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里尼因贪恋权势而在权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只得跟随希特勒

史海撷英 2024-03-23 10:53:36

1945年4月27日,在意大利叱咤风云二十多年的墨索里尼在逃亡途中被意大利游击队俘虏,次日就被枪决,被倒挂在一个加油站示众,虽然一度被下葬,但不久就被狂热的支持者盗挖出来,兜兜转转直到1957年才再次下葬,可以说死后都不得安宁。

当然,这一切都是墨索里尼应得的,或许这一切源于当初自己追随希特勒发动战争,但不追随德国还有别的选择吗?毕竟战争前的意大利已经处于一个内外交困的状态了,英法和德国一边拉拢一边打压,无论倒向哪里,意大利必定会被卷入其中,至少从当时来看,希特勒对意大利还算友好,为了维系自己的权势,墨索里尼就这样上了希特勒的船。

要了解墨索里尼为什么铁了心跟随希特勒,就得从墨索里尼是如何上台的开始说起。

一战结束瓜分利益的时候,意大利只收复了南蒂罗尔和的利雅斯特港口,实得土地不过两万平方公里,要知道,意大利为了这场战争,先后付出了179万的伤亡,结果还要把已经占领的阜姆港让给新建立的南斯拉夫王国。

消息传到国内,意大利民众彻底怒了,好歹是战胜国,结果英法主导的《凡尔赛条约》就给了意大利这点利益?当初英法答应的《伦敦协议》怎么说的?除了恢复意大利在一战失去的各个领土之外,还有希腊边上的多德卡尼斯群岛以及远在奥斯曼帝国的安塔利亚,除了这些还有和英法一起瓜分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结果意大利人还没来,英法就把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给分了,一点都没留给意大利,可以说英法联手把意大利给耍了,更别说意大利本来就不富裕,为了打仗还借了7亿英镑的外债,还打算靠战争捞一笔的,结果啥都没捞到。

加布里埃尔・邓南遮

飞涨的物价,水深火热的生活加上意大利在巴黎和会上的无能,激进的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开始集结起来,一片汹涌之下,一位叫邓南遮的民粹领袖粉墨登场了,他在报纸上刊登一封信,信中到处宣扬意大利至上等煽动的话语,然后带着二百多名狂热的支持者前往阜姆港。

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参与其中的意大利人越来越多,就连不少失业的军人都参与其中,也让阜姆成了民族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天堂,到了1921年夏天,意大利北方地区彻底陷入狂热的无政府状态。

而墨索里尼正是依靠这股风潮,在1922年学着邓南遮举行了三万人的“罗马进军”,成功夺取了政权,成为意大利的总理。

但墨索里尼的政权并不稳固,虽然成为意大利的总理,但意大利国王和议会其他党派依旧拥有很大的权力,他们让墨索里尼掌权纯粹只是因为墨索里尼可以安抚那群暴躁的民族主义者和失业军人,并不是真心支持墨索里尼,而墨索里尼又是靠着宣传民族主义上台,这就让他陷入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自己权力并不稳固,国王和其他党派对自己三心二意,自己必须扮演响应民族主义的角色来获得他们的支持稳定地位,不然会被狂热的追随者抛弃。另一方面他又得保持理智,虽然靠刺激民族情绪以及反对英法的欺凌上台,但知道意大利国力不足以和英法抗衡,贸然对抗只能死得更惨。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

既然英法不能动,只能挑软柿子捏了,1923年,他借口希腊暗杀了一名意大利将军恩里科派军队占领了希腊的科孚岛,虽然在英法的调停下选择了退兵,但退兵前成功地从希腊头上获得了一笔赔偿款。

如此一来,靠着欺负软柿子,墨索里尼被意大利民族主义者视为民族英雄,顺利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此后出兵就是平定了利比亚的叛乱,两次扩张后,墨索里尼聪明的选择了停止对外征战,准备好好发展意大利的经济,毕竟意大利虽为列强,其实工业能力垫底,继续改善国内经济,吃不饱肚子空有口号可不行。

比如鼓励发展农业,在意大利南部搞了一次不彻底的土改,没收了部分地主土地给农民种地,然后进行工业秩序化的运动,将一部分工厂国有化等等,还有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的改造,这些措施都卓有成效的带动了意大利经济的增长。

但意大利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既没有石油也没有煤炭,更没有铁矿,一切都需要进口,到了三十年代后,意大利经济已经出现疲软和危机了,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让不少反对派督促墨索里尼进行经济上的改革,而希特勒的上台又给墨索里尼带来了新的危机,这就是德奥的合并。

1933年,希特勒开始主导德国和奥地利的合并,并且扶持亲德政府上台,在奥地利旁边的墨索里尼自然表达了激烈的反对,毕竟德国合并奥地利就和意大利接壤了,历史上神罗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帝国就曾入侵过意大利,搞不好德国日后也会入侵。

阿道夫・希特勒

从后面来看,希特勒的确有这个想法,尤其是意大利跳反后的迅速出兵,对地形的精准把控,这一切都暗示了希特勒的想法,毕竟意大利这个地中海要地实在太重要了。

但希特勒根本没搭理墨索里尼,反而加快了合并的进程,墨索里尼的外交失败直接动摇了他的统治基础,不少意大利民族主义者认为墨索里尼默许德国合并奥地利就是无能卖国。

墨索里尼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脑子发热招惹德国吧,于是选择继续挑个软柿子,选来选去,就选择了埃塞尔比亚,毕竟埃塞尔比亚不是德国的核心利益点,也不是英法的核心利益点,入侵埃塞基本没人管,如果征服了还能满足意大利的民族自豪感,转移民众对他的怒火,甚至还可以洗刷189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失败的耻辱,简直一鱼三吃。

1935年10月,墨索里尼派兵入侵了埃塞尔比亚,并且于1936年征服成功,建立一个包括南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在内的东非殖民帝国,墨索里尼本人也得到了“意大利第一元帅”的头衔,名利双收,代价就是英法的制裁。

英法又跳出来了,虽然埃塞不是英法的核心利益点,但出于限制意大利的考虑,意大利刚刚出兵一个星期,英法主导的国联立即宣布意大利是侵略者,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制裁。

从1935年11月18日开始,英法禁止各国获取武器、贷款和原料,包括重要的石油、煤炭、钢铁等等,本来就陷入困境的意大利工业立马陷入瘫痪之中。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希特勒对墨索里尼伸出了橄榄枝,英法不提供的贷款德国提供,英法不提供的原料德国提供,一句话,英法不给的德国给,英法给不了的德国也给,暂时弥补了意大利被经济制裁的损失,当然代价就是墨索里尼不得不开始依靠德国,逐渐沦为德国的跟班,就连德国支持西班牙弗朗哥政权的战争上,意大利也得跟随德国的脚步。

因此到了二战前夕,墨索里尼彻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理智上他并不想跟随希特勒,但英法又不相信意大利,即便愿意让出点蝇头小利防止意大利帮助德国,但在关键的制裁和能源补贴上却始终未能松手,只能依靠德国,但依靠德国虽然暂时避免了经济危机,但又必须按照希特勒的意思活动,甚至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必须选择立场。

墨索里尼统治的基础只有两个,一个是支持自己的民族主义者,一个是意大利的经济,前者因英法的经济制裁导致他普遍被指责,一条腿已经歪了,如果毁掉和德国的关系,那么依靠德国发展的意大利经济会立刻崩溃,二者相害取其轻,为了多撑一段时间,墨索里尼除了对英法开战似乎没有其他办法了。

而且意大利的位置决定了德国不会允许他成为英法的盟友,毕竟意大利北方直接对着德国南部,加上意大利南接地中海、东非,还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地中海舰队,希特勒怎么会允许这么重要的位置不在自己手里,一战时期意大利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希特勒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更何况德国日后为了保障打苏联的侧翼安全都要先攻打南斯拉夫,如果意大利不倒向自己,希特勒必定会动手。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

当然,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主动下台,主动放弃手里的权力,将责任甩出去,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即便自己有很多政敌,但看在这么多年为意大利努力的份上,意大利国王和内阁不会动他的,反而会保护起来,视为收拾烂摊子的后手。只是墨索里尼贪恋权势舍不得手中的权力,毕竟这么多年的权力一下子丢掉心里迈不过去,而下定决心参战的时候,法国已经濒临战败即将被德国占领,英国陷入孤立无援的时代,整个欧洲大陆已经是德国一家独大了。

而且国内民族主义呼声愈发高涨,一战意大利被英法耍了一下,攻打埃塞又被英法制裁,如今法国就剩下一口气了,自己的核心领土还在法国手里,整个意大利人都嗷嗷叫着要从法国手里夺回尼斯、萨伏伊和科西嘉,墨索里尼也压不住国内对法开战的浪潮。而且万一希特勒成功呢?靠着赌徒心态以及对战败的后果估计不足,墨索里尼彻底陷入二战的泥潭。

0 阅读:24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