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因修黄河引发大乱,察罕帖木儿带义子王保保四处平叛却被暗杀

史海撷英 2024-03-21 15:04:20

“帖木儿”就是“铁”,是蒙古人起名常用的词汇。像元成宗的名字就叫铁穆耳。元朝末年和红巾军、明军征战不休的察罕帖木儿和义子王保保也带着“帖木儿”这个词。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叫妥懽帖睦尔,意为“铁锅”。察罕帖木儿的意思是“白铁”。王保保也就是“扩廓帖木儿”的意思是“青铁”。

在元朝时期,黄河在经过开封之后河道向南,流入泗水与淮河,再由淮河流入。一旦黄河泛滥,将严重影响大运河的航运。元朝统治者又不善治水,因此在元朝时期黄河经常泛滥。在国家机器还能正常运转的时候,黄河泛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当国家机器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而当时元朝的经济主要依靠南方地区。江南地区占了整个元朝赋税的70%,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

元朝的覆灭引子是由于修筑黄河堤坝引发的。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黄河白茅堤、金堤先后决口泛,一时受灾广泛,也威胁沿河的盐场。而盐税是当时朝廷最大的一笔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宰相脱脱以开新河的方式根治黄河,为此朝廷征发民夫15万并2万军士,下最大决心修治屡修屡决的黄河。历朝历代的劳役都是以徭役的名义征发民夫来干活。服徭役可以免税,但很有可能是把徭役服了,但赋税还得交,而且还得提前收。

这次黄河的决堤无疑极大地威胁到元朝的统治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宰相脱脱修黄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原本利国利民的好事,却直接导致了元朝的覆灭。

宰相脱脱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主持黄河大规模治理的工作。问题在于治理黄河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而在治理期间,地方各级官吏和朝廷治河各级官员对河工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得怨声载道,到了官逼民反的地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颍州人(今安徽阜阳)韩山童就和同伴刘福通在此期间以“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歌谣,发动起了声势浩大的起义,自称红巾军,真的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就此也就是揭开了元末群雄割据纷争,逐鹿天下的序幕。

察罕帖木儿

既然有人造反就必然镇压,这第一个登场的就是察罕帖木儿,蒙古语意为“白色的铁”。察罕帖木儿,汉名李察罕,字廷瑞,察罕帖木儿与朱元璋同岁,而且还都是安徽老乡。与朱元璋出身赤贫不同,察罕帖木儿属于蒙古核心贵族,是木华黎的七世孙,祖父是乃蛮台、父亲是阿鲁温,虽然出身不俗,但到他这一辈已经衰落。正史对他唯一的记录就是他参加过一次进士考试,能力,资本,才干都很一般。

察罕帖木儿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有为青年。察罕帖木儿带兵镇压红巾军起义不是受朝廷指派,而是自己出钱出力,自主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游击队”与红巾军相抗衡。之所以如此,不是他拥护朝廷,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毕竟红巾军所过之处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

让人预料不到的是, 朝廷的正规军是屡战屡败,而察罕帖木儿带着游击队却打了好几个胜仗,用巧计攻破了被红巾军占领的罗山县城。在元军兵败如山倒的大背景下,难得地取得了一场胜利。朝廷看到自己期盼已久的一张张捷报,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大喜过望,当即就给察罕的民团部队转了正规军。并封察罕帖木儿为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达鲁花赤是蒙古语,原意是“掌印者”,察罕这个官名,就是一个知府级别的官员。

由此元朝也看到了民间团练的重要性,于是就在河南河北等地设立义兵万户府、义兵万户府等,免除了当地农民的差役,使他们他们不去响应反贼。察罕帖木儿的团练在朝廷支持下发展很快,很快就聚集一万余人,自成一军,屯驻在沈丘,与刘福通部的红巾军屡战告捷,又加上红巾军起义首脑韩山童战死了,使得北方红巾军一度处于低潮。

在这种情况下,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红巾军刘福通等人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皇帝,号称小明王,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红巾军系统的实际领导人大部分时间是刘福通,韩林儿只是精神偶像。于是红巾军士气大涨。起义再次进入高潮。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刘福通开始北伐,三路大军自汴梁出发:中路军——关先生、破头潘进攻山西、河北;西路军——白不信、大刀敖率军进攻关中;东路军——毛贵进入山东。

元末起义示意图

对于察罕帖木儿这个游击队,刘福通并没有放在心上,但就是这个察罕帖木儿小角色让红巾军在阴沟里翻船了。当时,西路军有李武、崔德大军已经攻陷陕州,直扑潼关进入关中了,元顺帝得知消息之后,立即调察罕帖木儿和他手下头号大将李思齐前去救援。

察罕帖木儿率领大军迅速西进,与红巾军展开激战。他接连攻克淆陵、虢州等地,迫使李武、崔德放弃了已经占领的陕州进行转移。

“察罕帖木儿乃焚马矢营中,如炊烟状,以疑贼,而夜提兵拔灵宝城。守既备,贼始觉,不敢动,即渡河陷平陆,掠安邑,蹂晋南鄙。察罕帖木儿追袭之,蹙之以铁骑。贼回扼下阳津,赴水死者甚众。相持数月,贼势穷,皆遁溃。以功加中奉大夫、佥河北行枢密院事。”随后,察罕帖木儿率领大军迅速西进,与红巾军展开激战。他接连攻克淆陵、虢州等地,迫使李武、崔德放弃了已经占领的陕州进行转移。察罕帖木儿率兵紧追不舍,李武、崔德只得率兵退往鄂西一带躲避,最后不得已只能强渡黄河,进入山西南部寻找出路,又被察罕帖木儿在后尾随追击,杀得大败。“十七年,贼寻出襄樊,陷商州,攻武关,官军败走,遂直趋长安,至灞上,分道掠同、华诸州,三辅震恐。陕西省台来告急。察罕帖木儿即领大众入潼关,长驱而前,与贼遇,战辄胜,杀获以亿万计。贼余党皆散溃,走南山,入兴元。朝廷嘉其复关陕有大功,授资善大夫、陕西行省左丞。”

至正十七年(1357年),西路红巾军在恢复元气之后,又开始从商州、武关一线进攻关中,并一度攻占了灞上。察罕帖木儿再次担任救火队长,连战连捷,经过了一年的苦战,察罕帖木儿终于在凤翔战役中歼灭了红巾军的主力部队,迫使红巾军残部逃入了四川。陕西的形势彻底稳定了下来。“未几,贼出自巴蜀,陷秦、陇,据巩昌,遂窥凤翔。察罕帖木儿即先分兵入守凤翔城,而遣谍者诱贼围凤翔。贼果来围之,厚凡数十重。察罕帖木儿自将铁骑,昼夜驰二百里往赴。比去城里所,分军张左右翼掩击之。城中军亦开门鼓噪而出,内外合击,呼声动天地。贼大溃,自相践蹂,斩首数万级,伏尸百余里,余党皆遁还。关中悉定。”这一仗,红巾军被斩首数万,西路军被彻底打残,余部退入宁夏自生自灭,逐渐趋于沉寂。察罕帖木儿也因此被蒙元朝廷封为陕西省台左丞,资善大夫。可察罕帖木儿也很苦恼,这群“流寇”就像韭菜,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察罕帖木儿又在太行山南麓伏击了东路军毛贵的前锋部队,迫使毛贵闭关自守,这个时候,红巾军的三路北伐大军都陷入了困境。西路军基本被察罕帖木儿歼灭,残部退入四川;中路军在察罕帖木儿的打击下,远走朝鲜;东路军则在山东境内发生内乱,主帅毛贵被杀。因此,中原只剩下了刘福通一支孤军。

刘福通

在察罕帖木儿看来,只要打掉刘福通,红巾军就彻底完了。至正十九年(1359年)五月,在击败刘福通的大将周全之后,察罕帖木儿开始合围开封。众所周知,开封属于四战之地,根本无险可守。红巾军死守到八月份,最后刘福通只能带着韩林儿从开封逃出。刘福通这位起义初期堪称主角的枭雄,至此退出了争霸天下的舞台,最后被张士诚的大将吕珍所杀。

而造成这一大好局面的主要功臣就是察罕帖木儿。虽然,当时北方各地地主武装众多,但是实力最强,战功最卓著的还是察罕帖木儿,主要的胜仗都是他打的。他自己现在已经变成了蒙元朝廷的主要支柱,一身系天下之安危。刘福通败走之后,元顺帝下诏加封察罕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便宜行事。加上之前,元顺帝曾让察罕总制山西、河北,抚镇汉、沔、荆、襄。就此,察罕成了元廷在北方最大的军头。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就把主要目标对准了山东。此时,山东的红巾军主要集中在省城济南一带。由于群龙无首,所以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战斗力却不强。察罕帖木儿带领自己的义子王保保,指挥十余万大军,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向着济南发起了进攻。王保保率军直逼东平,强渡黄河,迫使东平的红巾军守将田丰投降。此时就连一直在南京的朱元璋也私下派人给察罕送来了降表,约定时间准备投降。

按照计划,察罕帖木儿准备解决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如果他成功了,他必然光耀门楣,成为元廷的一代中兴名臣。可惜的是,察罕帖木儿让两个降而复叛的小人田丰、王士诚给刺杀了!这完全是一个意外。

归降元朝的原红巾军将领田丰和王士诚又生了异心。田丰投降后,见察罕帖木儿待朝廷使臣根本就看不上,就认为察罕帖木儿是曹操第二:“诚以汝为元朝中兴人物也,今若此,是汉室之曹操耳,使汝为曹操,我岂不可为之耶?”于是,田丰和王士诚密谋刺杀察罕帖木儿。

察罕帖木儿墓

至正二十二年六月,察罕帖木儿按照事先的安排,到田丰的军营中视察。出发之前,他手下的将领都劝他不要去,但是察罕帖木儿不同意。将领们又要他带勇猛的卫士一同去,也被察罕帖木儿拒绝了。最后,他只带了十一名侍从就骑马来到了田丰的军营中,在田丰的军营中,察罕帖木儿被王士诚刺杀。“二十二年,时山东俱平,独益都孤城犹未下。六月,田丰、王士诚阴结贼,复图叛。田丰之降也,察罕帖木儿推诚待之不疑,数独入其帐中。及丰既谋变,乃请察罕帖木儿行观营垒。众以为不可往,察罕帖木儿曰:‘吾推心待人,安得人人而防之?’左右请以力士从,又不许,乃从轻骑十有一人行。至王信营,又至丰营,遂为王士诚所刺。讣闻,帝震悼,朝廷公卿及京师四方之人,不问男女老幼,无不恸哭者。”

察罕帖木儿死后,他的义子王保保率军攻克益都、莒州,生擒了田丰和王士诚,将其剖腹挖心来祭奠自己的义父。然而,这一切都已经于大势无补了。察罕帖木儿死后,被追赠宣忠兴运弘仁效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颍川王,谥忠襄。追封其父阿鲁温为汝阳王。

察罕帖木儿真的是一位百战百胜的名将,他征战十年,大小上百次战役,几乎是无不取胜。黄河流域的上百万红巾军,竟然几乎被他一人横扫,骄人的战绩世间罕见。察罕帖木儿被杀,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从元顺帝的角度看,少了一个日后可能会另立中央的麻烦,从朱元璋等人的角度看,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从察罕帖木儿部下的角度看,少了一个老大,地方上的事情可以他们自己说了算了。皆大欢喜,但大元朝却完了。

察罕帖木儿死后,元军群龙无首。王保保年轻不能服众,孛罗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关保等军阀首领先后和他发生冲突,最后闹到了自相残杀的地步。这内战一打就是五年,而朱元璋利用这五年的时间统一了长江流域,成为了整个中国最强大的力量,建立了明朝。而王保保成了朱元璋日后北伐之路上最大的敌人。

1 阅读:51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