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为啥撤销了新疆兵团,撤销后都有哪些变化?

修为之士 2024-04-05 22:12:48

1975年,60年代在全国各地成立的一些“生产建设兵团”相继撤销恢复农垦系统。这对新疆党、政、领导人是一个启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员团何去何从?

由于丁、裴对新疆兵团的严重破坏,人心散、产量减,文革以来兵团连年亏损,甚至粮食不能自给,困难重重。加之,内部斗争不休,领导层矛盾凸出,现役干部不懂生产,急于脱身离开新疆。

自治区、军区领导也视兵为“包袱”,欲撤销兵团。

因此,新疆自治区党委、军区党委于1月3日向中央上报《关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改变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报告》和《关于调整兵团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的安排》。

1975年2月18日至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京召开“关于改变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体制会议”,自治区、军区和兵团主要领导干部乡加,叶剑英主持。邓公、叶剑英三次接见与会人员,叶剑英两次讲话,指出新疆建设兵团与文革中成立的那些建设兵团不同,要求新疆同志慎重考虑,希望善始善终。

据传,在讨论中,除个别人不赞同撒销兵团外,自治区、军区、团的领导干部均表态同意撤销兵团。

3月25日,中央批准了新疆的两个报告。文件规定:

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领导机构,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主管全国营农牧场的业务工作。

师机关并入所在地州机关,成立地州农垦局,主营本地州范围的国营农牧团场的工作。

兵团和师的工矿、交通运输、建工队伍,商业、文教、卫生等企事业单位,分别归自治区和地州各有关部门统一领导和管理。

团场归所在地州领导,团场的全民所有制不变,生产资料不动,干部和职工的政治待遇、生活福利不变。

各团场要坚决贯彻以农为主,多种经营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继续办好直接为农牧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服务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小型工矿、运输企业。

设立石河子地区,成立石河子地区革命委员会,统一该地区的领导。

1976年,设立石河子市,以沙湾县的石河子镇和沙湾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76年1月2日批准)。设立石河子地区,地区革命委员会驻石河子市。将石河子市和塔城地区的沙湾县;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玛纳斯县划归石河子地区领导(国务院1976年1月2日批准)。

原兵团石河子指挥部所属独立团、五七农场、星火公社及农八师145团等单位划归石河子市管辖。

原兵团在石河子的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农八师全部、农七师下野地121团场、122团场、132团场、133团场、134团场、135团场、玛纳斯新湖总场划为石河子地区管辖。

1978年,撤销石河子地区,石河子市改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原石河子地区的沙湾县划归塔城地区,玛纳斯县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国务院1978年8月5日批准)。

兵团现役于部是1968年以来为加强兵团建设调去的,他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做了大量工作,有很大成绩。兵团体制改变后,这些干部由新疆军区按中央军委对全军干部安排的有关规定统一妥善安排。

兵团现役部队归新疆军区建制领导。武装值班连队改称武装基干民兵连,继续搞好“三落实”。

5月23日,新疆自治区党委、新疆军区党委联合发出《关于改变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体制有关交接工作的具体方案的通知》,即日起开始移交,8月底基本结束。

兵团撤销时,张仲瀚刚解除监护,住进总政招待所。裴周玉仍坚持以兵团党委名义,上报了《关于张仲瀚的反党罪行材料和严重路线错误》,中央尚无结论。

各师、团文革中被打倒的干部,有些恢复了工作却没有彻底平反,有些被降职使用,有些仍留有问题尾巴尚未分配或下放劳动。

直至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底,自治区党委报经中央批准,召开了解决原兵团问题三级干部会议,才较系统地揭批了丁、裴及其帮派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罪行和严重错误,平反了冤、假、错案。

1981年12月,中央决定恢复兵团建制,名称由原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开始二次创业。

农八师建制恢复,与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为同一机构,合署办公,农八师与石河子市合组一个党委。下辖除原农八师的单位外,并包括原属兵团和农七师的一些单位(下野地团场)。

推荐阅读:

新疆“车排子”地名是咋来的,它的历史沿革你知道吗?看完明白了

从地主家的女儿受人鄙视到全国“劳动模范”受人尊敬,她是怎么做到的​

0 阅读:646
评论列表
  • 2024-04-07 10:02

    现在作用没以前大,并入地方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