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案虽是冤案,但蓝玉之死却是其咎由自取

史海撷英 2024-03-17 17:06:19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进而横扫北元的大将蓝玉被朱元璋下令公开处刑。按照朱元璋的指令,蓝玉被处剥皮实草之刑。“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辞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硃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将伺帝出耤田举事。’狱具,族诛之。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手诏布告天下,条列爰书为《逆臣录》。至九月,乃下诏曰:‘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胡谓丞相惟庸也。于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凡列名《逆臣录》者,一公、十三侯、二伯。叶升前坐事诛,胡玉等诸小侯皆别见。”

临终前这位戎马一生的大将忍不住大声鸣冤,后世不少人也认为,蓝玉之死其实是朱元璋为了巩固自身权力诛杀功臣的又一例证,历史上蓝玉之死究竟所谓何事?他是否其罪当诛?

其实,只要了解蓝玉的人都能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蓝玉案看似冤屈,实际上蓝玉的死属于是咎由自取。

当时朱元璋处死蓝玉的罪名是谋反,按照公开史料记载,当时蓝玉府上一名叫做张仁孙的工匠公然告发蓝玉企图谋反,结果就酿成了赫赫有名的蓝玉案。最终因蓝玉案被牵连的人多达数万人。

然而事实上,当时蓝玉案的各种细节都在表明,这起案件属于是一桩特大冤案,蓝玉府上的这名匠人供述,蓝玉命令他组织打造各种军械,以便于支持自己起兵所用,结果这名工匠的身份是蓝玉府上的一名染匠,根本就不具备打造兵器的技能。

而且,整个办案过程更是漏洞百出,比如说当时吏部尚书詹徽,奉朱元璋之命审问蓝玉是否还有高级官吏作为他的同党,结果天生不服的蓝玉索性表示,詹徽就是同党,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竟然当场下令将詹徽逮捕,很快将其以谋反罪诛杀。《名山藏》云:“居一年,蓝玉坐谋反,上使詹徽从太孙录玉,玉不服。徽叱曰:‘速吐实,毋徒株连人。’玉大呼:‘徽即臣党矣。’太孙曰:‘有是哉?’捽徽下先断其手足戮之市中。”文士王行曾在蓝玉府中授课,亦被杀,史称“蓝玉案”。

詹徽

吏部尚书作为六部主官,地位非同小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高级官员,竟然被朱元璋举手投足之间处死,对于外界产生的震撼可见一斑,据说此事之后,明朝官吏宁可不作为,也绝不轻易参与某些敏感事务的办理。

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从法理来看,蓝玉本身没有谋反,以谋反罪处死确实是属于冤案。但是,蓝玉之死他本人有着极大的责任,本身死得并不冤。

之所以说蓝玉不会谋反,首先是蓝玉没有谋反的动机。一方面,蓝玉是淮西勋贵中最晚落马的高级武将,而且正常情况下,蓝玉拥有善终的资本。

朱元璋对于蓝玉的期望一直就非常之高,鉴于他征战沙场的赫赫功勋,朱元璋对于蓝玉的信任以及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都达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为了笼络蓝玉,双方结成了儿女亲家,蓝玉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之子。不仅如此,鉴于蓝玉的年纪更小,他还一度被朱元璋认定为辅助下一代大明皇帝的核心大将。而且,蓝玉本身已经获得了凉国公的封号,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衡量,蓝玉都是成功人士,完全没有必要冒着杀头的风险,组织所谓的谋反。其实,朱元璋本人或许也清楚,蓝玉根本没有谋反,但是他必须要死,这是种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蓝玉必须被处死的原因同样来自多个方面。

首先是自身原因,蓝玉本人战功卓著,而且军事才能极佳。作为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很早之前已经在姐夫麾下效力,多次立下战功,最终得到了朱元璋的关注,一度是风头正盛,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将。然而,在大明王朝建立前后,蓝玉已经表现出了极大的问题。

蓝玉

在平定北元的作战中,北元贵族八万多人投降,蓝玉在这场决定性的军事行动中,立下了不可撼动的功勋。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蓝玉先后犯下了两件大错,“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惭自经死,帝切责玉。初,帝欲封玉梁国公,以过改为凉,仍镌其过于券。”从朱元璋给予蓝玉的惩处就能看出,朱元璋对蓝玉极度偏袒,甚至已经达到了纵容的地步,在其他人身上已经足够杀好几遍的罪行,在蓝玉身上只能用象征性惩罚来形容。

然而,此后的蓝玉依旧是在朝廷上肆意妄为,包括豢养了几千奴仆,纵容这些人欺男霸女抢占民田,甚至鞭笞殴打官吏。“太祖遇之厚。浸骄蹇自恣,多蓄庄奴、假子,乘势暴横。尝佔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然而,由于另外一个原因,朱元璋依旧是没有发作。

这个原因就是蓝玉被杀的第二个原因,属于是外部因素,蓝玉的后台准确说就是太子朱标,作为一个从战争年代走来的太子,朱标虽然被评价为生性仁厚,但是朱标的手中依然获得了不少手握重兵将领的支持,这些开国重将以蓝玉为核心。

这套配置与朱元璋的既定安排完全吻合,一旦朱元璋驾崩,太子朱标也拥有自己稳固的基本盘,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有强大的掌控能力。

结果万万没想到,朱元璋无比满意的继承人居然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病薨逝,这对于朱元璋产生了巨大的触动,最终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的权力架构。朱标的薨逝让原本为太子朱标留用的大将蓝玉突然间成为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存在。

朱重八

原本嚣张跋扈的蓝玉,因为有太子作为自己的保护伞,朱元璋也不会轻易对他下手。正因为如此,蓝玉的种种行为虽然已经到了接近目无王法的地步,但只要他对太子足够忠诚,蓝玉的安全就始终能够得到保证。

然而,随着朱标的薨逝,蓝玉彻底失去了最强大的保护伞,原本留给太子朱标的护航大将就这样成为了大明王朝未来可能成为的不安定因素。

历经坎坷、从战争中杀出重围的朱元璋很快意识到蓝玉未来将成为整个国家的毒瘤,至少对于未来皇帝朱允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朱元璋当机立断,认为“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要趁着自己在世的时候提前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天生软弱的朱允炆根本掌控不住蓝玉这样的猛将。

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不知朱棣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未来可能会成为改变历史的人物,他作为朱元璋除太子朱标之外最喜欢的儿子之一,竟然在朱元璋耳边提出了一个相当狠辣的建议:“在朝诸公侯,恣意妄为,将来恐尾大不掉”。

朱棣的建议看似中肯,实际上矛头直指蓝玉。因为,淮西勋贵此时已经被朱元璋收割殆尽,除了极个别有机会善终的人已经退居二线之外,其余基本已经是随朱标而去。

就在朱棣提出建议后不久,锦衣卫突然宣布,接到蓝玉府中官员举报,蓝玉意图谋反,经过一番声势浩大的查证审理,蓝玉家族包括蓝玉亲信部属等相关人员,共同达两万多人被拘捕。这些人几乎很少有人幸免,数千份证词中,竟然没有蓝玉本人的供状,尽管如此,依旧没有影响蓝玉最终被杀的命运。

令人唏嘘的是,朱元璋为了皇孙的未来而大开杀戒,一万多人成为太子朱标的殉葬品,但正因如此,关键时刻却没有人能够为脆弱的建文王朝保驾护航,这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而蓝玉虽然是被诬告谋反,但纵观此人言行,其实被杀也并不冤枉,只是一场蓝玉案,所有人都是输家,却意外成就了明成祖朱棣的崛起之路。

0 阅读:41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