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篡位之后朱标及其后裔的待遇均大幅下降,其子或废爵或早逝

史海撷英 2024-04-15 18:14:17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十一月十三日,南京大明皇宫内热闹非凡。礼部官员在承天门外开读册立皇后诏书,皇帝朱棣则和皇后徐氏一起前往奉先殿行谒告礼。除了长公主、公主、亲王妃等依次在皇后前行八拜礼外,在京四品以上官员的命妇还要跪着向皇后致词:“妾某氏等恭惟皇后殿下荣膺册命,正位中宫,礼当庆贺。”

然而奉旨匆匆赶回京师的广泽王朱允熥以及怀恩王朱允熞,尚未来得及觐见徐皇后这位四婶,就接到了来自四叔朱棣的当头一棒:削爵废为庶人。

一场历时三年的靖难战争,让燕庶人朱棣咸鱼翻身,而原来的大明皇室大宗——兴宗康皇帝朱标的后代则彻底沉沦。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一代雄主朱元璋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一岁,庙号太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大明王朝的第一位皇太子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深孚人望的朱标不幸薨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懿文,祔葬于孝陵之东。

朱标共五子,其中长子朱雄英、第三子朱允熥乃太子正妃常氏所生,次子朱允炆的生母为太子侧妃吕氏。然而常氏在生下朱允熥不久后便去世,此后吕氏被册封为太子继妃,又为朱标生下第四子朱允熞和第五子朱允熙。

朱重八

由于皇嫡长孙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便不幸夭折,故而在朱标薨逝后,朱元璋对究竟立朱允炆还是朱允熥为接班人犹豫了许久。

从礼法上说,朱允熥是太子正妃所生的元嫡,但他的亲舅公凉国公蓝玉、舅舅开国公常升及其背后的武勋势力太过庞大,六十五岁的朱元璋生怕自己时日无多,将来大明王朝会被权臣篡位。因此在犹豫了小半年之后,朱元璋最终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又在次年发动了株连数万人的蓝玉案,为这位皇太孙的继位铺平了道路。

然而这位新天子深受江南地主文官的裹挟,登基伊始展开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建文新政”,引发了皇族和勋贵的强烈不满。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封国北平(今北京),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谷王朱橞指挥王府护卫,在曹国公李景隆的帮助下,以武力夺取了京师金川门的控制权。二人随即下令打开城门,将城外数以万计的燕军精锐放了进来。谷王是太祖第十九子,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则是朱元璋的外甥。皇亲国戚外加勋贵的身份,都对朱允炆不满,他这天下能坐稳吗?

朱允炆一家

对于朱允炆的结局,历来众说纷纭,很多人都希望他能够逃出去。然而很可惜,朱允炆只可能驾崩在了奉天殿的那一场大火之中。

朱允炆

谷王和李景隆打开金川门之后,朱棣立刻让手下的亲信宦官,剽悍的女真人刘通率领上千名精锐骑兵直扑皇宫而去。《故太监刘公墓志铭》介绍:“六月,渡大江,夺金川门,平定金陵,肃清宫禁,御次大战,屡著功能。上登大宝,授公尚膳监左监丞。”从西北方向的金川门,到西南方向的皇宫,不过二十里的距离。这点路程对于骑兵来说,个把小时就能赶到。金川门的失陷本来就在朱允炆的意料之外,燕军骑兵又来得这么快,他怎么可能跑得掉?

朱棣自己不进城,一定是给了刘通一个任务。而刘通墓志铭中“肃清宫禁”这句话,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建文帝朱允炆及皇后马氏确确实实崩逝在了大火之中。

六月十七日,朱棣在亲王、文武群臣的簇拥之下登基称帝。二十日,以“天子礼”安葬了朱允炆,却既未给他庙号,又没有记录陵寝的具体位置。

除了皇后马氏以外,朱允炆还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朱文奎在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被册立为皇太子,燕军入城之后,这位大明王朝第二位皇太子就此在乱军之中失踪,大概率也是死于非命。

至于次子朱文圭,人生经历则极为坎坷。父皇殉国之时,他年仅两岁,随即被叔祖朱棣软禁于凤阳广安宫,号为建庶人。直到五十多年后的天顺元年(1457年)十月,经过南宫政变重新坐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镇,也许是因为自己多年的软禁生涯,对建庶人产生了怜悯之心,下旨将其释放:“又敕在廷文武群臣曰:‘朕恭膺天命,复承祖宗大统。夙夜忧勤,欲使天下群生咸德其所,而况宗室至亲者哉?爰念建庶人等自幼为前人所累,拘幽至今五十余年。悯此遗孤,特从宽贷。用是厚加赏赉,遣人送至凤阳居住。月给廪饩以安其生,仍听婚姻以续其后,庶副朕眷念亲亲之意。’”

朱文圭

对于朱文圭的结局,《明史》上说他“未几卒”,严格来说并不准确。因为根据《实录》,至少十年以后的成化三年(1467年),史书上还有这位建庶人的活动记录。

朱标本人

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朱允炆为朱标上尊谥曰“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嫡母常氏则谥曰“孝康皇后”,此外又尊生母吕氏为皇太后。有了皇帝和皇后的身份,朱标和常氏的神主牌位就要升祔太庙。

而朱棣在即位之后,便将建文新政一概废除,又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表示自己的皇位是来自于父皇太祖朱元璋。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能再让朱标拥有皇帝的身份。六月二十六日,朱棣废黜了大哥的庙号和谥号,仍称其为懿文皇太子,神主则从太庙迁出。朱标都不是皇帝了,常氏自然也不可能再是皇后:“戊寅,遣安王楹祭告懿文太子,迁其主于陵园。盖建文初,尊谥懿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升祭于太庙。致是礼官言考之古典,于礼未安。遂命以主置陵园,仍旧谥号曰懿文皇太子,岁时致祭如常仪。”

至于吕氏,朱棣显然不会再让她顶着皇太后的尊号继续住在宫中。七月十二日,新天子改称吕氏为皇嫂懿文皇太子妃,命其迁居懿文陵。甚至连吕氏何时去世,史书中都未曾记载,此举即使在明代也颇为受人诟病。

朱标诸子

除了长子追封虞怀王朱雄英、次子建文帝朱允炆以外,朱标的其余三子都是什么结局呢?

朱允炆即位之后,封三个弟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分别为吴王、衡王和徐王。然而在朱标的皇帝身份被褫夺之后,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皇太子诸子应封郡王,故而朱棣在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七月降封吴王、衡王和徐王分别为广泽王、怀恩王和敷惠王。

朱允熙

不但如此,二十五岁的广泽王朱允熥,十八岁的怀恩王朱允熞不得留在京师,即日出居福建漳州府和江西建昌府。十二岁的敷惠王朱允熙由于年龄还小,被特别允许跟着母亲吕氏一起迁居懿文陵。对此史书中还特别记了一笔:“俱以是日行”。

九月初四日,朱棣大封靖难功臣,标志着全国局势已经迈入正轨。六天后,广泽王朱允熥和怀恩王朱允熞奉诏回京。在册立中宫皇后的同时,朱棣将两位侄子削爵废为庶人,理由是“不能匡辅其兄”。永乐十五年(1417年)九月,朱允熥去世,享年四十岁。至于朱允熞的去世时间,史书中并未记载。

永乐二年(1404年)三月,朱棣下旨改封敷惠王朱允熙为瓯宁王,目的是让他“奉懿文皇太子之祀”。然而这位瓯宁王“器资端重”,让朱棣这位四叔始终难以安心。于是乎在永乐四年(1406年)十二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王府火灾之中,瓯宁王朱允熙不幸罹难,年仅十六岁,“王聪慧端谨,上素爱之,未遣之国。忽夜邸第不戒于火,王惊仆地,久而始苏。上命医亟视之,竟成疾而薨,时年十六。”谥曰哀简。明朝大宗有爵位的后代,至此而绝。

三人之中唯有吴王朱允熥有后代,被称为吴庶人,和建庶人一起在天顺元年(1457年)被释放。

朱标诸女

从史书记载来看,朱标共四女,其中长女在洪武年间被封为江都郡主,建文年间进封江都公主。其夫耿璇,开国元勋长兴侯耿炳文之子,官居前军都督佥事。

朱棣即位后,公主被降封为郡主,并于永乐元年(1403年)三月去世。江都郡主死后,耿璇杜门称疾,结果坐罪而死。

朱标

永乐十五年(1417年)三月,朱标次女被封为宜伦郡主,锦衣卫百户于礼被封为中奉大夫、宗人府仪宾,成为了郡主的夫君。从朱标薨逝时间来算,此时的宜伦郡主至少已经二十五岁朝上,妥妥的老姑娘。郡主最后一次出现在史书记载中的时间是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算是朱标所有子女中最为长寿的一位。

朱标第三女夭折,第四女则在永乐十年(1412年)五月去世,追赠为南平郡主。这位南平郡主此时至少也已经二十岁,可是既未成婚,也没有封号。

作为大明王朝权力最大的皇太子,朱标一生共有五子四女,此外可以确定的孙子三人、孙女一人、外孙一人。这些人原本都是大明皇室大宗的嫡系后代,地位远高于其他宗室。然而就因为朱允炆输了皇位,从朱标的皇帝尊号,到朱允炆本人的庙号,再到朱标其他子女的命运,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朱允炆和朱允熥是否还有后人,目前仍然无法确定,毕竟传说实在太多。不过从明代民间所存留的史料来看,至少在明孝宗弘治年间,建庶人应该还有后裔。《万历野获编》就有记载:“按宏治中台州人缪恭走京师,上书言六事,其一请封建庶人之后为王,以奉懿文祀。通政司大怒,谓为讨死,囚之兵马司,以其疏上。上不罪也。”

0 阅读:462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