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福建一男子确诊!医生从他肺部竟洗出23瓶“牛奶”

台海网 2024-04-30 09:00:33

听说过“洗胃”,但你听说过“洗肺”吗?近日,宁德霞浦的高先生(化名)因呼吸困难就医,没想到,他的肺部竟然洗出23瓶(共33000毫升)白色牛奶状液体。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个月前,高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了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

日前,经当地医生推荐,高先生来到福建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红艳为他诊查后,建议住院治疗。

高先生入院后,完善肺部CT检查,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李红艳主任综合他的情况,首先考虑是肺泡蛋白沉积症,俗称“牛奶肺”。

重症医学科团队第一时间为高先生安排检查,经病理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泡蛋白沉积症”是一种肺部罕见疾病,以肺泡巨噬细胞功能障碍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腔内积聚为特征,导致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以进行性气促为主要症状,临床上极易误诊、漏诊、误治,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呼吸衰竭。

对于这种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在全身麻醉下行双肺大容量肺泡灌洗治疗。形象地说,就是给肺彻底“洗个澡”。

然而,高先生的氧合指数<80mmHg,在肺泡灌洗过程中,容易使全身氧储备进一步下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因缺氧出现心跳停搏。

情况危急!重症医学科组织麻醉科、呼吸科、血管外科、胸心外科、护理部等多学科会诊(MDT),MDT团队全方面分析和讨论病例,考虑到高先生基础条件差,无法耐受单肺通气进行肺泡灌洗,最终决定“ECMO支持下行双肺大容量肺泡灌洗”。

“这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考验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对操作医生和麻醉医师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李红艳主任直言。

经过充分准备,ICU团队在麻醉科柯敏主任医师配合下,在ECMO的保驾护航下实施双肺大容量肺泡灌洗。

术中,总共使用了33000毫升生理盐水,大量乳白色的“牛奶”沉淀物被冲洗出来,灌洗液由浑浊逐渐变淡、变清亮。

历时9个小时,高先生的肺“洗”干净了,气喘、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缓解!

术后1小时,影像学复查显示,高先生的肺部情况明显改善。经过充分评估,先后撤除ECMO、拔除气管插管。他的神志清楚,对在场的医护人员竖起大大的拇指。

经精心治疗和护理,高先生已于29日出院。

这种咳嗽要小心!

李红艳主任提醒,咳嗽咳痰、气喘进行性加重是大部分呼吸疾病的共有症状。

如果上述症状,经各种内科治疗无效,且胸部CT表现为弥漫性的斑片状磨玻璃影,甚至呈现“铺路石征、地图征”,要提防“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可能,应及时就诊。

来源:福建卫生报

0 阅读: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