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掉的预制菜,究竟有什么可怕的?

时代邮刊 2024-01-24 19:50:27

预制菜,似乎总处于风波中。

从近日主播辛巴带货时称“最应该给孩子吃预制菜”,回溯到去年年底的“预制菜进校园、上婚宴”,相关话题持续引发不小争议。

如今,预制菜的“国标”就要来了!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预计最快半年内出结果。其中强调了禁止添加防腐剂、冷链运输等要点。

种种迹象表明,预制菜已是中国餐饮未来大趋势。在相关中央文件引导下,全国各省市区都在推动中央厨房和预制菜产业链的落地。

尽管如此,公众对预制菜的评价仍然成两极分化势态。躲不掉的预制菜,究竟能不能够成为“放心菜”?

No.1

预制菜究竟是什么

前段时间,我去朋友家吃饭,尝到味道不错的血鸭。

朋友说是看了一个永州农村小伙的直播买的,见我盛赞他的家乡菜,他当即给我下单了东安鸡。

几天后我收到快递,打开真空包装把菜倒进锅里加热,妈妈在一旁说:“预制菜都是垃圾食品,以后别买了。”

或许这正是当下不少老百姓眼中的“预制菜”。

其实,预制菜并非新鲜事物,我们吃了很多年的水果罐头、速冻饺子和面点也是预制菜的一种。

目前,业内根据相关团体标准将预制菜分为四大类:即食(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如速冻汤圆、自热火锅);即烹(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净菜)。

相比西餐,中餐的烹饪要复杂得多。虽然普通人做一顿饭不需要精通煎炒烹炸,但买菜、择菜、洗菜、配菜这个准备过程仍需花费不少时间。

去超市买回洗净切好的即配菜,或者下锅热一下就能吃的即热菜,是不少上班族在忙碌工作和回家做饭中寻找的平衡点。

近年来,佛跳墙、金汤花胶鸡等工序烦琐的预制菜走俏春节餐桌,“妈妈的味道”搭配地方特色预制菜,成为一种家庭餐桌新风尚。

电商、网红行业的火爆,更是让半成品菜、快手菜一度销售红火。

预制菜兴起的背后,是生活方式的变革,是消费者的现实需求。

我国食品产业位居全球第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餐桌消费的预制菜,解决消费者“怎么吃”“吃什么”问题的同时,让参与其中的农业生产者受益。

这也是预制菜会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的原因。

No.2

预制菜是食品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工业化的规模加工和预制处理,不仅降低了食品的产销成本,也让口味摆脱了地域的束缚。

20世纪40年代,美国诞生了第一批预制菜产品。此后,净菜加工配送在日本、加拿大及部分欧洲国家兴起。

与国际上相对成熟的预制菜市场相比,我国预制菜产业起步较晚。对于什么是预制菜,消费者还存在认知差异。

当人们突然发现预制菜早在数年前就悄悄出现在餐厅菜单上,难免有一种“上当”的感觉。

中国人炒菜讲究镬气,人们担心预制菜将成为传统中餐的“破坏者”——将来还能在餐厅吃到现炒菜吗?

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企业一直是预制菜的主要销售渠道。原因无他,降本增效。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也保证了品质稳定和口感统一。

中餐有八大菜系,三十五种烹饪方法,预制菜并非包揽所有菜式,而是有所选择。它和现炒菜也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可供选择的共存关系。

面对消费者的担忧,餐饮企业要做的,是不要把预制菜当成“隐秘菜”遮遮掩掩,甚至打着现炒菜的旗号卖预制菜。

No.3

预制菜,前路漫漫

点开各大社交媒体热传的相关视频,不难看出人们究竟在抵制什么样的预制菜:

——那些原材料来源不明、信息标注不详的“劣质菜”,那些被大量添加剂和防腐剂包裹的“科技与狠话”。

预制菜的信任危机,折射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

从食品原料、辅料、调料,预制菜的生产经过了多个环节,加快构建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全流程的供应链监管和追溯体系,才能让预制菜真正成为放心菜。

中华饮食文化享誉世界,但为何近万亿中式快餐一直没有诞生中国的麦当劳?

实现中式快餐走向世界的底层逻辑毫无疑问是标准化。

而预制菜被寄予厚望,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它代表着未来食品生产工业化的趋势。

伴随全球经济的复苏,越来越多的中国餐饮品牌扎堆出海。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预制菜是餐饮产业标准化、后厨烹饪便捷化、消费需求多样化趋势中的最优解。

预制菜从来不是洪水猛兽,但一个同时链接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支柱的产业,应从各个方面回应人们的关切,才能回归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图片来源:光明网、艾媒咨询、有酱料网络、社交平台截图

作 者 | 小 雅

编 辑 | 王可欣 龙玮琪

审 核 | 李 玲

终 审 | 黄 菲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