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身体有四个平衡,做好了身体更健康

文化养生谈 2023-12-26 07:18:52

我们都知道,中医养生最讲究平衡之道,《黄帝内经》里反复都在强调阴阳的平衡。

但不得不吐槽,内经说到的“阴阳”,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显得太抽象了,在实际中不是那么好把握。

今天,我就在阴阳的基础上拓展出四个平衡,如果我们在日常养生里能够全部做好,相信你的身体健康会更上一个台阶。

首先需要理解一下《黄帝内经》的大致概念。

内经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在跟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变迁。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对外部来说,身体会受到外界的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影响。对内而言,身体其实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宇宙”,包含了脏腑、气血、经络等多个因素。它们之间既相互制约又保持相对平衡,唯有灵活去处理,才能让身体得到最好的养护。

而《黄帝内经》也反复强调的“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既是指阴阳的平衡,也包括脏腑之间的协调。唯有达到这个目标,一个人才能实现精力充沛,外邪不侵,最终实现健康长寿。

而古人也说,动生阳而静生阴,这也就提示我们,适当的运动,能够有益于增强精神,提高生理机能和效率。

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合理的静养,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使得自己的生机绵绵不绝。

这里就需要掌握两个关键词:均衡、适量。传统养生家常说:“养不离用,用不离养;养用合一,善用善养”。

所谓的“用”,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运动,包括体力上的和精神上的,而“养”则是指运动后的休养恢复过程。

用和养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用”不能太过,“养”越应该到位,这个平衡做好了,身体的健康也就更有可能。

关于用和养之间的矛盾,正是我们最需要做好的地方,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饮食上饥和饱的矛盾如何平衡?

内经反复强调多食伤身,提倡饭吃七分饱,古人甚至说虽然生命离不开饮食,但不管是吃饱了还继续吃撑,喝醉了还继续饮酒,都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自古以来,那些有名的长寿之家,没有不遵守这个饥饱平衡原则的,概括起来无非就是早饭淡、午饭饱,晚饭少。

继续拓展一下,也关系我们现在最讲究的荤素搭配问题。一个人既不能只吃肉,也不能仅吃素,而应该合理搭配。

以现在的饮食水平来说,更合理的还是清淡为主,保证各种营养的供给而做出合理的增减。

2、起居上动和静的矛盾如何平衡?

这在内经里也有明确的阐述,诸如“久坐不动,易伤血气,脑力者应慎之;身动过剧,易损内脏,体力者应戒之”。

这也就是告诫人们,运动固然是身体健康的一个因素,但也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决定运动量,做到动静适宜,才能无病无灾。

也有的人经常说运动,却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记起了就超负荷运动让自己筋疲力尽,忘记了就是坐着躺着也不愿意站着走着。

这样的做法其实适得其反,更会加速身体的磨损和消耗。

因此,一些体胖乏力、畏寒怕冷的阳虚体质,适当增加点运动能促进阳气生发。阴虚火旺之人,则更适宜偏于静养。

3、情绪上悲喜的矛盾如何平衡:

内经说“悲伤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消极的情绪,给人的精神以极大的摧残,而纵情娱乐,同样也会让人精疲力竭,最终的结果就是乐极生悲。

如何平衡悲喜这对精神状态上的矛盾,我们在遇到挫折或者变故导致自己心情低落时,可以去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可能在和朋友的交流中、不知不觉派遣掉抑郁和悲伤。

如果遇到非常开心的事,也应该避免得意忘形,适当给自己泼点冷水,从而避开那些不切实际的梦幻,也就不会导致自己的精神失常。这个方面,《范进中举》就是最好的例子。

4、环境上冷热的矛盾如何平衡:

我们身边的环境,当然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内部协调,外部环境主要是指温度上的冷热。

古人带小孩的时候,就会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即使是大人,也会有“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

其实,冷热的矛盾平衡,我们每天都应该根据时辰的不同而变化,早上的冷水洗脸,温水刷牙,晚上热水泡脚,这些都是合乎健康本质的做法。

也有性别上的差异,所谓女要热养男要冷养,因为女性偏于阴寒而男人偏于阳燥,借外界的寒热还平衡身体的冷暖,这也是一种矛盾的调和。

1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