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中对赌协议的处理与投资人权益保护策略

商海探法 2024-04-14 23:15:52

本文深入探讨企业在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过程中涉及的对赌协议问题,特别是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监管机构对于对赌协议的态度,以及解除对赌协议后投资人权益如何保护的相关问题。

一、对赌协议概述与监管态度

对赌协议,又称估值调整协议,是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与投资方签订的一种协议。这种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在一定期限内,如果被投资企业的实际业绩未达到预定目标,则投资方有权要求企业进行补偿。这种补偿通常以股权或现金的形式进行。对赌协议在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领域非常常见,但在企业进行IPO时,监管机构对此类协议的态度则变得更为审慎。

《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4号》第4-3条明确规定了特定情形下的对赌协议需清理并自始无效。这些情形包括:发行人作为对赌协议当事人、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化的约定、与市值挂钩、存在严重影响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或者其他严重影响投资者权益的情形。这表明,监管机构认为这些情形下的对赌协议可能损害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扰乱证券市场秩序,因此需要进行清理。

二、解除对赌协议的相关规定与实操

在IPO申报前,企业原则上应清除相关对赌条款。解除对赌协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协商解除,即投资人与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协商解除已签订的所有对赌协议;二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终止,即各方签订不对外公开的“抽屉协议”,并在IPO审核过程中隐瞒不披露,或者表面上解除对赌协议,实际上却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另行签署“抽屉协议”,对对赌回购进行约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抽屉协议”的合法性存疑,存在“虚假陈述、虚假披露”的风险。如果企业在IPO申报过程中隐瞒不披露“抽屉协议”,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企业在处理对赌协议问题时,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充分披露相关信息,保护投资人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

三、投资人权益保护

在解除对赌协议后,投资人的权益保护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投资人需要关注企业是否按照监管要求清除了相关对赌条款;另一方面,投资人还需要关注企业是否通过其他方式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例如,企业可能通过调整会计政策、进行关联交易等方式来规避对赌协议的限制,从而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为了保护投资人的权益,监管机构在IPO审核过程中应加强对企业会计政策、关联交易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同时,投资人自身也应提高风险意识,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模式等信息,审慎做出投资决策。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IPO实践下监管机构对于对赌协议的态度以及解除对赌协议后投资人权益如何保护的相关问题。通过对相关规定的解读和实操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监管机构在处理对赌协议问题时表现出越来越审慎的态度。这既体现了监管机构对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的重视也反映了证券市场规范化的必然趋势。

展望未来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对于对赌协议等创新融资方式的监管也将更加成熟和全面。同时随着投资人风险意识的提高和市场环境的改善投资人在参与IPO过程中的权益保护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