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主任看望原副总理姬鹏飞,沟通其子犯罪问题,姬大发雷霆

陶陶读历史 2024-01-17 08:06:13
前言

1999年的某一天,当时副总理姬鹏飞的儿子姬胜德正在广州参加一场重要的会议。恰在此时,他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来自北京的电话。

面对这个陌生的号码,姬胜德没有犹豫,直接接通了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陌生男人,他神秘兮兮地告诉姬胜德,中央有一个重大事情要宣布,要他立即回到北京。

这个电话让姬胜德一下子紧张起来,他意识到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了。为了及时回到北京,他立即中断了正在进行的会议,并迅速乘坐飞机回到了首都。

只是他没想到,这一通“陌生来电”竟然改变了他的命运,直接将他送到了监狱之中。

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中央副总理的儿子为什么会被送进监狱?

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

1910年2月,姬鹏飞出生在山西运城的一个农户家庭。他从小就经历了贫穷和战乱,这让他内心燃起了学习和为祖国奉献的强烈愿望。

1933年2月,姬鹏飞怀着最初的理想信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红军长征以及黄桥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

在解放战争期间,姬鹏飞担任华东野战军纵队政委、苏北兵团政委、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职位,成为了陈毅元帅麾下的得力将领之一。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姬鹏飞经历了从将军到外交官的转变,每项任务都代表着党组织对他工作能力的信任。

从1949年到2000年的50年间,周总理、陈毅和姬鹏飞三位领导人共同领导外交部长达25年之久。

在中国的外交部长中,姬鹏飞和周恩来总理是为数不多的前辈,他们曾经参加过长征,经历了艰苦的岁月。

因此,他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珍惜是格外深刻的。姬鹏飞在九十多年的人生中一直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

儿时梦想与严格的教育

在姬胜德的成长过程中,他是姬鹏飞引以为傲的孩子。姬鹏飞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的英勇战绩经常成为家庭讨论的话题。

姬胜德的梦想是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军人,为国家做出杰出的贡献。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姬胜德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的父母要求他遵守纪律,培养坚韧的性格,为将来踏上军旅之路做好准备。

在这种环境下,姬胜德得到了良好的成长,成绩优秀,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从小姬胜德就接受了红色思想和爱国主义教育,他每天都会读《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书籍。

1955年,姬胜德加入了部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面对军队严格的训练,姬胜德始终坚持不抱怨,毫不畏惧地完成上级派遣的任务。

经历了军队生活后,姬胜德变得更加成熟。

姬胜德的父亲姬鹏飞看到儿子面上多了一些坚毅之色,对他说:“胜德啊,父亲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为国家做贡献的人,要爱党爱国,爱人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希望你不要忘记成为军人的初心。”

随着岁月的推移,姬胜德在军队中展现出了积极的表现,他勇于承担艰苦和辛劳。1988年,他荣获少将军衔,并担任总参谋部情报部的副部长职务。

判若两人

担任情报副部长后,姬胜德一直坚守着他父亲所教导的初心,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一直以来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然而随着职位的晋升,姬胜德开始发生变化。他逐渐失去对权力的满足,渴望更多的财富和享受。这种变化引起了一系列不正当的行为,最终导致他堕落并陷入犯罪的境地。

触发姬胜德心态改变的真正原因是在90年代的一次升职评比中,他因未获得更高的军衔而感到愤怒,于是将这种怒气转移到了工作上。

最初,他开始侵占公款,以满足个人需求。这种行为的成功使他沉迷其中,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和权力。

后来,姬胜德开始滥用职权,泄露国家的机密信息,以换取大量资金。他将这些资金转移到海外账户,企图逃避监管的监视。

此刻,姬胜德可能已经完全忘记了父亲姬鹏飞曾对他说过的话。他自以为已经拥有了巨大的财富,陶醉其中,但他毫不知情的是,他的种种行为已经被国家察觉到了。

事情败露,被捕入狱

1999年,广州举办了一场重要会议,要求姬胜德出席。起初,他对此表示了拒绝,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在财富上富足,不需要再参加任何会议了。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最终决定还是去参加了这场会议。他意识到,参加会议可能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收获,也能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广州的会议上,姬胜德正准备发言时,他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他接听后,听到对方说:“立刻返回北京,中央有重要事情要宣布。”

仅仅说完这句话,电话就被迅速挂断了。姬胜德顿时感到心中一片悬念,不禁急忙收拾行李准备返京。

在返回北京的飞机上,姬胜德心生疑虑,他思索着自己这段时间的表现是否已经引起了中央的关注,并且他们可能会给予他更高的职位和更大的权力。

他开始思考自己如何使用新的职责和使命去谋取更多更大的利益。因姬胜德对自己的猜测,他在下飞机后迅速前往中央办公室,准备迎接可能存在的新荣誉。

然而,当姬胜德刚一打开门时,他立刻被人紧紧抓住。他感到一股冷水浇在了头上,顿时明白自己的臆测是错误的。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已经被揭露出来,根本没有什么荣耀可言,更谈不上权力。他感到十分沮丧和失望,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无法避免。

姬胜德自认为家庭背景特殊,因此在审查初期拒绝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他错误地认为通过关系可以解决目前的危机。

他对自己的特殊地位过于自负,没有意识到法律是公平且不可逾越的。他错误地期望通过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来逃避责任和惩罚。

然而,他并不知道的是,此时他的父亲姬鹏飞已经焦头烂额,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姬鹏飞得知儿子被抓后,感到难以置信。

这竟然是他所教育出来的"好儿子"。面对儿子的被抓,姬鹏飞内心充满了矛盾。他不知道是为儿子求情还是听任他被判刑。

姬鹏飞清楚儿子所犯罪行的严重性,一旦被判刑,可能直接面临死刑。他为儿子的处境感到极度担忧,在客厅里来回踱步,一直无法做出决定。

亲情还是法律?

得知儿子的困境,姬鹏飞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作为党的元老,对儿子所犯下的罪行深感震惊和失望。然而,作为亲生父亲,他不愿意看到儿子承受最高的惩罚,最终亲情 “战胜了”法律。

姬鹏飞开始四处奔走,试图为儿子争取减轻刑罚的机会。他希望通过行动来挽救儿子的未来,同时也为自己内心的矛盾感到无比纠结。

他找到了两位老战友求助,分别是张爱萍上将和薄一波。然而,这些老战友都没有为姬德胜出面说情。他们深知党纪国法的重要性,明白不应因私情而干扰司法公正。

他们告诉姬鹏飞,应该让法律的正义发挥作用,儿子应该承担他的罪责。虽然姬鹏飞感到失望,但他也理解老战友的态度,并决定尊重法律的决定。

他知道这对儿子是一次严肃的教训,也是对党纪国法的尊重和维护。

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后,姬鹏飞彻底失去了希望。最终,在2000年2月8日,他写下了自己的遗嘱,然后突然离世,享年90岁。

姬鹏飞同志去世后,组织做出了特殊的安排,允许姬胜德到现场送行。在追悼会上,他没有被戴手铐,这显示了对他的人道关怀。

随后,姬胜德改变了态度,承认了自己的严重错误,并主动揭露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中的十余名同伙。

这个转变令人震惊,也显示了他对自己的错误有深刻的认识和悔改的决心。他的举动为案件的进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并对打击相关犯罪行为做出了贡献。

因此,姬胜德在2001年被判处死缓,后来改判为无期徒刑。

如果姬鹏飞老同志知道姬胜德之后的行动,或许他会感到一些安慰,减少一些内心的遗憾。

结语

姬鹏飞为党和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将永远被国家和人民所铭记。然而,对于姬胜德的犯罪行为,国家也会依法予以制裁,不会因为他的家庭背景而对其纵容。

法律是公正的,无论谁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因为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正义也不容让步。

国家和人民会保持对姬鹏飞的敬意,同时也会坚决执行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50 阅读:37796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