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历史经典战例回顾

云飞四海 2024-05-05 19:58:51

问世初期的轰炸机战例

1912年11月,位于俄国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车辆工厂成功制造了一架巨型飞机,飞机的设计者是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1913年5月13日,西科尔斯基亲自驾驶这架飞机进行试飞,获得了圆满成功。该机不但有宽敞的封闭式座舱,还设有一个装有暖气设备的“客厅”,里面放着一个桌子和几把藤椅,其奢华程度是当时那些“天作被、地当床”的欧洲其他国家飞行员所不可想象的。

1913年底,西科斯基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轰炸机。俄国人给它取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伊利亚·穆罗梅茨”,这是俄罗斯勇士歌中的主人公、俄罗斯大地卫士的名字。

“伊利亚·穆罗梅茨”是一种双翼机,飞机上安装的机枪最多达到8挺,还曾做过在飞机上安装76毫米口径机关炮的试验。机身内可挂航空炸弹,并首次采用了电动投弹器,还装有驾驶、领航仪表和轰炸瞄准具。飞机载弹量400千克,超载时可达700~800千克。史学界公认,“伊利亚·穆罗梅茨”堪称当时大型飞机之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不曾制造出可与之媲美的重型轰炸机。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俄陆军部十分欣赏“伊利亚·穆罗梅茨”,遂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仅有的4架“伊利亚·穆罗梅茨”全部投入使用。1914年12月10日,俄最高当局决定组建“飞船大队”,任命波罗的海车辆工厂厂长M.B.希德洛夫斯基为现役少将,主管“飞船大队”的各项工作,“飞船大队”是世界上第一支重型轰炸机部队。

1915年1月,所有该型飞机全部进驻华沙附近的雅布隆纳机场,这里距离前线只有40干米。2月15日,一架“伊利亚·穆罗梅茨”飞机首次袭击了波兰境内的德军目标,投掷272干克炸弹。此后,这种重型轰炸机经常执行深入敌方纵深100多千米的战役战术轰炸任务。同年3月6日,飞船中队的格奥尔基·戈尔什科夫中尉和亚历山大·布罗多梅奇各驾驶1架该型飞机对波兰威廉贝格车站进行轰炸,在世界航空轰炸史上创造了第一次编队轰炸的战例。8月,该机又创造了世界航空轰炸史上第一次夜间轰炸的战例。

“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编队队形来防御德军的进攻,直到战争结束只损失了两架飞机。至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退出大战为止,这种飞机共执行过422次作战任务,投弹2000余枚。从1914年到1918年,俄国共制造了73架“伊利亚·穆罗梅茨”,其中一部分为双发动机的型号,还有一部分飞机安装了浮筒,成为水上重型轰炸机。

二战中的轰炸机战例

日本97式舰载鱼雷轰炸机偷袭美军珍珠港

在二战历史中,“偷袭珍珠港”算是最为人熟知的事件了,它既因将美国卷入二战,成为战争的重要分水岭,也因其复杂的战略目的和战术方法,为后人留下无尽的经验、教训和遐想。这次改写历史的轰炸主角便是97式舰载鱼雷轰炸机(简称97舰攻)和日本99式舰载俯冲轰炸机(简称99舰爆),两者都是当时日本海军享有盛名的主力轰炸机。

1941年末,作为法西斯德国的盟国,日本决心趁德国在欧洲战场得手之机,扩大战火,夺取战略资源。为了先发制人,日本在1939年9月制定了“z”计划。

该计划需使用海军舰载飞机远程偷袭美国夏威夷珍珠港海军基地,给美国太平洋舰队致命打击,企图消除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日本的威胁,从而称霸太平洋。

珍珠港距离日本本土超过6500千米,对于当时的轰炸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天文数字般的距离,因此,必须先使用航母将轰炸机运载到珍珠港附近海域。1941年11月26日,日本有6艘航母、2艘战列舰、9艘驱逐舰、3艘巡洋舰、3艘潜艇和8艘油船离开了干岛群岛,沿偏僻的北部航线向夏威夷岛进发。为了隐蔽行踪,所有舰艇都实施了严格的灯火管制和无线电静默,终于在12天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珍珠港以北约370千米的预定海域。

12月7日早上6点,日本第一波次183架97舰攻、99舰爆等飞机离开航母,随时准备应对美军的拦截。此时,美国雷达站也发现了北方大批飞机正在接近,但可笑的是,严重失职的值班人员竟然坚信这是本国飞机。于是,日本机群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在早上7点30分左右抵达珍珠港上空。日军的俯冲轰炸机带着炸弹从天而降,鱼雷轰炸机从低空攻击军舰,水平轰炸机在高空再度攻击,无须应对美军拦截的日本零式战斗机也投入轰炸中。原本宁静的珍珠港顿时硝烟弥漫,一片狼藉。多艘美国舰船燃起熊熊大火,沉入水中。

第一波轰炸刚停止,第二波次170架飞机尾随而至打击剩余军舰,毫无防备的美军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前后2个小时的轰炸,使美军2400余人稀里糊涂地丧命,40余艘舰船和300余架飞机遭到毁伤,分别占美国太平洋舰队的50%和70%。而日军仅损失了约30架飞机、55名飞行员和几艘袖珍潜艇。虽然日方有继续攻击的建议,但由于已达到作战效果又担心过多战损,日军舰船于当日下午1点30分返航。后来无数的军事人员都对这个贻误大好战机的错误决策扼腕叹息。如果日军乘胜追击,摧毁美军的机械厂、修理厂、油库、船坞和附近的航母,那么美国太平洋舰队瘫痪的时间就绝不仅仅只是历史上的半年。

德军HE-111中型轰炸机空袭英国本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不列颠之战”中,德国空军对英国实施了夜间轰炸。德军在HE-111中型轰炸机上安装了无线电导航设备,解决了远程轰炸的精度问题,在技术上最先实现轰炸程序全自动化。其中,德军利用HE-111中型轰炸机对英国重要工业城市考文垂的轰炸,被视为早期战略轰炸的雏形。

从1940年8月13日德国攻击英国开始,到1941年5月“不列颠之战”结束,英德空军在英国伦敦上空上演了二战中第一次独立的、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其中最典型的战斗是11月14日夜间,代号为“月光奏鸣曲”的德国对英国航空工业基地考文垂的空袭。当晚,德军共出动449架HE-111中型轰炸机,向考文垂市中心投下了394吨爆破弹和56吨燃烧弹。此外,还投下了127枚延时炸弹,以破坏英国人的救援行动。考文垂有5万多座建筑被炸毁,死亡554人,重伤864人,12家生产飞机零部件的工厂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英国飞机减产20%。考文垂的水、电供应中断了35天才恢复,损失相当惨重。

在这次空袭中,由于德军在HE-111中型轰炸机上使用了代号为“x-蜡膏”的无线电导航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轰炸的准确性。单从军事角度而言,此次空袭是非常成功的,并由于其具备了战略轰炸的典型特点,在军事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英军在发现德军使用无线电导航技术以提高夜间轰炸精度后,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了一批专用电台,对德军的无线电信号进行错误转发或强力干扰,通过这些早期的电子对抗,使德军无线电导航的轰炸精度下降了80%,诱使德军将大量炸弹投到无人地带。

1940年底,由于英军的英勇抗击,德军损失越来越大,空袭的规模和强度也逐渐减少。1941年5月10日晚,德国空军对伦敦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至此,人类战争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大空战——“不列颠之战”宣告结束。

美国B-29战略轰炸机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1945年7月,美国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一颗用于7月16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附近沙漠地区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另外两颗,一颗是铀弹,长约2.5米,直径0.71米,重4.1吨,外形细长,取名“小男孩”;另一颗是钚弹,长约3.3米,直径1.5米,重4.5吨,外形浑圆,取名“胖子”。

此时,二战已接近尾声,在欧洲战场,德国已宣布投降,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日本尚在负隅顽抗。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美国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他们选择的目标不是重要的军事基地而是两个中等城市——广岛和长崎。而承担轰炸任务的载机是B-29“超级堡垒”战略轰炸机,它是当时美国唯一可以运载原子弹的载机。

为了执行原子弹投放任务,美国第一次出动了6架B-29战略轰炸机,其中3架为气象观察机,1架为原子弹载机(以机长保罗·蒂贝茨上校母亲的名字命名为“伊诺拉·盖伊”),另2架分别是装有科学仪器的测量机和照相侦察机。1945年8月6日8点15分,美军一架B-29战略轰炸机向日本广岛市区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原子弹在市中心上空600米处爆炸,相当于1.7万吨TNT炸药当量的原子裂变反应,瞬时使市内90%的房屋受到破坏,浓烟翻滚至7620米的高空。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0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

第一颗原子弹突袭得手后,由于日本没有立即投降,美国便计划投放第二颗原子弹。8月9日,美军又出动B-29战略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掷到日本长崎。长崎市约60%的建筑物被毁,伤亡86000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

美国在日本投放的两颗原子弹,以其空前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震惊了日本战时内阁,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8月15号,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另一方面,这两颗原子弹的爆炸给日本平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核武器的出现和在战争中的首次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在核战争威胁下的时代。

B-29战略轰炸机作为投放核弹的载机,是二战时期美国轰炸日本列岛及其亚洲基地的主力轰炸机,它也作为人类史上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在实战中显示核武器巨大威力的轰炸机而永载史册。

越南战争中的轰炸机战例

1972年12月中旬,美国与越南方面停战谈判破裂,白宫受到了国内外空前的压力,要求尽快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美军专家研究强调,必须在短时间内,对北越进行沉重打击,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破坏,影响河内官方在和谈问题上的立场,从而迫使越南做出让步。美国总统尼克松要求战略航空兵勇担重任,挽救局势。

1972年12月18日至29日,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空中战役——“后卫I”战役。美军共动用200多架B-52战略轰炸机,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军政目标进行了11天的狂轰滥炸,越南民主共和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此次袭击,战略航空兵的轰炸不是针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地区的所有领土,而是主要针对越南民主共和国不可替代的军事工业中心——首都河内和重要港口附近地区。

在发起“后卫l”行动的第一夜,美军从关岛和乌塔堡两个基地起飞的129架B-52战略轰炸机共进行了3波攻击。同时,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防空导弹也展示了威力。据称,越南民主共和国防空导弹共击落了美军3架B-52战略轰炸机和一架海军A-7战术轰炸机,还有一架F-111战斗轰炸机在投掷完炸弹后原因不明地坠毁了。第二夜的攻击行动比较顺利,美军战机飞行员没有看到任何一架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米格战斗机。灾难发生在第三夜,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防空导弹和米格战斗机给美军造成了重大损失:有6架B-52战略轰炸机和一架来自美国海军“企业”号航母的A-6战术轰炸机被击落;5架B-52战略轰炸机在到达轰炸目标前被击中。

12月29日,“后卫”行动结束。“后卫”行动期间,B-52战略轰炸机在11个晚上共出动了729架次(计划出动740架次,其中有11架次中途终止了飞行,未能抵达目标),突击了34个目标,投弹量达15287吨,1600处军事设施被破坏或摧毁,使越南民主共和国损失了3百万加仑(1加仑×3.78升)石油和80%的发电能力。

海湾战争中的轰炸机战例

F-117“夜鹰”战斗轰炸机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下属“臭鼬”工厂的产品。“臭鼬”工厂一直负责美军绝密航空研制计划,如U-2、SR-71等。F-117战斗轰炸机是一种单座战斗轰炸机,其设计目的是凭借出色的隐身性能突破敌方火力网,压制敌方防空系统,摧毁严密防守的指挥所、战略要地和工业目标,同时可执行侦察任务。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款隐形战机,同时又是第一种参加实战的隐形飞机,F-117“夜鹰”战斗轰炸机的名气却远不如F-22战斗机和B-2战略轰炸机。主要原因是F117战斗轰炸机服役时间很短,从1983年服役到2008年退役,总共只有25年时间。对于美军来说,一款先进武器服役时间如此之短是相当罕见的。但这并不是说F-117战斗轰炸机是一款失败的飞机,事实上它取得的成就丝毫不在那些声名卓著的战机之下,海湾战争便是F-117A战斗轰炸机的“成名演出”。

自从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分3批将45架F-117A战斗轰炸机调入海湾地区,飞机全部驻扎在沙特阿拉伯西南部的哈米斯·穆沙伊空军基地。该基地距沙特边境1202干米,距巴格达1665千米。根据被攻击目标的纵深距离,F-117A战斗轰炸机每昼夜可出动2次,一直到投弹前(包括空中加油期间)均保持无线电静默,只有在攻击后返航途中空中加油和着陆时可使用无线电通话。1991年1月17日,多国部队正式发动空袭之前9分钟,一架F-117A战斗轰炸机潜入伊拉克南部领空,投下两枚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一个防空指挥中心。而另一架F-117A战斗轰炸机以同样的方式攻击了伊西部的另一个防空指挥中心,两架战机均全身而退。

在空袭首日的第一波攻击中,第415和416中队共出动了30架F-117A战斗轰炸机攻击了34个目标,主要是伊方的一体化防空指挥中心和位于伊拉克南部、西部的综合军事活动中心。第二波的攻击目标是位于巴格达市区的重要指挥通信中心。在第一天的空袭中,只占出击飞机3%的F-117A战斗轰炸机攻击了占当日被攻击的35%的战略目标。以后的几个晚上,F-117A战斗轰炸机攻击的重点集中在机场上坚固的飞机掩体,桥梁,核生化武器的研制、生产和存贮设施,“飞毛腿”导弹的生产与存储设施以及指挥、通信和控制中心等目标。战争期间,45架F-117A战斗轰炸机在42天中共出动了1296架次,投弹2590吨,其中包括2087枚907千克的激光制导炸弹,1700枚命中目标(炸弹落在瞄准点周围3米以内),命中率超过80%。

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F-117A战斗轰炸机出动架次只占总出动架次的1.5%,却担负了攻击40%战略目标的重任。它是多国部队唯一突入巴格达市区进行攻击的机种,巴格达被摧毁的目标中,F-117A战斗轰炸机用激光制导炸弹摧毁的占95%。

实战证明,F-117A战斗轰炸机基本满足了设计要求,最适合攻击中等技术水平、中低训练水平、缺乏高技术和先进防空装备、没有高效组织体系的对手。

阿富汗战争中的轰炸机战例

提到B-52战略轰炸机,人们通常会先和“地毯式轰炸”联系起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防空火力越来越密集,越来越精准,B-52战略轰炸机这种不以速度和机动性见长的“大块头”在防空圈内的生存能力越来越低。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军就对B-52战略轰炸机进行了改装和升级,使之具备防区外打击能力。此后,B-52战略轰炸机充分发挥机体大,载弹量多,滞空时间长的优势,成为美国空军最主要的巡航导弹发射平台,从最初以核威慑为主,演变成以常规作战为主。

进入21世纪后,B-52战略轰炸机着重改进了战术精确对地打击能力,机翼右翼两套发动机吊舱之间携带的激光瞄准吊舱和机关炮被取消了,将相应位置改成了电子对抗装置。在阿富汗战争的“持久自由”行动中,B-52战略轰炸机更是与美军地面特种部队一起,创造一种新的作战形式,即美军地面部队负责精确引导,B-52战略轰炸机凭借其巨大的载弹量,按照地面的指示,准确对塔利班武装目标进行定点清除,有力支援了北方联盟夺占首都喀布尔,推翻塔利班政权。

2001年的“持久自由”行动期间,B-52H战略轰炸机完成了从“地毯式轰炸”到“精确打击”的角色转换,除了进行相应的改装升级外,最大变化是加装了类似“狙击手XR”一类的先进瞄准吊舱以及采用了GPS卫星制导的JDAM。行动期间的一次轰炸中,在前线特战队没有配备激光指示设备的情况下,美军后方指挥部根据一架MQ-1“捕食者”无人机提供的视频图像,分析出隐藏在山岭中目标碉堡的准确坐标信息。在通过数据链接收到坐标后,代号“西奈-01”的B-52H战略轰炸机从1万米高空投放了一枚JDAM,将塔利班碉堡准确摧毁,成功为地面部队解围。

2018年2月8日,美空军连续4天出动B-52H“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对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塔利班恐怖分子营地进行轰炸,共投放24枚JDAM,摧毁了大量恐怖分子训练设施及刚改装好的自爆卡车。此次作战行动创下了B-52战略轰炸机近年来投放最多精确制导炸弹的纪录。此次参与空袭的B-52H战略轰炸机是从位于中东卡塔尔境内的乌代德空军基地起飞,在长途奔袭近2280干米后,飞抵位于阿富汗西北部的巴达赫尚省执行精确打击任务。

叙利亚战争中的轰炸机战例

2011年初,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组织、伊斯兰国之间也爆发了冲突。叙利亚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于2011年1月26日开始,并于3月15日逐渐升级,随后,反政府示威活动演变成了反对派对叙利亚武装部队及亲政府民兵组织的恐怖袭击。而位于叙利亚地中海南段的塔尔图斯港,是叙利亚第二大商港和渔港,也是俄罗斯海军在海外重要的军事基地,对俄罗斯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出于维护在中东地区地位等因素,俄罗斯从2015年9月起,宣布出兵叙利亚。

2015年11月17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宣布,俄空军在上午9点至9点40分,出动图-160、图-95MS和图-22M3战略轰炸机对叙利亚境内恐怖分子目标进行了猛烈的战略轰炸。俄军此次空袭分为两个波次,第一波次以12架图-22M3远程战略轰炸机组成,对叙利亚拉卡省和代尔祖尔省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进行了打击。这批图-22M3远程战略轰炸机可能是通过“里海-伊朗-伊拉克”通道越境进入叙利亚,对位于叙利亚东部,与伊拉克接壤的拉卡省和代尔祖尔省的恐怖分子目标进行空袭。俄军公布的轰炸行动视频显示,图-22M3远程战略轰炸机在机内弹舱装载了普通航空炸弹。俄空军的图-22M3远程战略轰炸机可以携带短程的战术空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等弹药,没有发射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但由于恐怖分子没有像样的防空武器,所以图-22M3远程战略轰炸机投掷普通航空炸弹也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俄军的第二个波次是空射巡航导弹打击。俄军共出动了5架图-160战略轰炸机和6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对恐怖分子的目标发射了34枚空基巡航导弹。此次空袭使用了两种空基巡航导弹,分别是X-55导弹和X-101导弹,这两种空基巡航导弹都属于×-55系列巡航导弹,由于外形酷似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因而被人们称之为“战斧斯基”。任务结束后,俄宣布所有导弹都命中了此前侦察获取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1月20日,俄军两架图-160战略轰炸机一改常态,没有走近道,而是特意向北飞行,然后沿着欧洲的挪威海岸、爱尔兰西海岸南下飞行,最后拐入地中海,抵达叙利亚完成空袭后再经伊拉克、伊朗等地返回俄境内,整个飞行距离长达13000干米,几乎绕飞了整个西欧地区,一度引发空前热议,向西方国家展示了俄恐怖的远程战略打击能力。这次行动是图-160战略轰炸机服役以来首次投入实战,也是这型传奇轰炸机诞生以来的首次实战,为俄罗斯轰炸机的远程战略运用积累了作战经验,同时也检验了图-160战略轰炸机在实战中的性能。

据说,俄罗斯前空军上将泽林曾说过:“一百次挥舞拳头,不如战略轰炸机舞动一下翅膀。”但是,在俄乌冲突中,战略轰炸机似乎并没有发挥出人们想象的那种作用,尽管它的作用确实远比“一百次挥舞拳头”更大。甚至,整个俄罗斯空天军,也没有发挥出自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来人们认为的理所应当的决定性作用。2024年4月份,俄军一架图22M3“逆火”轰炸机在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坠毁。因为飞行员及时逃生,加上飞机没挂载弹药,且坠落在空旷区域,所以除了一名机组人员没找到和飞机彻底报销外,没有造成特别大的损失。

0 阅读:172

云飞四海

简介:写好的文章,推荐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