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活图书馆的故事

仲夏之恋 2024-03-14 18:45:15

从前在罗马有过一个有钱的商人,叫做伊台里厄斯(Itellius)。说起他的财富,多得几乎难以叫人相信。他拥有一座宽敞的住宅,足以容纳整个罗马城的居民。每天他吃饭的时候,一定有三百个客人在一起。这三百个客人,一个个都是从最有声望最有才学的罗马公民中挑选出来的。

他的吃饭的台子,也不止一张。他有三十张吃饭的台子。每一张台子都铺上了金线织成的华丽台毯。。

他用了最精致的食物款待客人。在那时候,有一个风气,就是款待客人,除了讲究的食物之外,还要有最高雅最愉快的谈话。

吃饭

然而,伊台里厄斯唯一缺少的,便是深厚的学识。他并未通晓书卷,因此那些欣然接受他邀请的客人,暗自嗤笑着他的无知。

因此,他几乎无法在宴席上与客人们谈及那些高雅之事。有时,即便勉强开口,他也能察觉到,客人们在尽力忍着笑容,聆听他的言辞。

聚会

这事情使他很难受。可是他生性太懒了,不愿意埋头在书本上用工夫,也不曾培养出刻苦用功的习惯。伊台里厄斯为此事思考良久,方才匠心独运,想出一条解决之道。

他就命令他的管家,从众多奴隶中,挑选出两百名聪颖且有教养的人,为每个人指定一本书,如《伊里雅德》,《阿提舍》等等,要求他们全心全意地用功阅读,并领悟其中的智慧。

这件事对于管家,可不是十分好办。他费了许多力,督促责罚着那些挑选出来的两百个奴隶们,才算达到了他主人的心愿。

因此,伊台里厄斯算是有了一个活的图书馆了。这对他来说是何等令人愉悦的事啊!

指示

于是每天席上,到了和客人谈话的时候,他只需向管家悄悄做个手势,就有一大群奴隶靠着壁肃静地站着。

伊台里厄斯要念哪一本书的哪一节,就有一个奴隶出来,照样背诵,一个字也没错。这些奴隶,就用他们各自所熟记的书当做名字,例如有一个叫阿提舍,另一个叫伊里雅德,又一个叫爱纳伊德……

伊台里厄斯这才称心如意了。整个罗马城都传颂着他的活图书馆。这样的事情人们从没有见过哩。可是这却不能长久。

终于有一天,出了一个差子,满城的人们都当做笑话来讲了。

在晚餐以后,主人和客人依旧如往常一般谈论文学故事,谈谈这个,谈谈那个。正谈起了一个古人。伊台里厄斯就向管家做一个手势,说道:

“我记得《伊里雅德》中有这样一段……”然而,那位管家却跪在地上,用颤抖的声音带着恐惧说:“对不起,老爷,伊里雅德今天害着胃病了。”

解释

这并非笑谈。人类依赖活书已有两千年之久哩。就算到了如今,满地都是图书馆,可是人们还是不能够完全抛弃活的书哩。

因为假如什么事情都可以从书本上面学到,那么人们就不再需要进学校了。也再不需要用活的教师来讲解和说明了。

你不能够对着一本书发问。可是教师呢,你问什么,他就回答你什么;你要他重复地说几遍,他也会不厌其烦地重复。

讲课

除了活的书以外,还有活的报纸哩!比那些印刷的报纸是更有趣,更有意思啊!在戏院子里欣赏演员的表演,单纯地读脚本要有意思得多!

反过来说,假如活的书始终对我们有用处,那么活的信札,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剧场

在古老的岁月里,人们尚未掌握文字的奥秘,那时候自然更不会有邮政局。假如有人要传递一个重要消息,就得派一个“报信人”把要传递的话,叫他一个字个字地传达到对方去。

假如我们仍然依赖报信人而不使用邮差,那会变成怎样呢?自然,我们很不容易找到一个报信人,有这么好的记忆力,每天能够记住几百封信。就算是找得到,也断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邮差

比方说,张三正在做生日,一个报信人忽然到了他家里。

张三当是客人来了,亲自去开了门。

“有什么事吗?”

“我有一封信送给你,信上面说的是:

“亲爱的张三先生:

“恭祝吉庆,你结过婚很久了吗?请你今天正午到地方法院去谈一下,盼望你能够时常来看我们……·

张三只好张大着口,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然而,让我们思考一下,这可怜的报信人,头脑里装着几百封信,仿佛是一台机器般地机械传递,若是这台“机器”的齿轮出了故障,那么想想是不是会把给李四的信掺和在给张三的信里呢?

无奈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