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文字,我还能拥有什么呢?

书童读史 2024-04-07 22:28:06

夜深人静了,写点随感吧。

最近在读一本书,《永乐帝:马背上的大明魂》,其实这本书在书架上有一段时间了,我自己看资料的时候,会时常看到这本书里的部分内容,所以干脆想读完这本书。

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我下午读了两本有趣的书,《半小时漫画西游记》的第一册和第二册,把《西游记》的剧情又回顾了一遍,以前看待《西游记》是神话故事,现在看待《西游记》,那就是五味杂陈了。

人,总是越长大,越觉得有些事情难以形容。

今天心情不太好,看部分史料也感觉格外沉重,我有时候会觉得恍惚,不知道这些人记录的时候,他们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写下那些文字的。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一句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有时候我感觉我写得枯燥,所以我会刻意读一些文学类的书,让我的文笔稍微好点,不至于那么枯燥,也会像今天下午这样,读一些有趣的书。

我知道,为了严谨,历史文章其实写的时候要多用原始史料予以佐证,可是,那些史料是真枯燥,甚至有的压根都没有点校,如果文章里大段引用,又有多少人去看呢。

我读二十四史的《明史》,我自己都会走神,我看的还是点校版,这就是阅读习惯的改变,我们习惯现代文,对于文言文,有时候读过了,但是大脑没有接着理解,然后继续读下一句去了,造成了走神现象。

我学古文,其实就是看这些史料,一步步学习,但是有的词,我仍然会有拿不准的地方。我希望我写的内容严谨,每篇历史文章,我都尽力了,但是奈何,我所学有限,文笔也有限。

当年明月,有的人说他《明朝那些事儿》写得不专业,感情色彩过重,但是,如果写得专业了,那就不会有《明朝那些事儿》了,那是论证明史了。论证最大的难题是,其实有的细节都是不确定的。

我看过一本书,《刘基事迹考》,杨讷写的,他论证得比较严谨,但是这本书,如果不是特别喜欢明史的,又有多少人知道?因为论证的过程,真枯燥。

而且,刘基仅仅是明史中的一个人,他在《明史》中的篇幅真不大,就这样的一个人的事迹,都得论证一本书。如果都论证,那如果写一整个明史,那得写成什么样,我无法想象。

所以,我时常会变写法,我会参考一些史料,用文学的语言写,也会辨析史料的真假,这一切,只是因为我想写罢了。

如果有一天我不写了,那就是因为我不想写了。其实想想,除了文字,我在世界上,还能拥有什么呢?

双手空空来,我一无所有地走。我什么都带不走。人生大概就注定是一个失去的过程吧。

有时候会觉得有很多遗憾,有时候又觉得,好像人生怎么过,都不浪费。你的人生,当然你自己去做主,以你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成功的道路不只有一条。

0 阅读:5

书童读史

简介:希望是永远不会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