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上进”的红军师长,评衔时难住了罗荣桓,毛主席出了个主意

独家故事 2024-05-18 09:14:31

在1955年大授衔时,时任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长的罗荣桓负责军衔的评定工作,他先后审阅了上千名将领的资料,其中有一位资历特殊的将领难住了罗荣桓,不知道该授他什么衔?

此人就是罗荣桓的老部下刘子奇,在拟定刘子奇军衔的时候,罗荣桓不知道该授他中将衔还是少将衔?因为他在1930年的时候就是红军的师长,到了1949年还是师长,期间并没有犯错受罚。

很显然两个时期的师长含金量大大不同,刘子奇属于高开低走,他在成为红军师长之后的19年里没有进步,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倒退了,并非是他不能打仗,这主要是与他的特殊经历有关。

刘子奇是湖南浏阳人,他比罗荣桓还大2岁,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十来岁的时候去当学徒谋生,1915年,15岁的刘子奇当了织布工人,逐渐接受了进步思想,1927年4月刘子奇入党了。

一开始他在浏阳游击队工作,他工作热情头脑灵活,很快就成为了队长,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1930年,刘子奇成为了赤卫军第2师师长,配合彭老总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后来他跟随一方面军行动。

由于刘子奇表现出色,组织上决定培养他,安排他进入了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他成为了红军的团长,后来成为了湘赣军区独立第3师师长,1935年4月,刘子奇成为了红6军团第18师的代师长、政委。

由此可见当时刘子奇在红军之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当时连粟裕的职务也没他高,在长征抵达陕北之后,刘子奇就进入了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0师359旅参谋长。

当时刘子奇的职务仍是比较高的,可以压过一大批八路军的团长,在职务方面刘子奇略有进步,从资历方面来说,刘子奇具备授上将衔的条件,然后他后来的发展却不尽人意。

出身穷苦的刘子奇没有机会读书,参加红军之后才边打仗边学习认字,他渴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以及更专业的军事理论,于是他主动报名到抗大学习,持续学习长达三年多。

直到1945年6月,在参加完七大之后他才到前线,出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不久后他被派往东北战场,从旅长干起,到1949年3月的时候,刘子奇被任命为四野第165师师长。

对这个“不求上进”的师长刘子奇,他的军衔问题难住了罗荣桓,为此罗帅只好向毛主席汇报,了解情况之后,毛主席给罗荣桓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先不急于下结论,可以先找刘子奇本人谈谈。

于是罗荣桓亲自找到刘子奇询问他本人的意见,按资历和可以授中将,论职务级别他是副军级,只能授少将衔。刘子奇本人对军衔高低并不看中,他对上级如此重视自己很感动,当即表示能授少将衔就很满足了。

大授衔时,刘子奇被授予少将衔,不过他获得了三枚一级勋章,这份荣誉在开国少将之中是稀罕的。1963年,63岁的刘子奇由于身体原因离休了,1976年10月,刘子奇少将病逝,享年76岁。

9 阅读:3376

独家故事

简介:分析讲解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