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老师为何不愿说其结局?背后真相很不简单

飞鱼史记 2024-04-16 08:52:3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传统文化的培养与熏陶,而要说最受家长们所欢迎的方式,自然当属背诵古诗。

对于现代人来说,古诗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不仅能培养一个人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提升一个人整体内涵。

当我们送别朋友时,可以高呼: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我们不被肯定时,可以低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当我们怀才不遇时,可以呐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几乎我们所有的心情,都可以用古诗来倾诉,这便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用意,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单要背诵,更要知晓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有时候,众所周知的古诗背后往往蕴藏着令人不忍直视的真相,而《悯农二首》背后的故事就令人大跌眼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两首诗几乎是人尽皆知,即便是三岁的娃娃也能朗朗上口,可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绅所写。

既然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李绅的事迹本应该也被老师搬上讲台,可为何很少有老师愿意细说他的生平事迹和结局?

这是因为在历史上,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根本不是一个正面人物,他的人生经历并不值得学生们学习。

那么李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背后真相令人咋舌,甚至让人直呼不可思议。

民间疾苦

和很多留名历史的人一样,李绅的儿时也吃了不少苦头,他出生于唐朝的官宦之家,祖爷爷李敬玄曾担任唐高宗时期的中书令。

不过李敬玄之后,其后人却一代不如一代,等到李绅父亲李晤执掌李家门庭后,他仅仅只做了一地的县令。

即便如此,李绅依然比多数读书人过得好,只是好景不长,在李绅还没有长大时,父亲便因病去世。

家里的顶梁柱崩塌,李家很快走向了下坡路,没有经济来源的李绅母子生活很快陷入了极端贫困之中。

为了养活李绅,母亲只能辛勤劳作,从前的养尊处优,让这位妇女尝尽了心酸,可为母则刚,无论前路多么崎岖,她都只能拼尽全力,毕竟身后还有一个儿子。

为了能让儿子将来出人头地,李母还鞭策儿子要用心读书,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养育儿子上。

李绅看着母亲如此,早早便明白了生活的不易,他立志要好好读书,将来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此时的李绅很有正义感,他时常帮助母亲在田间劳作,而那些农夫则给了他极大的震撼,整日劳作却依然还能被饿死,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

在这一时期,李绅一连创作出了《悯农二首》,使得他获得了悯农诗人的荣誉称号,只是谁也想不到将来的他会彻底沦陷在权利与金钱编织的陷阱里。

起起伏伏

李绅的母亲因为整日操劳,在数年之后也因病去世,李绅只得一路向着京师流浪,此时的他依然没有怀揣着入仕的期望,幻想着将来可以出人头地。

只是命运却击碎了他的幻想,接连几次的科考,李绅都以名落孙山而告终,就在他在京城混不下去要狼狈逃跑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机缘巧合之下,李绅结识了元稹,当时元稹已小有名气,家境殷实的他便接济李绅,这使得李绅终于不再为生活忧愁,可以专心学习应对考试。

公元806年,李绅高中进士,仕途大门就此敞开。

李绅当官后拜入了节度使李琦门下,却因事得罪了他,结果锒铛入狱,李琦被杀之后,李绅才得以重获自由。

元稹倒是对他十分看重,在他出狱后,便邀请他在长安担任校书郎,与白居易等人一起倡导新乐府诗体。

步步高升的李绅看准时机投靠李德裕,结果在牛李党争中,李德裕却失利了,李绅也跟着被打压。

浑浑噩噩度过了很多年,在公元833年时,李德裕再次发迹,而李绅也迎来了人生的太阳,在此之后,李绅步步高升,先是担任淮南节度使,后又入京拜相,还被封为了赵国公。

按理来说,幼年受苦的李绅,当上官之后,该为民做主才是,但是李绅让所有人都失望了,他位高权重之后,李绅在权力和金钱中丧失自我,最终成了人们所唾弃的对象。

人人唾弃

李绅穷苦的时候曾在京城投靠本家平辈的李元将,为了表现自己的诚意,他甚至自降身份喊李元将为叔叔。

等到李绅位高权重时,李元将巴结他时,他却丝毫不理睬,直到李元将自降为李绅的孙子辈,李绅才勉强提拔了他。

只是没多久之后,有人诬告李元将犯法,李绅不加审查便将其处斩,丝毫忘了曾经低头喊叔叔的恩情。

李绅在地方上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当地百姓的不满,可随之而来的是李绅更为残酷的统治,以至于当地百姓纷纷逃离家园。

在祸害百姓的同时,李绅还沉迷女色,家中妻妾成群,刘禹锡还因此写了一首诗:

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李绅见到刘禹锡如此着迷,大手一挥还将其看上的女子送给了他,由此可见,李绅家中的妻妾之多,随手便能送出一位女子,着实很是爽快。

李绅官做的越大越一意孤行,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谦卑,只要他看着不爽的,那就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别说明察秋毫,甚至有时候,连问都懒得问,动不动就施加刑罚,有一次一个好友去拜见李绅,结果路上遇到了点民事纠纷就没有先去拜见李绅。

结果,李绅直接把这名友人打了板子,还把他定为了罪犯打入了大牢。

很显然,李绅发迹后,早已经不是那个能体察民间疾苦的悯农诗人了,而他也终究遭到了报应,李绅去世后,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不仅把先人的脸面都丢光了,连带着还祸害了子孙,这样的人,自然不是我们该褒扬的对象,这也是为何老师们只愿意说诗文,而不愿意说李绅的原因所在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唐诗三百首》等。

(图网,侵删)

0 阅读:3

飞鱼史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