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网红山峰“磨心尖”有多险?又藏着多少生灵?

浙江融媒体 2024-05-16 12:35:06

经常刷小红书的你,一定听说过磨心尖。

在浙江这么多高峰中,排名第12,但人气不低,每年吸引着不少驴友前来登顶挑战。

这座海拔1523米的山坐落于杭州淳安西南角,因山顶形似磨心得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磨心尖是浙江省唯一的原始次森林,是鬣羚和香果树的自然保护区,生活其中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21种,重点保护和珍贵濒危植物108种。

原始次森林曾经也是原始森林,因曾经遭受过破坏,又经过自然恢复重新形成的森林。

(记者 杨云寒 摄)

这样的森林,稳定性和抗逆能力相比原始森林,比较弱,也更加需要呵护。

为了守护这片森林,淳安县公安局大市派出所的民警们操碎了心。

5月14日上午,潮新闻记者跟随大市派出所生态警长,巡山磨心尖。

上山才知险峻被低估

曾有多名驴友在此走失

来磨心尖之前,记者听说更多的是这里的险峻。

比如去年十一长假,大市派出所连着4天接到报警,都是驴友在磨心尖走失的。每一趟搜救,都花费了民警和民安救援队队员几乎一个通宵的时间。

从大市派出所到磨心尖,车程一个小时。上午10点多,警车停在磨心尖自然保护区入口处。

刚下车,副所长徐旭辉再次和记者提起了磨心尖的险峻:“我们现在的位置是海拔580米,往上到海拔800米是有路的,再往上就没路了,手机基本没信号,比较容易发生驴友迷路的警情;海拔1100米以上,几乎是无人区……”他说,平时民警巡山,基本都在海拔1100米以下的区域。

但记者还是低估了磨心尖的险峻。

(记者 杨云寒 摄)

山路是一条没有台阶的水泥小路,路很窄,只够一个人通行,而且是沿着山体而建,越往上越陡峭。

徐旭辉说,这条路原本是给村民供水的管道,为了保护管道不会被破坏,才在外面砌上了水泥,“这本来就不是给人走的路。”

相比之下,走在最前面的生态警长吴彪轻松不少。

“已经走习惯了。”吴彪笑着对记者说。

吴彪来大市派出所的时间不算长,他今年上半年调到所里,成为磨心尖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的新一任站长,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与村干部、护林员和民安救援队队员一起,保护磨心尖的生态。

(受访者供图)

几乎每周,只有天气不下雨,他就会花半天时间巡山,来的次数多了,山路也熟悉了。

就算是吴彪,巡山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今年3月第一次上磨心尖,他因为路滑差点摔下崖壁。

“要注意重心,踩石头过沟的时候尽可能动作要快,脚步不要停留。”一边走,吴彪一边传授着爬山的技巧。

曾经的猎民成了护林人

还帮民警破了非法狩猎案

吴彪时而低头看路,时而扫视四周,不时还偏离路线,蹲在植被茂盛的地方,仔细观察。

这是巡山中的常规操作,查看是否有捕猎工具。“如果发现了,我们会第一时间清除。”

(记者 杨云寒 摄)

去年,前一任生态警长张帅发现山上某处安装了捕兽夹和钢筋套索,立即展开调查,最终破获了一起非法狩猎黄麂的案件。

徐旭辉说,还有很多非法狩猎的线索,是大市派出所的生态义警发现的,比如去年11月的一起案子。这起案子的主角,记者在巡山前一天刚好见过——淳安县民安公益救援中心大队长。

49岁的老王本名王建明,去年11月的一个晚上,他和队员们在山里救援,下山途中看见树林里有三个行迹可疑的男子,老王赶紧报警,最终帮助民警抓获了3名涉嫌非法狩猎的嫌疑人,查获了2只黄麂。

对于这件事,老王蛮淡定的,因为平时队员在山里发现捕猎工具,也都会第一时间拆下来,交给民警。

成为生态义警之前,老王曾是磨心尖山脚下的“猎民”。

“以前的村民都是靠山吃山。30多年前,村里家家户户都靠打猎为生。”老王从小时候开始就已经跟着长辈学会了捕猎的陷阱。

(受访者供图)

除了打猎,村民进山砍柴也是常态,但这些一度对磨心尖的生态影响很大。“生活肯定会受到影响,最直观的影响是后来能捕到的猎物少了。”

转变开始于10年前。民安救援队成立,再加上那几年磨心尖要建自然保护区,大市派出所的民警经常陪着林业专家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宣传,乡亲们脑海里也有了生态保护的概念。

(受访者供图)

所以这些年,附近村子里上山狩猎的情况少了,藏在山上的狩猎工具也越来越少。

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警的巡山可以轻松。

守护生态不是唯一目标

要给青山留个“共富帽”

徐旭辉告诉记者,民警巡山,不仅仅是要防止非法狩猎,如果在巡山途中遇上需要救助的小动物,也会第一时间开展救助。

“有一回天下过雨,我们刚好在上山时看到一条娃娃鱼翻倒在山脚的溪流中。民警联系林业部门救助,将它放归自然。”

(受访者供图)

落单的穿山甲、黄麂和小猫头鹰也经常被救助。

有见过鬣羚吗?

徐旭辉说“没有”,因为鬣羚很胆小,经常躲着人类,所以不容易看到。

吴彪说,来所里这几个月,他也认识了很多野生动植物。这除了是巡山的经历,也是所里民警老余的功劳。

(民警老余 记者 杨云寒 摄)

老余叫余辉明,今年59岁,是下姜村的社区民警,来大市派出所之前当了好多年森林警察,走过了淳安了很多山林,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最近老余操心的是下姜村后山的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关乎下姜村的共富。

“这几年,淳安在大下姜范围内搞了5000多亩的林下经济示范区,下姜村附近山上的树林里也种植了黄精、灵芝、重楼、芍药等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生长周期长,很多村民一度不理解,精通植物属性的老余每天都会来山上,观察作物的长势,同时解答村民的疑惑。

(下姜村后山种植的灵芝 记者 杨云寒 摄)

吴彪觉得,相比老余,他做得还远远不够,他希望能在守护好磨心尖生态的同时,也能助力乡村共富,让附近的村民能从好生态中收获更多的实惠。

记者亲历的巡山,终止于海拔800米的位置,再往上已见不到山路了。考虑到安全问题,吴彪没有让记者继续陪同。

沿着那条没台阶的水泥路缓慢下行,记者再次来到那条挡道的生态沟前。

沟中流淌的溪水清澈见底,波光中有溪鱼在泳,耳边还有鸟鸣声……这便是吴彪等民警们一直守护着的磨心尖,也是被留帽的青山。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