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落实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

元力社 2024-01-23 17:51:07

今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4年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早在2021年,上海就发布《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形成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为核心的“9+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体系。

经过三年的发展,上海发展新动能稳步壮大。2023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0.2件。

作为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市,规模以上AI企业数量已经达到350家,五年来几乎翻了一番;产值达到3800多亿元,几乎是五年前的三倍;而产业人才更是达到了23万,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微软、IBM、英飞凌等布局上海,提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而在智能制造方面,上海市智能机器人快速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最大的集聚地,对市场各重点领域产业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ABB、发那科、安川、库卡等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持续投产布局,新时达、节卡、新松等本土机器人领军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据悉,上海累计建成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3家、示范工厂19家、优秀场景111个,培育“工赋链主”2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34个。

节卡、蔚建、钛米、傅利叶等企业入选国家级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达闼、飒智、擎朗、诺亚木木等企业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支援了多个方舱工程的无人化服务。

机器人正全面融入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近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

目前,上海市各辖区均有相关人工智能企业分布,其中下游环节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企业分布最为广泛。总体来看,浦东新区、静安区、徐汇区、闵行区、金山区和杨浦区的代表性企业数量更多,上游和中游环节的代表性企业也多分布在这几个辖区内。

0 阅读:45

元力社

简介:一堂每时每刻都在“进化”的理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