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因违规被平台处罚,可以起诉要求撤销吗?直播电商

凡人龚律 2024-01-22 12:31:22

商家在快手平台开通“快手小店”售卖商品/产品,应当遵循快手平台的用户服务协议和平台规范。

如商家存在违规行为,快手平台可依据相关平台规则给予处罚措施。比如发布的商品出现商品信息违规、质量问题时,或作为货主出现履约违规等情况时,平台会适用本规则对违规人进行处置。

但现在平台处分越来越严格,因电商平台对平台上的商家进行“监管”而产生的纠纷屡见不鲜。

如果商家对违规处罚行为不服,如何提起违规申诉?申诉不成的话,如何起诉维权?

快手平台约定的违规情形有四大类:

第一类,商品信息违规。比如发布违禁商品/信息、发布非约定商品、发布混淆信息、不当使用他人权利、滥发信息等8项;

第二类,商品质量问题。比如商品质量或描述不符;商品或服务与描述不符、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

第三类,履约服务违规。比如发货违规、消极处理售后、设置不合理服务条件等、商家差评率不达标等。

第四类,扰乱市场秩序。比如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虚假交易、无货源店铺等。

商家在收到违规通知后,可以在违规管理界面发起申诉。同一条违规最多可支持两次申诉。

要注意快手的在收到违规通知之日起7个自然日内发起申诉或确认违规。

违规认定的处罚措施

根据不同的违规类型和违规程度,快手平台列明四大违规类型和四种程度,分别为情节轻微、情节一般、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

平台可以视商家具体违规情况,采取包括收取违约金、封禁快手账号、下架违规商品、下架全部商品、限制违规类目上架及上新、限制类目经营权限、关闭类目分销权限、禁止使用闪电购、禁止直播、禁止发短视频、商业推广-禁止投流、社区自然流量限流、限制参与营销活动等处置措施、冻结货款、临时提高保证金等处置措施。

关于违约金的处罚力度。比如如果出现【商品质量或描述不符】违规的,首次一般违规A类的,违约金以违规商品销售额的50%计算(最低4000元,最高50万元),首次严重违规A类的,违约金以违规商品销售额的80%计算(最低2万,最高100万)

商家在收到处罚通知后,如果对处罚措施有异议的,可以先依据平台规则申诉,申诉被驳回的,商家还有救济途径,但是起诉也并不容易成功。

平台的处罚是否合理、合法是该类案件的关键争议焦点。

合法性层面。考量平台处罚的依据、证据是否充足,商家是否明确存在所列违规行为,这都需要平台进行举证,如举证充分,则处罚具有合法性、正当性,并不构成违约。

合理性层面。平台虽然有权对违规行为作出相应处罚,但笔者认为,该处罚措施应当既符合规定,也应符合合理性原则,比如轻微违规或未达到严重程度的违规,而对商家予以约定范围内的顶格处罚或者与其违规后果不相当的处罚措施,其合理性有待考量。

比如在拼多多平台与商家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中,关于平台对商家采取的处罚措施是否合法有据。法院认为:

首先,商家在商品规格中作了“拍3份送2斤共发5斤”的优惠内容描述,且商品详情中又以加大字体方式宣传“买2份送1斤”,上述内容导致部分消费者在下单时对发货数量产生误解,从而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售后和投诉。平台据此判定商家发布的商品或信息可能造成消费者混淆、误导消费者,构成协议规定的描述不符、滥发信息的情形,对原告店铺部分资金采取临时性限制措施、主张扣收相应消费者赔付金均具有协议和法律依据。

其次,平台合作协议中双方对违规情形及违约条款的约定,有利于净化电商平台的交易秩序,但也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双方权利义务。限制货款提现事关原告在平台合作协议项下的重要权利,故该项措施的采取需要有明确的依据,且限制提现措施作为一种保全属性而非终局性的措施本身应具有期限性。需指出的是,被告在采取该项措施的过程中,站内信中仅告知店铺存在“严重描述不符等欺诈违规行为”,未告知具体违规情形及限制期限,未充分尽到通知义务,也不利于商家进行针对性整改,不利于平台的有序发展。再次,从本案的具体情形看,结合涉案店铺售后订单的金额、商家的过错程度和违约情形等在案情况,法院酌定商家在承担违约金10,000元后,平台应解除对涉案店铺货款账户剩余454,495.73元的资金限制,由平台自行提取该款项。案号:(2023)沪0105民初171号【2023.09.06裁判】

根据上述案例可知,平台虽然有权在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依据平台规则对平台内经营者予以处罚,尽到管理职责,但是,平台规则也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对商家的处罚措施应当将违规程度和后续整改予以结合,如经法院判定存在违约情形的,可以要求平台予以撤销处罚。

【商品/推广质量或描述不符】的判定标准

2024年1月2日,快手电商发布《【商品/推广质量或描述不符】规则解读》,对商品/推广质量或描述不符的情形予以细化。

定义:商品/推广品质不符合质量标准或与描述不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不符合质量标准】:指不符合国家标准(含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商品标注的执行标准或平台相关要求。

【描述不符】:指商家/达人在店铺页面、商品详情页面、推广页面、聊天工具、直播、短视频等任何向消费者展示的场景中,对商品的属性、服务等所做的描述存在不符的违规行为,包括存在错误、遗漏、误导性陈述、商品宣传信息无法证明出处或其他与商品描述存在差异的情形。

平台一般通过用户反馈、商家行为、抽检结果等识别违规行为。

用户反馈,指消费者向平台提供的其自商家店铺购买的商品实物、图片、评价等信息。

商家/达人行为,指商家/达人是否按照平台要求对商品进行上架,如实客观、无误导、无价值夸大地进行描述。

抽检结果,指平台或权威三方机构/机关(包括质检机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抽检检测结果。

以下举几例平台发布的违规场景及示例

SUMMARY

在网络经营活动中,一方面,商家有义务遵守平台相关管理规定,基于平台服务协议的约束,不得实施平台规定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平台基于双方协议有权对违规商家采取相应处罚措施,但其处罚措施应当合法、合理,否则,商家有权就处罚决定提起申诉或起诉。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