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达龄的调整优化

三剑客 2024-05-07 19:00:30

剑客楚 三剑客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完美的制度规定,只有不断完善的制度规定。

而且,完美的制度规定是可怕的。因为各类问题细究的话一定是有的,没有问题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尚未暴露。

对达龄的调整优化,也是这样。

文|剑客楚

图|大唐

编辑|剑客拾柒

2021年1月1日,《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让人注目的是,对不同军衔的最高服役年龄和最高衔龄作出了明确规定。

最高服役年龄,指挥管理军官:少尉、中尉均为35岁,上尉为40岁,少校45岁,中校为50岁,上校为54岁,大校为57岁。专业技术军官:少尉、中尉均为35岁,上尉为40岁,少校50岁,中校为54岁,上校为57岁,大校为60岁。

最高衔龄,指挥管理军官:少尉为7年,中尉均为8年,上尉为9年,少校为12年,中校、上校均为10年,大校为14年。专业技术军官:少尉为7年,中尉均为8年,上尉为9年,少校、中校均为12年,上校为14年,副高职大校为16年。

如今,该《条例》实施已近4年,效果较好。从组织来说,通过放宽和延长最高服役年龄,鼓励长期服役、多做贡献的目的已经达到,但最高衔龄较低的短板也得以暴露。从个人来说,特别是年轻干部,通过服完最高衔龄,达到退役的目的,成为现实。随着此类现象的增加,俨然成为一条捷径。

同时,结果显示:军官退役因达到最高服役年龄情况相对较少,因达到最高衔龄情况相对较多,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

图源:中国军网

如同每一枚硬币都有其两面性,达龄退役有利有弊。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提高个人自主性。军官履行与职责相应的义务,在个人成长、发展和退役上也应享有与其义务相均衡的权利。

达龄退役,为军官赋予了更多自由和权利。在最高服役年龄和最高衔龄内,军官履行职责与义务,组织兼顾个人意愿,予以晋升或提拔,从而让个人获得更大的成长与发展空间。不愿意长干的,可以选择不晋升或提拔,通过达龄退役。

二是促进人员新老交替。有句老话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保持常新,门轴只有经常转动才不至于生虫,军事人才队伍也是如此。

部队毕竟是年轻人的地方,老的不去,新的不来。保持一定的新老交替率,才能保持军事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过去常讲的“干部年轻化”,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增强能力危机与本领恐慌。达龄退役会让军人隐隐感觉到,如果选择躺平,是躺不到头的。当你拥有大把的时间,却没有去抓紧淬炼过硬能力和本领,才发现青春已逝,达龄已至。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增强能力和本领,主动适应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才能实现长期服役的目标。

想起臧克家的一句诗,描述春耕时一派生机勃勃的场景,“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图源网络

随着改革的深入,军人达龄退役自身的问题,也在逐步显现。

一是人才流失难以完全避免。近年来,不少年轻干部,通过服满衔龄达到主动达龄,从而实现退役的目的。从个人来说,这是制度规定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无可厚非。

但从组织来说,达龄退役是基于绝大多数干部选择长期服役来制定的,越来越多年轻干部,特别是高学历干部通过主动达龄达到退役,制度规定的目标就打了折扣。

二是服役动力难以完全激发。达龄退役的背后,是干部陷入“升也难、走也难”的困境。改革以后,不管是指挥管理军官,还是专业技术军官,晋升难度都大大增加。同军衔干部跟过去相比,普遍年龄较大、衔龄较长,一不小心就达龄了。

过渡期内,干部不能晋升,不能完全归结于不够努力、本领和能力不强,也可以是编制受限、岗位不足等多种因素,不一而足。就是让孙悟空来,也没有办法。

重压之下,带来的可能不一定全是服役动力,也可以是“熬”或“混”的思想:熬一熬,看会不会碰到“好处”;混一混,反正暂时也升不上去。

可见,对达龄的调整完善,在所难免。最关键的问题是,让官兵的成长和发展,变得越来越好。

一是提高年轻军官的服役年限。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想不想面对,这是个大趋势。近年来,对达龄的调整完善,都在围绕这一点展开,这是可以预料的。

军官作为国家和军队的重要军事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在没有充分发挥智力贡献和发展潜能条件下,严进严出是应有之义。

二是回归达龄的保底本色。通俗地说,达龄就是达龄,要么不够努力,要么能力或本领不足,只能作出退役处理;晋升就是晋升,哪怕因为编制不够、岗位不足,晚一点都没关系,不要让人看不到希望。

毕竟达龄只是一种保底措施,适用于极少数人。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被动淘汰机制,决不能异化为个人主动。绝大部分人从中看到的是被组织认可和对未来充满期待,从而激发出继续服役、更加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拓展成长和发展空间。达龄退役作为军队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部分,应与干部入口(招生分配)、成长发展(工资待遇、编制设置、晋升激励)、出口(退役保障)等机制一起,发挥系统和整体效力,根据个人意愿和路径,拓展成长和发展空间,达成所愿。

这是终极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让想长干的能够长干;让想升的在经过努力后能够晋升;让想走的,尽完职责和义务也能够转身。

相信,制度规定经过调整优化,必将越来越好。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不管怎么变,个人只能越来越努力,而抵达理想的彼岸,只是时间问题。

3 阅读: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