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胜诉千万粉丝大V名誉侵权案

中新汽车 2024-01-11 18:10:18

近期,以“小刚学长”案为代表的八桩特斯拉提起的名誉侵权案件宣判,特斯拉均胜诉。其中曾引发热议的“小刚学长”案件发生在“上海车展事件”后不久,彼时在全网坐拥数千万粉丝的大V“小刚学长”制作并发布了一段特斯拉和另一品牌汽车的自动紧急制动对比测试视频,视频具有误导性。法院经过审理认定小刚学长侵权责任成立,判决其应向特斯拉公开道歉并赔偿12万元。

其余七起案件也无一例外是媒体或自媒体在网络上肆意散播恶意抹黑特斯拉的内容,对特斯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特斯拉起诉后,法院经过审理均认定被告侵权责任成立,须向特斯拉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在国家网信办加大力度打击侵犯企业权益的网络行为的大背景下,这些案件的判决结果无疑是给企业的一针强心剂。但保护企业在网络环境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仍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些案件只是特斯拉所受恶意抹黑的冰山一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许多企业在网络上共同面临困境的缩影。

整治网络环境“利剑出鞘”,网络造谣者该收敛了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兴起,网络环境愈发鱼龙混杂。不少自媒体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为了利益和流量,不惜造谣抹黑、肆意传播不实信息,给不少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困扰。

当前,国家网信办正加大力度打击侵犯企业权益的网络行为,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然而,总有一些自媒体知法犯法,恶意抹黑企业形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特斯拉因没有广告营销费用、不曾“打点”媒体,更是常年受到部分不良媒体的围剿和个别媒体的恶意解读。对此特斯拉的态度是: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当“特斯拉胜诉”这一话题多次登上热搜,起初有部分网友质疑特斯拉太过强硬、不懂“人情世故”。但当事实的结果一次次摆在网友面前,大家也逐渐意识到,特斯拉的坚持是有意义的——不向非法行为妥协,不仅是对自身品牌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更是在为更“清朗”的网络环境、更健康的营商环境贡献一份力量。遇到不公待遇时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不浪费时间在营销宣传,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特斯拉从始至终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应对网络世界的种种攻击。而法院的判决和亮眼的销量成绩无疑是它对这些恶意抹黑最好的回答。

在这次八起案件判决结果作出前,特斯拉与不良媒体们的“恩怨”也是由来已久了。其中不乏全网皆知的著名事件和“自媒体人”。

自2021年“上海车展事件”后,每当特斯拉车主发生车祸,永远有部分自媒体人趁机吃人血馒头。例如潮州事件后,自媒体博主“大眼哥说车”多次在其视频中诋毁、造谣特斯拉。特斯拉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将其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特斯拉胜诉。值得注意的是,此案判决书中显示,根据司法鉴定结果,特斯拉潮州事故原因与车辆本身无关。

细数2020至2023年来的发生在南充、温州、台州、潮州等地的所谓“刹车失灵”事件,调查结果均显示,事故与车辆本身无关。

产品力足够强大无惧“抹黑”,特斯拉用销售成绩回应质疑

特斯拉长期以来遇到了无数质疑和抹黑,但可靠的产品质量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在2023年,特斯拉全球范围交付约181万辆,完成了180万辆的年度目标,同时也蝉联了全球纯电动车交付量榜单冠军。

但在亮眼的成绩背后,特斯拉一定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此前有报道称,仅特斯拉上海车展事件,就带来了超1亿元订单的直接损失和数千万元的商誉损失。小刚学长的测试视频传播量巨大,严重影响了特斯拉商誉,也影响到公众对特斯拉的印象和评价。即使如今案件真相大白,法院判决特斯拉胜诉,也难以挽回谣言给特斯拉带来的巨大损失。就像《让子弹飞》里的六子一样,围观的群众已然散去,即使剖腹自证,也没多少人再关心六子究竟吃了几碗粉。这不是特斯拉一家企业的困境,而是整个行业的困扰。网络谣言不仅伤害企业,还会伤害社会诚信体系,最终受伤的是全社会和消费者。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消费者鉴别力的提升,网络上的不实言论也逐渐失去市场,真实理性的声音开始占据上风。在一些刻意抹黑的内容下,总有一些理性的声音摆事实讲道理,为公平公正发声。

网友苦谣言久矣。2023年12月22日,公安部宣布:为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公安部决定将2024年作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坚持打防管控一体推进,持续加大全链条、全平台、全领域打击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打击整治走深走实。

网信办也曾指出:当前,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问题相互勾连、互为策应,损害网民合法权益,扰乱网络舆论环境,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

特斯拉的胜诉,不仅是用实际行动依法打击了“造谣抹黑”行为、维护自身品牌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以自身行动鼓励大家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商业环境、绝不向黑恶势力妥协。正如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文所说:“我们绝不会在正义的指控中寻求胜利,即使我们会赢;也绝不向不公的指控妥协,哪怕我们会输”。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网络恶意抹黑对企业形象和商业环境的危害。各企业相继向水军、不良媒体发出律师函。相信在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开放、公平、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营商环境触手可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