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子刊|病例报告:经导管二尖瓣植入术在修复失败后的应用

百姓健康频道 2024-05-18 18:44:41

【CMT&CHTV 文献精粹】

导语:本文通过一例84岁男性患者的治疗经历,深入探讨了经导管二尖瓣植入术(TMVI)在经心室二尖瓣修复(TMVR)失败后的应用价值。该病例报告通过详细的病例分析和术后随访结果,充分展示了TMVI技术在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为心脏瓣膜疾病治疗领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

二尖瓣反流(MR)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死亡。虽然传统的二尖瓣修复或更换手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但对于高风险患者,手术的创伤和风险也相当高。近年来,经导管二尖瓣介入(TMVI)和经心室二尖瓣修复(TMVR)等微创技术逐渐崭露头角。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手术创伤,还能够提供更快的恢复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然而,尽管这些新技术在临床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对于TMVR失败后的治疗策略,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空白。

2024年4月3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官方期刊《JACC: Case Reports》发表了一篇题为《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Implantation in Failed Transventricular Mitral Valve Repair》的文章,这一研究为解决TMVR失败后的治疗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通过多例病例报告,展示了在TMVR失败后,如何采用TMVI进行二次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选项,也为进一步研究和优化TMVR失败后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

本文是一项病例报告,旨在探讨经导管二尖瓣植入术(TMVI)在TMVR失败后的应用价值。该病例详细记录了一位84岁男性患者的治疗数据,因严重二尖瓣反流导致呼吸困难。患者首先接受了使用Harpoon系统的TMVR,但因新植入的腱索断裂而失败。8个月后,患者接受了Tendyne系统的TMVI治疗。

研究结果

1)手术的准备事项与具体流程

本病例中的患者因严重的二尖瓣反流(MR)导致静息呼吸困难,接受了经导管二尖瓣植入术(TMVI)。此前,患者曾因Harpoon系统的经心室二尖瓣修复(TMVR)失败,导致腱索断裂。在TMVI手术中,通过左心室尖部的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引导下,成功植入了Tendyne LP 37M生物瓣。手术过程中,生物瓣被准确定位,且使用大垫片固定于入口处,以确保瓣膜的稳定。术中TEE确认生物瓣位置正常,测量到的瓣膜梯度为2mmHg,未观察到瓣周漏或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2)术后恢复与短期效果

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第8天顺利出院。这一快速恢复体现了TMVI手术的微创优势,尤其是对于高龄且具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此外,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点在术后早期即可观察到。

3)中期随访结果

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至I-II级,表明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有了显著改观。超声心动图显示,生物瓣的梯度维持在6mmHg,仅有轻微的瓣周漏,这进一步证实了TMVI手术的技术成功和生物瓣的优异性能。

本病例的成功为TMVI在TMVR失败后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术后的快速恢复,展示了TMVI作为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的潜力。此外,中期随访的良好结果进一步证实了TMVI在治疗高风险患者中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结

本文首次报道了TMVI在TMVR失败后的成功应用,为那些不适合传统手术的患者群体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治疗选择。此外,本研究还强调了在进行二次经皮介入时,对患者心脏结构的详细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在手术规划和执行过程中对潜在风险的深入考量。这一案例的成功不仅展示了TMVI技术的潜力,也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TMVI有望成为越来越多高风险二尖瓣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McNamara HM, Jia BZ, Guyer A, et al. Optogenetic control of Nodal signaling patterns[J]. Preprint. bioRxiv. 2024;2024.04.11.588875. Published 2024 Apr 12. doi:10.1101/2024.04.11.588875

编辑:多鱼

二审:清扬

三审:碧泉

排版:半夏

封面图源:Pexels

0 阅读:6

百姓健康频道

简介: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的电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