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奇妙的中药,治中风、止咳嗽、通经络,抗癌、降血压、溶血栓

神希园 2024-01-03 23:39:09

在《荀子》的劝学里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赞美了蚯蚓的专心致志。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蚯蚓除了有专注的寓意,它还有极其强大的药用价值,尤其是它在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方面的能力,堪称一绝。对于蚯蚓的药用历史其实十分悠久,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使用“蚯蚓矢”来治疗疾病,不过真正意义上记载蚯蚓药用的还是首推《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中对于蚯蚓的药用功效,说的比较简洁,“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对于《神农本草经》的这个记载,后世医家大都沿袭。《神农本草经》中对于地龙的妙用,主要有两三点在当今依然被广泛运用,第一个就是所谓的治“蛇瘕”,这种古老的病名类似现代的腹部良性肿瘤;第二个就是治“鬼疰”,这个类似现代的溃疡性疾病;第三个就是治“蛊毒”,这个类似现代的心脑血管病以及精神类疾病。而这三点基本上都已经被现代药理证实,这也体现了《神农本草经》的高屋建瓴之处。

随着《神农本草经》的记载之后,《名医别录》对于蚯蚓的作用,又有了一些拓展,其中指出,蚯蚓“主治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也就是说,蚯蚓具有清热解毒、退黄解痉的作用。随着《名医别录》给蚯蚓取了一个“土龙”的别名之后,《药性论》便给它取了一个“地龙子”的别名,而后,渐渐演变成了“地龙”之名。《药性论》对于蚯蚓的作用没有多大发挥,仅仅记载了“主蛇伤毒”,而后,《日华子本草》中,率先提到了蚯蚓可以“治中风,并痫疾”,这个论述对蚯蚓在现代临床中起着极具战略性作用,至于所述“去三虫,治传尸、天行热疾”,以及治“喉痹,蛇虫伤”等作用,这是对《本经》《别录》《药性》中关于蚯蚓作用的一种延续。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于蚯蚓的作用,主要讲到了它的三大妙用,第一个是“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也就是蚯蚓在清热解毒方面的独特作用;第二个是“下行故能利小便”,也就是蚯蚓利湿的作用;第三个是“治足疾而通经络”,也就是通经活络的作用,然而这个作用在当代的中医临床中,可谓是大行其道。而清代的《得配本草》对蚯蚓的作用,基本上归纳的十分到位,首先确定蚯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的能力,能够“引诸药直达病所”,除此之外,一方面可以“解时行热毒,除风湿痰结”,另一方面“利小便,疗黄胆”,又一方面“除脚气,治跌扑”,又另一方面“祛虫瘕,破血结”,这些妙用,在后世医家的临床运用中,几乎都有用到。

蚯蚓这味中药,现代的大名叫地龙,对于地龙这味中药,咸寒清泄、走窜通利,主要归肝经、脾经和膀胱经,实际上地龙还归肺经。入肝经,主要发挥平肝息风、清热止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痫抽搐等疾病;入肺经,可以清肺泄热、止咳平喘,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喘息不止;入膀胱经,可以利尿通闭,可用于治疗水肿尿少;入脾经,主要可以起到走形经络、通络治痹,可用于治疗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可以说,地龙作为虫类中药,在现代的临床中可谓是“八面玲珑”,用之得当,必有奇效,让人叹服。

它的妙处在于配伍,配伍的好,堪称出奇制胜。比如,地龙配蜈蚣,可以增强熄风止痉之功,是常用的熄风定痉药对,可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痫抽搐等癫狂热证;地龙配附子,可以发挥温通经脉、散寒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尤甚、屈伸不利等症;地龙配黄芪、当归,可以起到补气、活血、通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气虚血滞型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地龙配桑白皮、黄芩,主要起到清热平喘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肺热阴伤之咳喘;地龙配夏枯草,可以起到清肝泄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火上炎所致头痛眩晕者以及多种高血压病症的治疗[1]。

地龙这味中药,单纯在配伍方面就是一门大学问,彻底掌握地龙的配伍,可以说能够将地龙的实力打出“成吨的伤害”。比如地龙配麻黄,可以清热宣肺、通络平喘;配海螵蛸,可以止咳平喘;配蜂房,可以解痉平喘、祛风通络除痹;配桃仁、杏仁,可以活血通络、降气解痉、止咳平喘;配苍耳子,可以通络祛风、抗敏平喘;配钩藤,可以清热平肝、息风降压;配僵蚕,可以舒展神经、活络止痛;配鹿角粉,可以温阳化瘀通络、振奋心阳、祛瘀温阳、化石通淋;配葛根,可以通络改善血循,解痉降压;配怀牛膝,可以活血通络降压,祛瘀利尿通淋;配赤芍药,可以活血化瘀通络;配甲珠,可以透达经络、通络散风、活血止血、软坚化石、透疹解毒;配桂枝,可以活络通经脉、祛痹痛;配川乌,可以祛风湿、散寒止痹痛;配全蝎,可以祛风通络、除痹定痉;配黄芪,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机体免疫力;配白果,可以使尿蛋白减少;配防己,可以下行祛湿、通络宣壅;配白芷,可以促进溃疡面的愈合;配鹿含草、紫草、黄柏,在月经干净后服用可以避孕[2]。

地龙这味中药,在现代临床中使用相当频繁,而对于它的用量,也是颇具学问的。有医者研究发现,地龙这味中药的汤剂用量为3~60g,常用剂量为3~30g;如果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喘日久不愈、慢性咳嗽、慢性咽炎,一般用量为9~30g;如果用于治疗儿童抽动症、癫痫,为6~10g;如果用于治疗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胆绞痛等各种痛症,以及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失眠症、神经衰弱、雾霾性肺损伤、慢性肾小球肾炎、前列腺肥大、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重症肌无力、狼疮肾性肾炎、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皮肤病、痛风、高血压病等疾病时,常用剂量为3~60g,其中10g以下主要发挥入络剔邪的作用,10~30g主要起到祛瘀通络的作用,30g以上化瘀利水、降压的作用很明显[3]。通过对地龙临床用量的研究,不难发现,“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还真是言之有理啊。

地龙这味中药自“补阳还五汤”声名鹊起之后,引起了现代药理对它的广泛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龙这味中药具有解热,镇静、抗惊厥,降压,抗心律失常,抗凝、溶栓和改善血液循环,加速创面愈合,抗肝纤维化,平喘,免疫增强,抗肿瘤,兴奋子宫平滑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地龙这味中药在现代临床中的用途也日渐广泛,可用于治疗癫痫、精神分裂症,高血压,血栓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还可用于治疗湿疹、带状疱疹、荨麻疹过敏性疾病,偏瘫、乳房肿瘤、乳汁不通、慢性腰痛、急性软组织损伤、眩晕、吐血、尿血、慢性消化性溃疡、癌症等病症[4]。不过,地龙药用虽强,但是由于药性咸寒,易伤脾胃,因此脾胃虚寒以及内无实热的人群,当谨慎使用;另外,孕妇慎用。

参考文献

[1]安丽凤,黄敬文,吴俊荣.地龙的常用配伍及现代药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1):28.[2]肖森茂,彭永开.地龙在临床上的配伍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1983,(7):37-38.

[3]徐坤元,邸莎.地龙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吉林中医药,2020,40(7):937-940.

[4]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75 阅读:8396
评论列表
  • [开怀大笑]

  • 2024-01-07 00:03

    中医太神奇了[点赞][点赞][点赞]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回复:
    是很神奇。写几千年药量。上亿名中医生写一辈子药量。没有一个能说出药量如何来 结果还说能治病。特别神奇
  • 2024-01-04 16:48

    原来有科学依据呢 手机我错怪你了

神希园

简介: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