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晚年为什么不回中海南?

历史有小狼 2024-05-09 05:45:50

自从搬离中南海后,朱德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淡然处事的朱德

朱德的名字与毛主席的名字紧密相连,尤其是从上世纪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前期,在党内召开的会议与群众大会上,一般都挂着两幅画像,分别是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这也说明了朱德的重要地位。

由于朱德的年龄要稍长一些,他晚年主要在忙碌法律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1959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以后。

他不仅专门与副委员长彭真就立法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还邀请了相关专家前来中南海西楼大厅参与座谈。

在一次关于“刑法”问题的讨论中,朱德对几个重要的罪名条款发表了看法,他指出:“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社会经济秩序罪和侵犯人身权利罪这三条的涉及面广且影响深远,条款若过于宽泛严苛,可能会误伤无辜,应当先收集各地反馈并听取专家意见。”

位法学工作者随后提出,不少人大代表认为,起草刑法草案的工作人员应该深入基层,直接听取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这样才能确保法条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并便于基层执行,他们还引用了一句老话:“从群众中来,再回到群众中去。”

朱德听后表示赞同,他回忆道:“过去打仗、搞土改都是这样,现在建设国家、制定法律也应该坚持群众路线。”

朱德不仅在对外政策上如此慎重,对自己也极为严格,毛主席认为中南海应专注于工作,不应浪费资源于观花赏花,听闻此意见后,朱德立即指示将所有兰花送往公园,供公众观赏,自己则一盆也不留。

尽管年长8岁,可朱德仍然说:“毛主席批评的对,中南海四处摆花、赏花不好,浪费人力财力。”

朱德年过80后,即便身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高位,但他对权力方面的事情早已不太关注了。

要知道,当年正是朱德率领着南昌起义的残余部队上了井冈山,他和战士们穿着同样的粗布衣、吃着一样的伙食,“朱德挑扁担”的故事也是从这里流传出来的。

陈毅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的时候还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群众、敌兵俘虏在见到大名鼎鼎的红四军军长后很诧异,因为这位军长身穿草鞋草履、十分褴褛,若不介绍,顶多是一位伙夫头。

正因如此,很多战士被感化了,他们才愿意留下来跟着红军继续革命。

十几年来朱德收集而来的上千盆野兰花,也被这位老元帅送到了北京中山公园。

对于外面的事情,他也不想过多理会,每日就挥着锄头在菜地里劳动,挥洒汗水享受丰收的喜悦,身边人看到后都感慨:“这就像当年在井冈山老总与红四军战士一同下山挑梁那般,就像在延安参加大生产运动那般,他还是劳动人民本色。”

1959年之后,倔强的彭德怀搬离了中南海,住进了京郊吴家花园中,每天也过着读书、务农的生活。

两位老帅刀山火海多年,彼此是惺惺相惜的,朱德也能深切地感受到彭德怀的痛楚,为此,他常常去玉泉山去居住,就是为了能在方便的时候探望一下彭德怀。

下棋,成为了两人的娱乐项目。

隔着楚河汉界,似乎两位老帅又回到了那段烽火岁月,朱德的女儿朱敏还说:“他俩吃人棋子的方式都不一样,朱德吃子是用手将棋子扫开把自己的子放上去;彭德怀吃子的时候就是‘啪’的一声,把自己的棋子猛猛砸上去,然后把被吃的子丢到一旁。”

即便风格各异,可两人经常从上午玩到中午,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1965年。

没想到,在1969年10月,突然有一个电话打到了朱德家,让他在24小时内离开北京,给出的理由是“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

这通电话也弄得朱德哭笑不得,让他想到了过去在德国留学时被驱逐出境,家人也说:“哪有战争在即的情况下,还让身经百战的老将离开指挥中心?”

朱德对妻子说:“这次你和我一起走,一来有人照应,再说我也不放心把你一个人留在北京。”

当时,朱德之妻康克清的身份是全国妇联副主席,若是没有全国妇联军代表点头,康克清也不能离开。

思来想去,也只有周总理能够帮忙了。

电话那头,周总理也有些难过,他还是说:“我去做妇联那边的工作。”

就这样朱德离开了,那时他已经83岁,被所谓一纸调令从北京调到了广州,就连孩子们都不知道情况。

来到广州后,朱德住进了广州郊区的一家疗养院,“上面”有人规定他不能随便进入市区,散步的范围也不能超过警戒线。

1970年8月召开了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天南地北的老帅们终于相聚庐山,只是他们都没有回到中南海,不知道那边的情况。

朱德被通知回北京,原因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要开会讨论宪法,他当时身上还肩负着“委员长”的身份,他要不在,那么这场会都没办法召开。

可是,即便回去了,朱德还是不愿意住进中南海,在万寿路总参的一处房子内住了下来,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孩子们。

他说:“这次我们不回中南海了,就在这里安家了,你也可以回家去住。”

孩子们还不了解发生了什么,可他们仍然觉得,只要能和爷爷奶奶待在一起就是幸福的,其他的无关紧要。

康克清也给中央办公厅写了报告,表示:我们希望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安排在什么地方住都可以。

中央也同意了,于是朱德就在万寿路定了家,他此后也再也没有回过中南海。

最后的岁月

1971年以后,朱德的处境要好得多,他也重新开始关心起其他干部的事情。

很多干部都会来到朱德住所找他,年过八旬的老帅便经常利用这个机会和其他干部谈谈心、了解情况,一些没有问题的干部也希望能通过朱德给自己“松绑”。

有一天,程子华就去找了朱德,问他:“我们现在生活还好,但是为什么组织还不给我们分配工作呢?”

朱德拉着他的手说:“先不要着急,党和人民是了解你的,工作会有的。”

那天聊完后差不多到了饭点,朱德还特意留下程子华在家中吃了一顿饭,据朱德之孙回忆:“当时,我们家里还来过很多老同志,比如彭真。”

组织上考虑到朱德年事已高需要精神娱乐,便给他安排了电影机,这种东西在当年绝对是稀罕物件,因此很多老干部的家属也想来看看。

家里坐不下那么多人,朱德便去对面中联部的礼堂去借位置,可即便如此,整个礼堂仍然满满当当,包括刘伯承家属、王震家属、任弼时家属都来了,那些小孩子无比开心。

那会,年幼的朱和平不知道爷爷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他知道爷爷不爱看电影。

后来还是康克清告诉孙子:“还有很多老干部工作面临着阻力,你爷爷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营造一种愉快的氛围,给老干部们心里有所安慰。”

晚年,朱德的日子虽然看起来闲适,可他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当一位位挚友离开自己后,老帅的心里更是无比难过。

1974年11月彭德怀去世前想要见一下朱德,他临终前一次次提出自己的要求,可谁也没有告诉朱德。

彭德怀离世后,朱德才得知情况,他顿时老泪纵横,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喊道:“你们凭什么不让我去看彭总?要死的人还能做什么?”

朱德与周总理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75年7月,那会周总理的病情还在不断恶化。

有几次朱德想去见面都怕耽误了周总理的治疗,周总理也不想让朱德看到自己被病魔折磨的样子,一直到7月11日,周总理的身体恢复好一些了,就赶忙问卫士:“你去打电话问下,看看朱老总的身体怎么样,我看看他能不能来。”

那天,周总理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两位老人将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没想到次年1月8日周总理便因病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后,朱德坐在沙发上沉默不语,不知不觉眼泪也落下来了。

家人回忆这段往事时也悲痛地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他哭成那样。”

当年,朱德乘船去欧洲学习战术,见到了周总理后两人更是一见如故,周总理还是朱德的入党介绍人。

过去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可那位挚友却永远地离去了。

即便是过去那几年,朱德在与其他老干部会面时还不断地强调:“只要有主席在、总理在,就没有关系,社会终归是要安定的。”

朱德也对孩子说:“你们知道总理的革命历史吗?”

孩子们都点了点头,朱德也才跟着点了点头。

周总理治丧委员会的同志们特意前来探望朱德,考虑到他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便劝他注意节哀,只参加一次吊唁仪式。

可朱德说什么都要全部参加,90岁的老帅来到北京的医院中,他左手扶着拐杖,举起了颤抖着的右手敬礼,为了这次敬礼,他还艰难地努力站直身体。

当年6月,毛主席住院的前几天,亲人专程从天津前来探望,那会朱德也显得忧心忡忡,他说:“你们一定要坚信,只要毛主席和老一辈都健在, 风雨都会过去的。”

7月6日,这位老帅就永远离去了。

康克清将他全部2万多元的存款全部拿去交了党费,子孙什么遗产都没有获得。

消息传到毛主席处,同样在病中的毛主席失声痛哭:“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朱和平也曾多次回忆起自己的爷爷,他说:“爷爷是一位宽厚、慈祥的长者,他十分严格,总是要求我们老百姓怎么样我们就要怎么样,我们家还有过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准用他的汽车、不准亲友相求、不准讲究享乐。”

朱德走后,家人还找出了一个账本,上面有朱老总买生活用品、喝茶、交伙食费、孩子学费的详细资料,每一笔都记得很清楚,老帅一生俭朴,直到临终家里都找不到一件新衣服。

参考资料

忆晚年朱德 张宝昌 领导文萃

朱德被赶出中南海内幕 限24小时之内离开北京 人民网

19 阅读:5121
评论列表
  • 哄哄 21
    2024-05-09 19:56

    帅首镇军威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