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么大,不要新疆又如何?”左宗棠听后大怒,愤然抬棺出征

陋室文史 2024-05-07 17:33:37

来源:中国知网 原创稿

李鸿章是晚清的重臣,左宗棠是晚清的名将,两个人同朝为官,本没什么大矛盾,很少有红眼的时候。

但有一次,这俩位高权重的老臣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和慈禧太后的面撕破了脸,吵得不可开交。

“咱们天朝上国地大物博,有的是土地。新疆那块地方这么穷,还这么偏远,能有什么价值?就算丢了都不不可惜!”李鸿章鼻子一哼,满不在乎的说出口。

“新疆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快赶上我大清领土的十分之一了,这么大块地方说不要就不要了?您可真是慷慨大方啊!”左宗棠脸色当场就黑了,指着李鸿章破口大骂。

百年之前的新疆,到底为何差点被满清政府抛弃,李鸿章又是为何想要放弃新疆这块自古以来的领土呢?

最后左宗棠,又是如何力挽狂澜成功保住了新疆?让我们细细道来。

沙俄的狼子野心

新疆其实就是古装剧里经常提到的“西域”,自从西汉时期汉武帝征服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打进伊犁之后,西域就成为了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数千年来,围绕着西域展开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西北的游牧民族和中原的汉人文明,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锋中互有胜负。

到了唐朝末期,国力衰弱,无法维持对边疆的统治,因此自唐朝之后,历经宋、辽和金几朝,都失去了对西域的实质统治。

甚至到了大明鼎盛时期,西域都没有完全被收复。

直到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丢失了近千年的西域领土才彻底被收复。

一开始,西域的准噶尔国表面对大清俯首称臣,实则心怀不轨,经常起兵进犯大清。

自从康熙朝开始,满清就开始了对西域的战争,康熙帝曾经数次亲征准噶尔,并且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杀死了准噶尔的领袖——发动叛乱的噶尔丹。

然而,噶尔丹死了,准噶尔民族的不臣之心也依然存在,西域终究不得安宁。

康熙帝之后,继位之君雍正帝持续着对西域的征服,其中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大将年羹尧荡平西北,重创了准噶尔和罗卜藏丹津的叛乱。

雍正之后,乾隆大帝接过了爷爷和爸爸的事业,举全国之力出动大军出征西域,让准噶尔从一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地区,从此彻底收复了西域。

为了纪念,乾隆给西域定名为“新疆”意为重回祖国怀抱的故土。

早在康熙朝,西域的动乱除了有准噶尔部族的数次叛乱,还有对大清的东北、蒙古、新疆都虎视眈眈的沙皇俄国,在不停的煽风点火,挑起事端。

康雍乾三代帝王都对沙俄扶持西域各族发动叛乱,分裂大清的行径深恶痛绝。

尤其是康熙和雍正两位武德充沛的皇帝,对待沙俄毫不手软,以强硬的态度指挥清军直接在边境和沙俄对垒,沙俄因此没能从满清占到任何便宜。

然而,到了清末,清政府国力衰弱,逐渐失去了对边境的统治力,沙俄贼心不死,再次卷土重来,妄图扶持叛军吞并新疆。

朝廷上的纷争

此时,摆在清政府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议和或者动武。

清政府的首选是动武,但是出兵的提议,受到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文臣们的反对。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就开始了对中国的逐步蚕食,满清政府无力对抗列强的船坚利炮,只能屈辱的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

此时,沙俄已经入侵了新疆,日本也入侵了台湾,清政府没法两头兼顾,因此李鸿章认为应该先保住台湾,稳住海防。

至于新疆,远在西北,而且不像东南省份一样富裕,可以先放弃,日后再对沙俄开战收复新疆。

对此,坚持“中国版图寸土不让”的左宗棠极为气愤。

当着文武百官和慈禧太后的面,左宗棠怒斥李鸿章:“美名其曰放弃新疆是壮士断腕,丢卒保帅。但实则是丧权辱国,把江山拱手让人!”

左宗棠在朝廷上列举了新疆的特产和资源丰富,并且解释了新疆的战略地位,最终向慈禧太后进谏:“只有保住新疆,才能保住西北;西北安稳,京师才能安全。”

在左宗棠的据理力争下,慈禧最终同意让左宗棠亲自带兵出征新疆,对沙俄开战。

慈禧也只是表面上答应了他,但却非常直接的告诉左公:“你要去收复新疆可以,但是我只有500万两军饷可以给你,其余的你自己想办法凑钱去吧!”

可见,慈禧其实根本就不在乎我国领土,她的想法很简单:你想去收复你就去,但是我不出钱也不出力,你收复成功了更好,失败了也别来烦我。

是啊,那时候慈禧正忙着举国之力准备自己寿诞呢,哪有功夫操心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呢?

要知道,慈禧陪葬的一颗夜明珠,就价值1080万两,收复新疆这等大事儿,对她而言竟然还不如半颗小小的珠子……

左宗棠心中悲凉,却还是松了口气,只要朝廷同意他去收复新疆,那便是有一线希望。

于是,年过六十的左宗棠义无反顾的跪下磕头,接了圣旨,李鸿章则一直在旁冷眼旁观。

凑齐粮饷,抬棺出征

下朝以后,左宗棠开始犯了难。

入京获得朝廷应允,总算可以出师有名,但他心里明白,慈禧所说的“500万两军饷”,不过就是个空头支票。

常言道,“行军者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没有军饷,总不能带着千万将士们饿着肚子去打仗吧?

左宗棠一生为官清廉,他自己也拿不出那么多银子出来。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左宗棠的昔日老友、也是当时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上门找上了他。

胡雪岩一见到左宗棠,便朝他敬重的行了大礼:“左公朝廷之上据理力争,舌战群臣,早已天下皆知!胡某虽手无缚鸡之力,不能行军打仗,却也愿意为国家兴亡出一份绵薄之力。”

说罢,便从怀里掏出一叠厚厚的银票:“这些算我一点心意,可暂时解燃眉之急,您且等我几日,我一定想办法再凑。”

左宗棠连忙起身扶起胡雪岩,双手颤抖的接过银票,继而老泪纵横,连连朝胡雪岩道谢。

胡雪岩虽是有名的商人,但当时他也无法拿出太多银子,但他最后想了个注意,帮左宗棠做担保,从四方借了很多钱来。

最终,在胡雪岩的帮助之下,左宗棠成功凑到了1870万两白银,作为收复新疆的军费。

虽说这些钱不算宽裕,但聊胜于无,从上到下勒紧裤腰带,也算将将够用了。

临行之前,左宗棠目光坚定,朝胡雪岩郑重作揖,又朝皇城深深鞠躬。

为了表示收复新疆的决心,左宗棠对天发誓:带着棺材出征新疆!这条老命不要了也要赶走沙俄,保住大清江山安稳!

左公“抬棺出征”,意味告诉全天下自己的决心:我既然已决定为国收复新疆,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西北狼烟

公元1875年,左宗棠率领清军浩浩荡荡的进入了新疆。

已经花甲之年的左宗棠亲自披挂上阵,对新疆的叛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叛军不堪一击,清军首战告捷,士气大涨。

不到两年,清军就剿灭了绝大多数叛军,并逼得叛军领袖自尽,新疆被叛军所占领的多数领土都已经被收复。

到了公元1878年,新疆除了伊犁河谷地区之外,已经全部处于大清的控制下。

伊犁河谷地区是沙俄的军队亲自占领的,左宗棠为此有些犹豫是否要直接进攻沙俄。

毕竟沙俄也是帝国主义列强,尽管收复新疆是名正言顺的平叛,但毕竟有列强的势力掺杂其中,如果贸然行事,事态可能变得棘手而复杂,因此左宗棠上书朝廷,询问是直接出兵还是谈判议和。

此时,沙俄的绝大多数兵力都在西线的欧洲边境作战,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大清进行一场举国之力的全面战争。

但清政府并不了解沙俄的底细,因此本着能和平解决就不打仗的想法,同意与沙俄议和。

沙俄也怕清政府万一决心拼个鱼死网破,就要同时面临在欧洲和中国双线作战的劣势,因此也积极的推动议和谈判的进程。

最终,沙俄同意放弃新疆被侵占的领土,以900万卢布的价格让清政府赎回新疆。

尽管沙俄这是狮子大开口,但清政府对这个结果已经十分满意了。

毕竟这是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第一次取得了对列强开战的胜利,由此清政府成功收复了新疆,为后世的民国和新中国保住了这块珍贵的土地。

总结:

年过六十岁的左宗棠,亲自“抬棺出征”,宁愿战死沙场都要保护我国领土不受侵犯,这是怎样一种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怀!

可以说,如果没有左宗棠的坚持,腐朽的清政府很可能就会在腐儒的建议下把新疆拱手让给沙俄,让中国失去对新疆的统治。

左宗棠当得起一声“左公千古”!

这警示了我们:国家安全寸土不让,任何觊觎领土的行为,都要予以反对和打击。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左宗棠:心忧天下,收“疆”安民》——徐新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CNKoHtoL3RE3mh58SeFezd9EnNB3IlSPUGxBpVAgU_xYTPXshsBg68hoDIeeMKHEArs7BCT5m-1y_BsqpNOWbRmmCXAnuW7j5Mfxrl-SynmKdoDZ4C4rLtfZt_E_GzzxtgcIHYaLW8febvCjGjoCh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中国知网《中医药堂传奇第三十九回 左宗棠临危收新疆 胡雪岩仗义司后勤》——花永刚、花晨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CNKoHtoL3RGul19mUjWVhxtrUzadzrDns0nzQtkHtote5cO6i61BmJZZmwsychST_usNRbB3Ef-Bj_0WAKVWmHmOQSSAkfM_8T5Omtis-fjD-OHQ6kaDTIzVE_ZREnFym_6jhu2fixsmSIVTo2EYfw==&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0 阅读:137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