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战国四公子中的“平原君”赵胜?

公羊春秋 2024-04-13 19:26:05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春申君黄歇。我们今天来讨论下赵国的平原君,通过其为人处事,对其做个简单的评价。

平原君赵胜

1、收留魏齐

秦国丞相范雎早年在魏国跟着中大夫魏齐混,魏国国君派须贾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门客也跟着去了。须贾这个人吧,人不是很坏,但是能力一般,而且见不得人家比他好,妒忌心和猜忌心比较强,在魏国能做到中大父,全靠马屁拍的好。齐王知道须贾为人,而且打心眼里看不起他,更重要的一点是,齐国对魏国也是没什么好感。所以齐国国君在朝堂上没给须贾一点好脸色,顺带将魏国也数落了一通。范雎见此情形就不愿意了,看到自己的主人被这样侮辱,气不打一处来,对着齐王就是一顿喷,喷的齐王哑口无言,只能暗自夸赞。打心眼里敬佩这种关键时候挺身而出、而且能言善辩、见识广博的人。当下各国都在网罗人才,范雎正合齐王意,于是就寻思着把范雎留下来担任要职,并许以他朝中要职和黄金千两作为“聘礼”。范雎为人仗义,是忠义之士,断然拒绝了齐王。

按理说范雎替须贾解围,须贾应该感激才是,毕竟范雎是自己的门客,收留门客的意义不就是关键时候能帮自己一把吗?但是须贾不这么想,他看到齐王如此厚爱范雎,怀疑范雎与齐王私下里有交情,肯定是出卖了魏国的情报给齐国,齐王才如此。于是立马将这个想法告诉了魏国丞相魏齐,魏齐毫不怀疑把范雎抓起来就打,打的那叫一个狠。范雎知道自己要被打死,就装死,然后在朋友的帮助下逃离了大牢,隐姓埋名。从此范雎与魏齐不共戴天。

范雎后来辗转到了秦国,秦王看出范雎是个人才,就拜为相。秦王知道范雎早年在魏国被陷害的事,就想替他报仇,攻打魏国。其实这不过是个借口罢了,秦国早就想打魏国了。魏国并不知道范雎在秦国为相,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于是魏国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议和。范雎听闻须贾到了秦国馆驿,就化妆成一个乞丐前去拜见须贾,当时正值天寒地冻,须贾认出是范雎,感慨其可怜,就把自己的厚袍送给了范雎。第二天须贾拜见秦国丞相,才发现竟然是范雎!范雎念昨日赠袍之情,便不杀他,但是让须贾回魏国告诉魏王,魏齐陷害之事跟他没完。魏王如果不把魏齐脑袋送到秦国,秦国就要发兵攻魏。

魏齐知道后,连夜逃到他在赵国的朋友平原君赵胜那里,赵胜重情义,二话不说就收留了他。秦国知道赵胜收留魏齐,就写了一封信给赵胜,信中说秦王欣赏平原君为人,想邀请平原君到秦国做客,把酒言欢,希望平原君能给个面子。平原君二话不说就到了秦国。结果一到秦国,就被秦国给扣起来了,秦国还写信给赵王,说如果不把魏齐人头送到秦国,平原君就回去不去。魏齐知道后,嗨皮赵国保不住他,就逃回魏国,希望借助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的帮助逃到楚国,魏无忌犹豫不决,魏齐心灰意冷,拔剑自刎。魏国便将魏齐人头献给秦国,赵胜得以回国。

平原君赵胜在明知魏齐有难的情况下,断然决然收留了他。那么赵胜到底知不知道魏齐与范雎的矛盾呢?答案肯定是知道的,因为魏齐作为魏国的丞相,没道理无缘无故的跑到他那里请求收留,魏齐在这节骨眼上也不会骗他,肯定是如实相告的。赵胜明知魏齐是“祸水”,偏要引祸上身。而且在秦王已经对他说明情况的时候还说魏齐是自己的朋友,他不会出卖朋友。秦国没办法才扣押他,然后写信给赵王施加压力,魏齐无奈才跑出赵国的。

这里说明平原君实在够义气,为了朋友甘愿在秦国为质,但是只凭自己意气用事,将个人小义凌驾于国家大义之上,没想到过会因此与秦国结下梁子,引发两国战火,让无数人陷于生灵涂炭。而且魏齐为人,不值得对他抱有如此慷慨,要不然他不会与范雎结下那么大的仇恨。这里又说明赵胜在看人方面确实欠缺火候。

范雎

2、杀妾求才

平原君赵胜家高楼阁宇,对面是民宅区,平原君的一个小妾长得非常美丽。但是为人高傲,她经常在楼上看到对面民宅一个瘸子挑着水走来走去的,然后就在楼上大笑,觉得甚为有趣。时间长了,瘸子很不高兴,就找到平原君说,大家都听闻你礼贤下士、网罗人才,对你的人品赞赏不已,但是你的小妾和你非常不像,我不知道你这样受人尊重的人是怎么找到她那样的人的,你如果不把她的人头割下,以后没有人会愿意在你门下。平原君对瘸子表示抱歉,说了几句客套话就把他打发走了。心想你一个瘸子懂什么,我怎么可能为了你一个瘸子把这么漂亮的小妾人头割下。就没当回事。过了一段时间,平原君发现自己的门客越来越少了,就询问下人,其他几个诸侯国的公子门客多不多,回答:都比你多。于是平原君想起瘸子对自己说过的话,回到家就把小妾的人头割下,献给瘸子。从此以后,平原君的门客就越来越多了。

平原君对小妾嘲笑瘸子的事没有放在心上,瘸子是个普通老百姓,平原君不会为了一个平民百姓把自己的小妾杀了,更何况这个小妾还长得那么美。说明一开始在平原君的心里,美色是高于平民百姓的。后来自己的门客越来越少,平原君没有追究原因,而是询问别人其他人的门客有没有比自己多。在得知自己已经落后于他人时,才想起瘸子的话,把小妾杀了。

如果平原君发现自己门客少了,但是依然比其他公子门客多,他会不会杀妾呢?答案是不会,因为他问的第一句话是自己的门客和其他人比多不多,而不是自己的门客为什么少。这里说明平原君在门客这一事情上喜欢与别人攀比,门客多就以为着获得人才的几率大,如果门客都跑到其他国家了,自己国家的人才不就流失了吗?就算自己门客少,别的国家门客更少,这在平原君的心里是能接受的,至少达到了一种心理平衡。但是得知人家比自己多,平原君就有了危机感,这个危机感是来自国家,而不是来自自己。这说明平原君虽喜爱美色,但是在国家危机感来临时,美色是可以毫不犹豫剔除的。

3、接收上党

秦国攻打韩国,韩国上党郡危在旦夕,已经成为秦国板上鱼肉。韩国国君与秦国议和,希望献上上党郡,以此请求秦国退兵。秦国愿意接受这个要求。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以“败军之将献上城池”,就想把上党郡献给赵国,这样一来,就能借助赵国的力量抵抗秦国,自己还能以“投诚”身份继续拥有上党。赵王与众大臣商议此事,有人说上党已经是秦国嘴边的肉了,要了没什么意义,而且会将祸水引到赵国,秦国必定与赵国开战。但是平原君认为,秦国动用几十万大军攻打上党,目的就是拿下上党。现在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拥有上党,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所以力劝赵王接受上党。赵王听信了平原君的话,就派平原君接收上党。

秦国听闻后大怒,于是就发兵攻打赵国,赵军接连败退,赵国大将廉颇以守为攻,秦军不能前进一步。于是秦国使用离间计,赵王派赵括顶替廉颇。赵括率赵军与秦军决战,在长平大败,赵国军民四十五万人被秦军坑杀。赵国的国力从此一落千丈,退出战国“大国”行列。

平原君赵胜在秦国攻打上党的时候接收上党,很多人认为这是其一生的污点。有人说正是平原君接收上党,才挑起了秦国和赵国的矛盾,才会引发长平之战的失败。也有人说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因为赵王临阵换帅,启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长平之战的失败不仅仅是启用赵括为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秦国实在是太强大了,军事力量那么强大的赵国在一开始都接连败退,所以说,就算不启用赵括,依然用廉颇“以守待攻”,以此消耗秦国粮草,让秦国被迫退兵,但是这是长久之计吗?秦国说必定哪天还会来攻打,这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赵括的“纸上谈兵”不过是将这个时间搞的来的早了点而已。再一个问题是,当时各国家“合纵”战略抗秦被破坏,赵国一己之力和秦国打,没有胜算。

秦国为什么要这么狠,将四十五万军民坑杀殆尽?因为他拖不起,这次费了这么大劲才打赢,如果这四十五万人不服气又反了起来,吃过大亏的赵王又启用廉颇“以守待攻”,秦国哪能消耗的起?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实行斩草除根计划,就是因为怕。怕自己耗不起,怕赵国不服输。

所以平原君接收上党导致了秦国与赵国开战?导致了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导致了四十五万军民被坑杀?都不是,赵国接不接收上党,秦国迟早有一天都会与赵国开战,因为秦国的目标是整个天下,上党不过是个导火索。平原君深知此道理,所以不要白不要。只是没想到战争会发展到那个地步而已。

所以说平原君在战略上颇有眼光,但是在战术上有不足之处,其治国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带兵打仗、排兵布将不是他擅长的。

长平之战

4、出使楚、魏搬兵救赵

赵国首都邯郸被围三年,赵国面临亡国之祸。身为王公贵族的平原君没有害怕,他决定从自己的门客中挑选20个出来共赴楚国,请求楚王出兵解围。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个,还少一个。这时候一个叫毛遂的站出来表示愿意去,平原君说,你在我这里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锋利的钉子藏在口袋里迟早要漏出尖的,你在我这里三年,我都对你没什么印象,说明先生你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毛遂说那你就现在把我放在口袋里吧,我马上就露一个给你看。平原君就带着这二十个门客一起去了。楚国国君拖延时间久久不愿以发兵,这时候毛遂果然发挥了作用,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在没办法了就拿着剑威胁楚王,逼他签订盟约,楚国国君没办法,就让春申君带着十万大军前去助战。

后来燕国攻打赵国,平原君觉着毛遂是个人才,就让他带兵抵抗燕国。毛遂说自己只能耍耍嘴皮子,做个军师已经不得了了,带兵打仗万万不行,平原君认为毛遂是过于自谦,非要赶鸭子上架,毛遂拗不过,硬着头皮上,果然大败,毛遂羞愧,便自杀身亡。这个事情说明平原君确实爱惜人才,且用人不疑,但是对人才没有做到足够的了解,要不然以毛遂的口才能力,也不会三年得不到重用。等到想起来重用的时候,却给其安排了一个他不擅长的工作,结果好心办坏事。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是平原君的小舅子,所以平原君出使魏国搬救兵,小舅子当然会愿意帮忙。但是小舅子没有军权,兵符在大王那里,魏国救兵已经在半路了,秦国威胁魏国,说你要是敢救赵国,我回头第一个收拾你。于是魏王就命令晋鄙把大军停在半路观望,完全不管邯郸那边情况多危急。魏无忌带着朱亥偷了兵符,把晋鄙杀了,才带着兵赶往赵国。有人说魏无忌是赵胜的小舅子,帮他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要知道,在古代,即使是王公贵族,兄弟之间、父子之间反目成仇、尔虞我诈、见死不救的事屡见不鲜,信陵君“窃符救赵”,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平原君的小舅子,更是因为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更关键的一点是,魏无忌敬重平原君的为人,觉得为了此人,再大的风险也值得,这就侧面说明平原君在为人上的特别之处。

朱亥

5、倾家荡产组织敢死队

邯郸被围,城破在即。救兵还在半路,火烧眉毛之际,有人对平原君说,城内的百姓因为被围,饿死了很多,他们没有衣服穿,也没有食物吃,但是依然没有选择出城投降,可见他们的忠义。你家里有黄金万两,绫罗绸缎不计其数,稀奇珍宝数不胜数,你为什么不把它们拿出来分给老百姓呢?你要知道,这些财产是国家给你的,正是因为国还在,你才能享受国家带给你的生活,如果国家都没了,你要这些还有什么用呢?平原君听了大悟,就散尽家财安抚百姓,百姓被其感动,纷纷要求加入守城队伍,于是平原君就用这些人组建了一支“敢死队”,共三千人。这只敢死队由那个劝他的人为队长,冲出城去,秦军被打退三十里。队长战死,平原君就封队长的父亲为候。正是这三十里,给邯郸争取了时间,楚、魏联军及时赶到,里外夹击将秦军打的大败。邯郸之围被解,赵国得以延续。

平原君在国难当头舍身为国,将国家抗于肩上,有破釜沉舟之气概。且危难之际,听从良言相劝,任人唯贤,知恩图报,实乃国之栋梁。

综合:平原君赵胜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礼贤下士,为国为民,将国家荣誉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且人际关系优秀,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是一代辅国能臣。但是其识人、用人上略有不足之处,虽有战略眼光,但是战术上多后知后觉,如果不是别人提醒,往往会错失良机,不宜为将,打仗的事,还是别交给他来做。

0 阅读:23

公羊春秋

简介:历史故事及人物分享,从历史中学知识、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