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塑造现代产业集群

经济日报 2024-05-11 06:50:55

图为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资料图片)

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济南起步区”),拉开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济南起步区的大幕。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3年多来,济南起步区在深入贯彻规划纲要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系统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锚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加快引入和培育优质产业,塑造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三年磨一剑,锋芒初露。济南市委常委、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主任孙斌介绍,2023年,济南起步区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较2020年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较2020年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较2020年增长22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济南起步区正从开局起步快速转入成形起势的新阶段。

重塑发展格局

眼下,位于济南起步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一派繁忙景象,园区规模效应渐显。今年3月25日,随着一辆全新腾势N7的亮相,比亚迪第7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济南起步区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下线。这不仅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济南起步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

“比亚迪作为济南市智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进驻后可以带动上下游优质企业集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发展,成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增长的重要引擎。”济南起步区管委会产业促进部部长景旭东介绍,济南起步区还落地了电机、电控、空调、电器部件、仪器仪表等核心零部件项目。目前,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二期正加快建设。该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400亿元,带动直接就业超过3万人。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济南起步区孙耿片区的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一期建设现场,只见车辆穿梭不息,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地基施工。作为2023年济南市招引落地项目中投资体量最大的项目,爱旭数字能源副总经理韩蓄介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60亿元,项目全面达产后,将实现年产30吉瓦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产值达6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万至2万个。

“目前,济南起步区已确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服务业的‘3+1’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泛航空’、新材料三条产业链。累计引进产业类项目278个,其中500强企业项目60个,外贸出口‘新三样’齐备。”孙斌介绍,济南起步区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生态,前期,通过大力招引龙头企业,积极推动产业链条落地,一些领域已形成规模化产能。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逐步构建起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为核心,以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为支撑的全产业生态。

“围绕重点产业主攻方向,济南起步区以更优的政策和服务招引龙头企业落地。”孙斌表示,下一步,济南起步区将围绕主导产业精准招商,加快形成以比亚迪为引领的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链条,以爱旭等为引领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条,以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为平台支撑的会展文旅产业链条,形成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

助推科技转化

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俗称电力电子装置的“心脏”,在高铁、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极其广泛。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宝东说,“考虑到国内IGBT制造企业面临的检测难题以及IGBT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公司凭借在大尺寸板状物三维层析成像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突破这一难题,研发出全自动IGBT缺陷X射线三维检测设备”。

刘宝东介绍,该设备基于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将人工智能算法引入检测系统,可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自动识别及分拣。实现了IGBT模块的全自动在线无损检测,数据实时反馈存储,有效解决了双层焊料叠加及散热柱导致X射线2D检测不准确的难点,提高了检测效率。

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存峰介绍,自2023年正式落地济南起步区新园区以来,该研究院加快项目突破,加速成形起势,持续深化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由技术“输血”向创新“造血”转变,已开发出精密无损检测、辐射安全监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20余款填补空白或解决“卡脖子”难题的产品。2023年,技术开发和产品销售累计突破2800万元,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初显。

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所在的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是济南起步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平台。园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两大产业领域,锚定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助推器、科创人才聚集区三大发展定位,抢抓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机遇期,引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碳中和研究院4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入驻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齐鲁中科电工所等38家企业院所。

“科技研发催生新质生产力,产品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对此,我们在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率先开展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春义介绍,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入推进,多项重要成果已成功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其中,形成科技转化项目73个,首台燃气轮机已实现商用,工业核检测、医学核设施等产品拿到市场订单;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

济南起步区持续营造良好的科创环境。孙斌介绍,为更好服务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济南起步区建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搭建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导入专项产业基金,引入大学科技园、“启迪之星”孵化器,完善公寓、商业等配套设施,高效集约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形成人才、科技、产业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

“十四五”期间,济南起步区将积极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和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争取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转化,建设前沿产业转化基地。

谋划未来产业

在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绿动”)的展厅内,一幅绿色能源的应用画卷徐徐展开:风电与光伏基地并肩而立,源源不断地将自然能源转化为氢气。零碳社区中,居民体验到氢热电联供带来的绿色生活。氢能交通穿梭其间,绿氢化工与炼钢技术展现着清洁生产的可能……未来,氢能将渗透济南起步区的各领域,助力济南起步区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紧盯前沿加快布局氢能产业。2021年,济南起步区与国家电投联手共建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目前,年产能各1000台(套)的发电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车用燃料电池三条生产线已经投产。该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100亿元,形成带动中国氢谷崛起的强劲引擎。

“济南起步区大力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区,推动氢能在公共交通、市政环卫、物流运输、数据中心供电、氢进万家、工业用氢等各领域规模应用,为公司探索新业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济南绿动执行董事、总经理陈颖介绍,如今,首批搭载济南绿动“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渣土车和环卫车穿行在济南起步区的建设工地和城市道路。目前,济南绿动正在进行各类氢能车辆、氢发电装备等产品市场规模推广。

济南起步区把布局未来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战略。徐春义介绍,济南起步区编制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重点突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机器人、元宇宙、人工智能、中国芯、未来能源、未来材料、空天动力、核技术研究与应用八大未来产业领域,强调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关注原创性、前沿性技术创新,突出新领域新赛道占比高的未来产业进行布局,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培育济南起步区未来产业增长点。

“在未来产业园建设过程中,我们按照‘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的总体思路:一方面,大力支持现有高新技术项目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选择符合济南起步区产业发展方向的若干领域做好‘无中生有’工作。”徐春义介绍,在园区定位上,济南起步区着力打造3个平台,即全省从“0”到“1”未来技术创新平台、全省从“1”到“10”未来技术中试孵化加速平台、全省从“10”到“100”未来技术场景应用平台。

结合济南起步区未来产业发展基础,崔寨片区已规划了占地面积达5200亩的未来产业园,规划范围内已有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国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崔寨产业园等项目和载体。未来,产业园将聚焦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方向,打造“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的未来产业链群。 (经济日报记者 崔 浩)

2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