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中药香里藏着“清凉密码”!炎炎夏日,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送上解暑香方

扬眼 2024-05-18 22:11:46

初夏时分,走进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弥漫的中药香气带来一丝清凉与宁静。5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不仅因为它是“国际博物馆日”,更因为这一天,南京中医药大学学子们有幸走进这座集中医药文化沉淀与现代科技为一体的博物馆,亲身体验中药制香、植物敲拓染、本草雕版印刷以及中药材艺术拼贴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日,

南中医学子探寻中药香里的“清凉密码”

记者在现场发现,近日气温升高,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兼顾了时令因素,将降温、清热、凝神的中药材融入活动的多个环节,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中医药与日常生活的高度关联性,将中医药“惠及于民”的观念深植于心。生动更兼具实用的活动设置,引发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体验。

在中药制香体验区,南中医学子们亲手将调制好的两种药粉揉搓成团,感受着药材间的相互融合,最终制成一炷炷香气四溢的中药熏香。该校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八年制)22级的张智涵表示,今天的两种药粉一可驱蚊避秽,二可清心安神,在体验香药文化的同时,同学们会逐渐发现,中医药本就融入并惠及中国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对传统制香工艺的传承,更是对中药材性状的深入了解和实践。

本草雕版印刷、中药材艺术拼贴画和植物敲拓染活动,是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美学的完美结合。记者上手体验了植物敲拓染活动,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通过敲击将摆好的本草花瓣的色彩和纹理永久地留在纯白色的帆布布料上。“能让同学们在动手玩的过程中对中医药产生兴趣,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秘书李睿介绍,本次本草雕版印刷选择的茅苍术、百合等,都是从江苏道地药材中选出的本草植物。

成果展开幕,

奔赴一场江苏本草觅踪之旅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聚焦传统中医药文化主题,以喜迎学校建校70华诞、讲述江苏中医药故事、展示南中医智慧为主线,举办了“本草觅踪 苏药留芳——江苏省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展”。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任超,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秀兰,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段金廒等领导出席展览开幕式。活动由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沈劼主持。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任超(右),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秀兰(中),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段金廒为展览揭幕。

记者看到,位于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三楼的江苏省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展,不仅展示了丰硕的调研成果,还陈列着调查中采集的珍贵药材标本,为南中医学子们开启“苏地”中医药研究之旅,提供了详实丰富的素材。据悉,本次开放的江苏省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展,集中展示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的江苏成果。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技术牵头单位,联合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自2014年起,分4个批次,对全省96个县(区)的中药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历时9年,全面摸清了江苏省中药资源的家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为江苏省中药资源的科学研究、转化应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将持续用丰富展陈、精彩活动展现南中医人在传承中坚守,在砥砺中前行的精神。

相关链接

附中药制香配方:

药粉一:以《香乘》中信灵香为蓝本,略作修改,兼顾香味。

沉香、藿香、木香、山柰、大黄、丁香、香附、乳香驱虫避秽、健脾通达、除湿除痹的功效春秋流感季节,夏季蚊虫季节,均可以使用。

药粉二:以《香乘》中信灵香为蓝本略作修改,兼顾香味。

沉香、檀香、薄荷、藁本、丁香药香平和,经久不散,具有清心安神,疏肝解郁的作用。

通讯员 程慧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贺东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供图

校对 王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