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何要在北京拷饷

无心镜 2024-02-21 13:13:33

01

李自成打下北京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拷饷,据说最终从北京的达官贵人们手中总共搜出了7000万两之多,但这次拷饷规模太大,最终连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遭受到了波及。原本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原本已经同意投降了李自成,把山海关交给已经投降李自成的唐通,在路途之上,碰到了从北京城来报信的仆人,得知了北京城的情况。吴三桂火速杀回山海关,重新占据了这一座雄关,并与满清联系,对抗李自成。

李自成见吴三桂不肯投降,兴大军讨伐,却在山海关之战中,被满清和吴三桂的联军打得一败涂地。从此,李自成就开始走下坡路,最终兵败身亡。

纵观李自成的一生,不得不说在北京拷饷是一个重大的错误。那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李自成已经占据北京,已经在争夺天下的局势中争得了先机,他为何安抚北京城中的官员,不收拢人心,却要在北京进行大规模的拷饷呢?

其实,我们看看李自成的征战生涯,就会明白,他率领的农民军在北京拷饷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时事情。

02

大量的穷苦农民之所以在陕西起事,就是因为没饭吃,活不下去了。起义爆发之后,大量的明军到陕西来进行镇压。农民军都由一些破产农民、逃兵组成,战斗力也不强,哪里是明朝正规军的对手,被打得东躲西藏,从陕西逃到山西,又从山西跑到河南。

农民军也不是没有想过建立一个根据地,可天飞等农民军率领10万人在环县、庆阳一带的山区长期驻扎,设置堡垒,开展农业耕种,说白了,就是建了一个根据地,但洪承畴带领军队来平叛,农民军几乎全军覆没。

农民军也占领过县城,但明军到来,一围城,农民军根本守不住,所以,最终就只能是不断地流动作战,这也是明军称他们为“流寇”的原因。

农民军流动作战,那靠什么补给呢?农民军当时有数十支队伍之多,超过10万人的队伍就有数支之多,这么多人要吃饭,怎么办?

其实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打地主和富绅。农民军每到一地,都将城中的地主和富绅拉出拷打,将他们的财产全数没收,充作粮饷。

03

李自成和张献忠实力的暴涨,就是在李自成占领洛阳和张献忠占领襄阳之后。以前,打的都是一些县城,州府,现在占据了两大核心城市,并且城中有藩王,都是富甲一方的大土豪,他们的财富足以让李自成和张献忠不再为军队给养而担忧。

张献忠攻下襄阳,不仅把部队养肥了,还拿出10多万两白银出来赈灾,所以只要能打下城镇,部队的给养问题就能解决。有了给养,兵员问题就好办了,遍地是饥民,其中的精壮者都可以加入农民军,兵员问题解决了。

李自成打下洛阳,打开福王的仓库,发现里面的粮食和穿铜钱的绳子都腐烂,农民军把这些物资用来赈灾。远近的饥民听说这件事之后,都扛着起义军的旗帜往洛阳而来。来的人多达百万之众,像流水一般涌来,日夜不绝,李自成振臂一呼而百万人响应,他的势力已经如燎原之火再也无法扑灭了。

04

李自成进入西安,并在此称帝。

他还在西安干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拷饷。此时的李自成麾下已经是近百万之众,这么多张嘴,每天的消耗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钱从哪里来?当然是找有钱人。李自成和很多部下都是陕西人,谁有钱他们是知道的,把这些地主和富绅叫到一起,让部下将刀提在手上,这些吓破了胆的富豪们都只有赶紧掏钱。

贼大宴关中缙绅,出秦府金银器皿分与之,谓曰:饷乏,公等皆墨吏多金,宜各出之以助军需。”且令左右露刃胁之。皆战栗署诺惟谨。

在北京的时候,李自成按照官员的等级来要求他们交钱,其实在西安的时候早就是这样了。不给钱的,或者没有按照标准交钱的明朝官员,当然就是死路一条了。

责渭南南氏饷一百六十万,礼部尚书南企仲遇害,南家的儿子、侄子都被炮烙而死。

05

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需要看到问题的连贯性。李自成在北京的拷饷,是农民军在多年作战过程中的一贯方法,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绝非偶然为之。甚至我们可以说,李自成在北京的拷饷是一种必然。

李自成的强大是因为拷饷,失败也是因为拷饷。也正应了那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0 阅读:70

无心镜

简介: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