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病逝时,已退休的江泽民专程来慰问,向邵华提出了两点要求

鲁肃聊历史 2023-05-31 10:38:0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7年,毛岸青逝世,享年84岁,在他的追悼会上,来了社会各界很多表达哀思的人,而这其中,又以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最为引人注目。

他就是新中国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那时他已经是81岁的高龄了。

他不光是亲自赶到现场,其实在他刚接到毛岸青同志逝世的消息时,就马上给邵华女士打电话问候。

此外,在追悼会现场,他更是向邵华提出了两点要求。

那么,为什么江泽民同志要对毛岸青的病逝如此重视呢?在追悼会上,他又对邵华女士提出了什么要求?

毛主席的家人

要想知道为什么毛岸青同志这么受到重视,还得从他的父亲——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说起。

毛主席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荣耀的一生,他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复兴,也是新中国最重要的缔造者之一。

只是我们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荣耀的背后,却有着深深的伤痕和血泪的付出。

为了带领同志们干革命,毛主席付出的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革命的路上,他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亲人们一个个的离他而去。

首先是弟弟妹妹们。

主席家里一共是三兄弟,除了他以外,还有两个弟弟,分别是毛泽民和毛泽覃,以及一个从小便住在他们家的堂妹,毛泽建。

1921年,在父母接连离世之后,毛主席决定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走上革命这条光荣之路,他先是安排两个弟弟到长沙学习,让妹妹泽建前往衡阳,考入第三师范学院。

随后毛主席又时常向他们灌输马克思主义,在大哥的带头下,他们也全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都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弟毛泽民曾经在中央苏区担任苏区银行的行长,到达延安后也曾担任国民经济部部长,为我党的经济战线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弟毛泽覃在井冈山根据地担任党支部书记,并在红军长征后选择留在苏区坚持斗争。

四妹毛泽建曾在衡阳根据特委指示发动南岳暴动,担任耒阳妇女联合会负责人。

可以说毛家人各个都是中国革命的有功之臣,只是可惜,他们三位都没有跟随毛主席走到最后,没能见证新中国的成立。

1929年,四妹毛泽建在耒阳被捕,敌人对她用尽了酷刑,并想着从中得到我党机密。

但毛泽建意志十分坚定,始终没有泄露一个字,最终被敌特分子残忍杀害,年仅24岁。

1935年,噩耗再度传来,为了掩护战友突围,三弟毛泽覃不幸牺牲在在苏区的战场上,年仅30岁。

1942年,在新疆,二弟毛泽民被捕,受尽折磨,最终死于军阀盛世才之手,时年47岁。

至此,与毛主席关系最为亲近的同胞兄弟,均在革命的道路上牺牲,看着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妹妹全部离他而去,主席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这竟然还没有结束。在长沙读书时,毛主席遇到了可以共度一生的伴侣,杨开慧女士。

杨开慧是毛主席的恩师杨昌济先生的爱女,两人一相遇便情投意合,并在杨昌济先生的支持下,相爱相守,结为夫妻。

在结婚以后,杨开慧为毛主席生下了三个可爱的儿子,两人的生活十分甜蜜和恩爱。

只是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一切都是那么的残酷。

1930年,杨开慧女士在长沙被捕,敌人当时对她说,只要她愿意在报纸上公布与毛主席断绝关系就可以活命。

但得到的却是一份十分坚定的拒绝,她宁死也不愿意发这样的声明,不幸牺牲在敌人的子弹下,时年30岁。

当在报纸上得知杨开慧被杀害的消息后,主席可谓是肝肠寸断,他在亡妻的祭文上写下了“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八个大字,充满了浓浓的眷念和愧疚之情。

坎坷的童年

杨开慧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她还留下了三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

其中三子毛岸龙因为营养的原因早夭,真正成长起来的只有毛岸英和毛岸青。毛岸英和毛岸青也是主席仅有的两个,一直活到了开国的儿子。

在杨开慧女士去世后,毛主席和贺子珍在革命工作中互生情愫,最终结为夫妻,把两个人的志同道合和默契,充分地发挥到了工作中。

贺子珍在江西和在长征途中都产下了孩子,不过,要么是早早夭折,要么是不得不含泪留在了老乡家里,从此下落不明。

另外还有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虽说跟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比其他兄弟姐妹都要长,从小也是吃尽了苦头。

在毛主席的众多子女里面,毛主席最看重的无疑是毛岸英了,他早期曾被送往苏联留学,还参加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红场见过斯大林。

回国后毛主席也对他寄予厚望,让他参与土改,了解老百姓和土地的关系;建国后又亲自把他送到了朝鲜战场,希望他能为祖国做贡献。

但天不遂人愿,在战场上,敌人的枪炮都是无情的。

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前夕,毛岸英为了珍贵的战地资料,不顾危险返回木板房中,却被美空军的汽油弹波及,当场牺牲,年仅28岁。

一个男人最悲惨的莫过于是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而这些毛主席几乎全部经历过,并且还要再加上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一个人要有多大的承受能力才能接受这些。

在毛岸英牺牲后,兄弟姐妹们中,就只剩下了毛岸青和李敏、李讷两个妹妹了。

这也是江泽民对毛岸青的葬礼如此重视的原因之一,因为毛岸青代表的不光是自己,更是那么多为了中国革命牺牲的毛家人,这是值得纪念的。

当然,除此之外,毛岸青同志本人也是十分优秀的。

1923年,在国共合作的前夕,毛岸青降生了。

和许多主席身边的毛家人一样,毛岸青的一生也历经了百般艰苦。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先后在上海和武汉,本着宁可杀错也不放过的残忍,疯狂杀害我党人士。

毛主席也不得不将妻子和三个儿子安置到岳父家,自己则孤身一人前往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那时毛岸青年仅四岁。

在当时,为了躲避敌特分子的追捕,年幼的毛岸青不得不跟着母亲东躲西藏,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1930年,母亲杨开慧被害后,七岁的他和哥哥毛岸英只得寄居到外婆家生活,但依旧没有摆脱危险。

舅舅舅妈一开始让三兄弟都改了口,喊自己爸妈,让他们假装是杨家的孙子,不过附近仍然围绕着窥探、看守的敌人。

舅妈李崇德后来辗转联系到了在上海的毛泽民,觉得把孩子送到父亲身边更安全,于是冒着危险,历经艰难,把三兄弟送到上海。

这之后,三兄弟在我地下党开办的大同幼儿园读书。还没来得及将他们送到苏区,局势却突然变得更加紧张。

面对国民党的步步紧逼,我党的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学堂也因此关闭,毛岸青兄弟只得被寄养在董健吾家。

那是毛岸青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日子,在那段日子里,他和哥哥卖过报纸,捡过垃圾,睡过马路。

为了生存,为了寄人篱下的时候更坦然一些,他们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

此时三弟毛岸龙已经因为疾病离世,不久后毛岸青又在街上被印度巡捕殴打,留下了终生的病痛。

两兄弟艰难求生,在举目无亲中相依为命,最后还是在董建吾和张学良的帮助下,到了苏联读书,他们的日子虽然还是艰难,但总算是没有了生命危险。

在苏联的那段时间里,毛岸青和哥哥没有让主席失望,他们遗传了主席爱看书的习惯,在学习上十分刻苦,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几年后,哥哥顺利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毛岸青则去了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学习。

为祖国奉献一生

1947年,毛岸青学成归国,主席将他安排到了农村锻炼。

在那里,毛岸青绝口不提自己的身份,他就像一个普通青年,不辞辛劳,脚踏实地,很快就和当地的百姓打成一片,还学会了播种和使用农具。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毛岸青来到北京开始从事自己擅长的翻译工作。

哥哥毛岸英的事业也渐渐走向正轨,并与刘思齐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两兄弟也逐渐摆脱了此前的种种阴影,开始对未来展开畅想。

只是,这段幸福而平静的时光太过短暂了。

1950年,噩耗再度传来,他最敬爱的兄长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年仅28岁。

得知兄长牺牲的消息,毛岸青痛不欲生,加之此前就在上海因被人殴打,脑部有过疾病,他的身体很快变得糟糕起来。

无奈之下,主席只得再度把他送到苏联去疗养。

1957年,归国后在大连养病的毛岸青,和邵华女士开始了甜蜜的恋情;在主席的撮合之下,二人于三年后走入婚姻的殿堂。

1970年,邵华为毛岸青诞下了一名男婴,这对于毛家来说是一个历史时刻,因为这是毛主席唯一一个孙子。

为此毛主席特地为其取名为新宇,希望这个毛家后人,能够像昆仑山一样巍峨伫立,行动上有风扫寰宇的迅速果决。

此时的毛岸青作为主席的唯一在世的儿子,却没有因为身份而自傲,反而过得十分低调,他和夫人邵华时刻保持着对毛主席深刻的感情和对党的绝对忠诚。

他在苏联学的是语言,回国后在宣传部担任俄文翻译,一共完成了十多部马列经典的译作,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他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相关理论文章,他参与翻译的列宁和斯大林的作品,曾大量发行,广泛传播,很多青年因此受益。

因为身体原因,晚年的毛岸青不得不暂停很多工作,但他一直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十分支持改革开放,关注统一,对偏远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十分关心。

1990年,为了参加母亲杨开慧牺牲的60周年纪念活动,毛岸青带着妻儿回到了板仓老家,看着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他感慨万千。

他想起了父母和早逝的哥哥毛岸英,在门口的签名簿上,他签下了杨岸青三个大字,以表示对母亲的思念。

这种思念的情绪,也让毛岸青的身体每况愈下,2007年,毛岸青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享年84岁。

他的离世,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在追悼会的那一天,江泽民也亲自到场为其吊唁,并在现场向邵华提出了两点要求:

首先务必要给毛岸青把葬礼办好,然后他希望能见一见毛岸青的孙子毛东东。

毛东东是毛主席的曾孙,毛新宇少将之子,他于2003年12月26日出生。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毛东东出生的那天正好是他的曾祖父110周年的诞辰。

或许这还表示毛主席并未走远,他永远都会注视着,关注着这一方他曾为之奋力挽救过的社会,为之奉献了一生的热土。

江泽民想要见毛东东,也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对毛主席的敬仰,对毛泽东思想矢志不渝的遵守。

因此,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传承人,他希望看到毛主席的后代,希望主席的后人能够茁壮成长。

毛岸青作为主席的子女,不仅在工作上踏实认真,在生活上也是艰苦朴素,过得十分低调。

他陪伴着主席走到了最后,将自己的力量都用在了祖国的建设上,同时把毛家风骨一代一代传承了下去。

毛主席及家人为国为民牺牲小我的精神,无论什么时候说起,都能感动无数中国人。

他们在牺牲时大多正值青春,正是如此,他们的牺牲才更激荡人心,更能鼓励一代代中国人继续前进,不怕千难万险。

他们是永垂不朽的,所有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发展立下过功劳的先辈,都将精神永存。

本文由“洞鉴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41

鲁肃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