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发射:来回需要53天,为什么美国阿波罗11号只需要8天?

徐华说过去 2024-05-10 11:29:05

«——【·前言·】——»

2024年5月3日,一枚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它标志着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的里程碑——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发射。

这颗被视为"探月新星"的探测器,如今肩负起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的重任,向世人展现中国航天实力的同时,也为人类探索月球这个永恒的谜团揭开新的一页。

然而,令一部分网友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这颗探月新星,嫦娥六号,任务周期有足足五十三天,要知道,当年美国载人登月,只用了短短八天呀,难道现如今我们的航天技术还不如数十年前的美国吗?

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就需要来了解一下嫦娥六号,在了解一下当年的阿波罗11号。

«——【·嫦娥六号·】——»

嫦娥六号虽只重8.2吨,却如同一座小型航天城市般庞大复杂。它由着陆器、上升器、返回器和轨道器等4大部件组成,各司其职,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着陆器是探月英雄的"钻地铁工",它将安全落陆月球表面,采集月壤样品并开展各项科学探测任务。

上升器则是探月英雄的"太空列车",它要将采集到的月壤样品安全转移至环月轨道,并与返回器对接,把珍贵的"月壤"运送回地球。

而轨道器是探月英雄的"驾驶员",它将引导探测器沿预定轨迹行驶,在地月往返的漫漫长路上为探月之旅保驾护航。

如此宏大的工程,自然需精密的设计和制造。

为了让嫦娥六号在月球表面行动时动力十足,我国航天工程师们专门为它开发了耐严苛月球环境的特种"战袍"——采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高科技涂层,帮助它在极端高低温、真空等恶劣环境下安全运行。

此外,我国还首次应用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一系列尖端技术,以确保探月之旅行云流水。

壮阔的航程,造就了昂贵的代价。据透露,从登陆月球到返回地球,嫦娥六号将耗时53天,比阿波罗11号的8天要长了将近7倍。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差异?这就要从探月之旅的起点说起。

«——【·时长差距是为何·】——»

阿波罗11号是在1969年7月16日发射升空的,当时的主要目标是登陆月球、进行行走采样,并最终平安返回地球,因此整个任务周期相对较短。

可以说,阿波罗11号只不过沿着平常路线,绕着月球走了一圈。嫦娥六号却是要扎扎实实抓住"牛角尖",将那块被遗忘已久的"月之背脊"一一探索。

它的目标,是整个太阳系有史以来最大的撞击盆地——艾特肯盆地!这里或许隐藏着月球形成之初就留下的"原始面孔"。

嫦娥六号要在人类从未涉足过的月球阿波罗撞击盆地进行采样返回。

这个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是已知太阳系内面积最大、最深且最古老的陨石撞击盆地,见证了月球形成和演化的全过程,是研究月球起源和结构演化的理想场所。

阿波罗11号只是做了一次短途旅行。嫦娥六号却是要连续穿梭多次,绕几个大圈,才能抵达目的地。

首先,它要从地球飞往月球,在月球轨道巡航一圈,寻找合适的落脚点。待一切就绪,再控制着陆舱缓缓落地。

着陆后,它需要在月球背面驻扎一阵子,完成众多科研任务。比如:地形地貌拍摄、月样采集、月表物理场检测等等。

事情做完了,它还得想办法把采集到的月球"土特产"运回地球。不过从月球飞回地球并非易事,必须绕道几个半途中转站,才算能回到家门。

要知道,嫦娥六号可是一次搞定了众多复杂环节:月面着陆、月样采集、月面起飞、月地往返......哪一环节出了纰漏,它就前功尽弃。

嫦娥六号的目标很难完成。它不仅要在月球背面进行人类首次采样返回,还要执行月球背面起飞、环绕月球飞行等11个具有挑战性的飞行阶段。

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在被月球本体遮挡、无法与地面测控站直接联系的环境下,保证探月过程万无一失。

为此,我国航天工程师们特意开发出一个名为"鹊桥二号"的中继平台,它将像空中铁路上的中继站一样,为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提供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嫦娥六号还是一次国际合作的大工程。

它身上搭载了法国的月球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的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个国际科学载荷,这也是人类首次联手在月球背面进行科学探索。

如此高难度、高强度的任务,自然决定了完成整个探月任务的时间不会像当年阿波罗11号那样短暂。

也正是这次浩浩荡荡的"采月之旅",最能彰显中国航天事业的气魄和决心,也将为人类对月球的认知带来全新的启迪。

«——【·航天之旅·】——»

在嫦娥六号扬帆起航之时,中国航天事业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站组成我国近地轨道运输系统,成为中国人长期驻扎太空、建立空间站的"家园"。

航天发射次数连创新高,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就达到55次,高居世界第一。2023年计划执行70余次发射任务,有望再创新纪录。

在商业航天领域,2024年将是重要的一年。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将实现首飞,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中国航天事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正以崭新的面貌卷土重来。

嫦娥六号的腾飞,就是这场气吞山河的航天狂欢中最精彩的一笔。它不仅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更是中国航天科技、智慧与毅力的集中展现。

«——【·结语·】——»

50余年前,阿波罗11号曾为人类留下月球上永垂不朽的第一个脚印。而如今,嫦娥六号正以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月背采样,将永远印在太空探索的行程里。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珍贵的月球样本能顺利返回地球,为人类探索月球揭开神秘的新面纱,也让中国航天事业在浩瀚的星空中荣耀飞扬,熠熠生辉!

参考资料:

50多天、11个飞行阶段、4个国际载荷……嫦娥六号任务设计周密、步步关键——光明网

首次进行月球背面采样,使用鹊桥二号中继服务,嫦娥六号探月任务看点多——环球网

登月轨道与月球自转逆行 将利用“鹊桥二号”中继通信——南方都市报

0 阅读:321
评论列表
  • 2024-05-12 11:51

    你不知道吗?告诉你,美帝根本就没有人登上过月球,就是造假。所有数据也是编造的谎言。

徐华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