天水郡,今天的甘肃的东部,南安郡等等,开始修筑渠道,修了好几条主要的渠道,引黄河支流的水源来灌溉这一带的土地,在这里养兵。

当时的目的就是要对抗诸葛亮,后来司马懿曾经向曹操建议过,在全国各地广泛的实行屯田,曹操也同意了,而且也开始做了。

曹操当时在朝廷里面设了一个度支中郎将,度支就是财政管理的意思,古代的财政就是农业生产,就是在各地代表中央政府,督率各地的驻军进行屯田很重要的一个职务。

等到曹丕称帝之后,当时在关中地区的屯田已经颇有绩效了,后来整个战争又开始在东线淮南这一带发生之后。

当时司马懿开始建议曹丕,后来他又建议过曹睿,必须要在淮南这一带也屯田

也得到当时曹魏中央政府的支持。

所以就在241年,司马懿跟东吴作战的同一个时间,开始进行屯田,一开始在淮北后来推行到淮南。

而且他在这里提拔了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人是文武双全,这时候还很年轻,他就大名鼎鼎的邓艾,邓艾等人在淮南淮北这一带开始进行屯田。

屯田又可以分两个部分,首先第一个是,必须新修水利,要有灌溉,根据晋书的记载,说:

司马懿在于积谷,乃大兴屯田(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

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

颍是所谓的颍川,就是今天的河南的东部,靠近安徽这一带,也算是淮北地区,屯田万余顷,短短几年之内,灌溉了超过1万顷的土地。

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

就是从寿春,淮河流域当时最大的城市,一直到洛阳这一带,就整个淮河南北。

甚至连结到黄河以南这一带,完完全全都已经变成一个完整,而且相连属的一个农业地带,所以他的屯田取得相当大的成功。

史书甚至后来又记载:

遂北临淮水,自钟离而南横石以西

尽沘水四百余里,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

这句话很重要,佃就是一方面耕田的意思,二方面也开始兴修防御工事

兼修广淮阳,百尺二渠

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

淮南淮北皆相连,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什么意思呢,这一带的人口开始变多了,而且都变成一个农业的生产链,有农业的生产,人口就多,兵源就多。

再加上我们刚刚讲司马懿且佃且守,所以使得整个淮河南北,甚至一直连结到靠近京师,就是洛阳这一带的生产完全都恢复正常,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一带后来就成为进攻东吴的跳板。

再加上我们刚刚前面讲,它在西北这边就是上邽到京兆,就长安这一带,关中平原这一带屯田成功。

甚至于根据晋书记载,有好几次中原地区收成不好,关中地区的粮食竟然还可以去支援中原地区,也就是说,它的粮食生产已经成功到,不但它养兵够,它还帝国的核心地带如果发生饥荒的话,可以支援。

另外还值得注意一点,除了邓艾之外,他还提拔了王基,州泰,贾越等人,当时一位很重要的大臣叫虞预,他说:经略之才,可谓远矣,他就称赞司马懿,他不单只是军事上有才能,在政治上,经济上也颇有才能,可以说是当时一等一的,这样的一个人。

可谓远矣,而且他的思虑非常的长远,所以简单说,他在淮河南北,不是光打仗而已,他还在这一带,拔擢人才,进行囤田,养兵又养人。

虽然司马懿这个时候,他还没有露出过多的野心,但其实他已经获得非常良好的基础,不但壮大了他的部队,也强大了他的队伍,我想司马懿的特点就在这里逐步呈现战略思考。

1 阅读:38

文叔逗号

简介:记者、资深媒体人、主流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