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207)参加湖南和平起义,国军中将——王认曲

黄埔红蓝白 2024-03-10 14:18:38

黄埔一期(207)

参加湖南和平起义,国军中将——王认曲

王认曲(1902-1966),原名王应澍,字润秋。湖南临澧人。1922年考入湖南长沙甲种工业学校。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

毕业后留校政治部工作,1925年1月军校政治部迁至省城北校场分校,于校本部设立政治部分部,由李之龙,贺衷寒,王认曲,李汉藩,唐震等人负责办理分部事务。同年春,程潜的建国攻鄂军(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前身)由韶关回师广州后,成立政治部,林伯渠任政治部主任,王认曲调任政治部党务科科长,随部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后调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历任第一师任连长、参谋,第二十二师六十四团党代表、营长、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同年7月当选为第二十二师黄埔同学会分会候补执行委员。10月被保送赴日本千叶陆军步专学校学习。

1928年留日期间,因反对5月3日日本出兵制造“济南惨案”而被捕。1930年4月回国后,任第四十五师一三三旅(旅长李默庵)二六六团上校团长,7月改番号为第十师,任二十八旅五十六团团长。后调任该师独立旅(旅长陈步云)副旅长,第十九师(师长李觉)上校参谋长。

1932年3月参加了复兴社创立大会。同年4月调任中央军校毕业生调查处上校主任兼国民党中央党部军队视察员、特别党部委员。7月调任第七十六师(师长张钫)政训处主任。

1933年2月调升“剿匪军”第二纵队(司令郜子举)少将参谋长。1934年7月升任该纵队副司令,先后参加了对鄂豫皖苏区和江西中央苏区的围剿。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第二纵队改编为第一六六师,郜子举任师长,王认曲任该师副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1月调任中央军校第十三期第一总队少将总队长,率校职学员迁成都。1938年9月调任军校军事教官。1939年7月调任驻陕西安康的军政部第六补充兵训练处少将处长。1941年9月第六补训处改编为暂编第1师(师辖三团),任中将师长,隶属于第五战区,由第五战区直接指挥。

1942年5月,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王认曲奉命率部进攻鄂豫边区和新四军,作战失利后,被以吃空饷,私卖枪支的罪名遭解职,军事委员会令第五战区将王认曲解送到重庆军政部,后不了了之了。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受新任天津警备副司令的黄埔同学刘汉珍推荐,由王认曲任社长,用接收的日伪报社,创办了《新时报》。

同年秋,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杜聿明)中将高参兼干训团教育长,沈阳敌逆产管理处中将处长。1947年1月兼任东北青年训导总队总队长。同年10月辞职返回湖南。

1949年5月,与黄雍、王劲修、王梦等人组织湖南在乡军官自救会,邀推陈明仁任主委,王认曲任常务委员。

1949年8月参加程潜、陈明仁领导的湖南和平起义,任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中将高参,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参议。11月该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仍任高参。同年底入中南军政大学学习。

1950年起出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议、湖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1966年11月因遭批斗,在湖南长沙病逝。

0 阅读:23

黄埔红蓝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