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六爷首飞成功,如今字母已用到N,希望六十大寿时后继有人

谷火平 2023-12-29 21:30:58

近日,《环球时报》发起的“2023全球十大武器”网上投票结果出炉,“十大明星武器”中,国产武器占了9个(投票的都是中国网友,自然更关注国产武器),除了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首艘弹射航母福建舰、五代舰载机这样的明星装备,劳模“六爷”——轰-6K轰炸机也在榜单之中,排在第九位,上榜理由是“夜间绕台”。刚好12月24号是轰-6首飞的日子,迄今为止轰-6已经在中国服役55年之久,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也不禁让人畅想,“六爷”的继任者什么时候出现,六爷未来又将继续服役多久呢?

(2019年亮相的最新改进型轰-6——轰-6N)

轰-6是中国基于苏联提供的图-16中型轰炸机逆向测绘仿制而来,首架强度静力试验机于1966年组装完成,首架生产型原型机于1968年12月24日首飞成功。最早的量产型号轰-6A除了使用2台仿制自苏联PD-3M发动机的国产涡喷-8发动机外,技术细节与图-16基本一致。机身长度34.8米,高10.36米,机身最大直径2.5米,翼展32.93米,空重372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79000千克,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正常载弹量3000千克,有一个长6.7米、宽1.6米、深1.3米的弹舱,主要弹药为250千克至1500千克的各种常规炸弹与核弹,最大航程6000千米,作战半径上一般采用3吨载荷2500千米、6吨载荷2000千米的方案。

(中苏交恶后,苏联撤回了图-16的援助计划,中国自行逆向仿制出了轰-6)

为了适应中国的战略战术需求,轰-6从加入中国海空军开始就一直在进行着各种大大小小的改进。最开始改动仅局限于小幅改动子系统,比如说用以投放原子弹、氢弹的“4251”和“4252”号轰-6;增加大型航空相机用以侦察的轰-6乙;加设天线和电子战系统的轰-6丙电子战飞机。1974年的西沙海战中暴露了中国空中远程打击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出于前瞻性考虑开始改装加装245型对海搜索雷达和“鹰击”-6反舰导弹的海军反舰型轰-6D,并于1986年投入量产,80年代间还有轰-6E、轰-6F、轰-6I等多种验证型号,以及90年代末期的轰-6H/G/M。此时中国对于轰-6的改进进入到了性能改装阶段,可以较大程度的改进子系统让轰-6具备了更多样的作战能力。

(能够挂载反舰导弹的轰-6D,还曾出口到伊拉克)

到了9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已经在近30年的时间里吃透了轰-6的设计,同时迅猛发展的航空工业水平,也让中国有能力对轰-6进行从内到外近乎回炉重造的“魔改”。2014年以后列装的轰-6K/J/N在机体、子系统上都进行了大幅改动,机体设计上彻底取消了领航员舱和机身、机尾炮塔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直径接近1.4米的巨大雷达舱和APU辅助动力单元。乘员编制也缩减至3人,这说明轰-6K/J/N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准的综合航电系统和信息化水平,《简氏防务周刊》根据中国官方透露的图片分析称,轰-6K至少有5个多功能显示器(MFD),已经实现了座舱的“玻璃化”。

动力系统上用D-30-KP2发动机换装了原先的涡喷-8,使得轰-6K/J/N的推力大幅增加,油耗大幅降低,具备了更好的飞行性能和更大的航程。至于武器系统就是重头戏了,用2019年最新亮相的轰-6N来说,其拥有6个外部挂架,并且取消了弹舱改为1个大型半埋式挂架,可以携带6枚AKD-20远程巡航导弹或者是4枚AKD-63空地导弹+2枚AKD-20远程巡航导弹、4枚YJ-12A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同时可以在机腹挂载一枚疑似空射版DF-21D的弹道导弹。

(网络上流传的轰-6N挂载疑似空射版DF-21D弹道导弹图片)

同时由于取消了内弹舱加装了受油管,轰-6N可以携带更多的内油,经过空中加油后作战半径将进一步提高。此前轰-6K的作战半径在4000千米左右,外媒推测空中加油后的轰-6N作战半径将至少提高1000千米,配合射程1500至2000千米的AKD-20,实际威慑范围将达到6500千米以上,将关岛在内的第二岛链全部覆盖在内。美国推测轰-6N携带的空射版DF-21D射程为3000千米,且能够配备核弹头,能将轰-6N的威慑范围再提升至少1000千米。

现在的轰-6K/J/N除了气动设计,和上个世纪的老轰-6乃至更为久远的图-16已经完全不是一架飞机了,是一型现代化的远程以及具备有限战略能力的轰炸机。但是毕竟轰-6已经服役半个世纪了,而且图-16的底子本来就薄,即不具备图-160和B-1B的高空高速、低空超音速突防能力,也不具备B-2A的隐身能力,载弹量和航程也只算勉强摸到战略轰炸机的门槛,我国是否该加快新型战略轰炸机的研发而逐步退役取代轰-6呢?

(轰-6K巡航黄岩岛)

对于这个问题,还是那句不变的老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任何武器装备的发展首先要看的是需求。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质的国防政策,不光是战略轰炸机,整个核威慑体系都是以满足自卫的最低水平为指导思想。目前来看中国最大的外部不稳定因素是亚太地区和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圈子”,暂时还没有过高的远程战略打击需求,至少还不需要尽快将轰炸机发展转移到以战略轰炸机为主的路线上来。轰-6K/J/N威慑亚太国家和第二岛链已经够用了,而且保有数量达到了约231架,占全世界轰炸机数量的一半,还都是近10年制造的全新机体,妥善率有充足保障,再用个二三十年问题不大。

二来是在冷战结束以后,战略轰炸机的实际用途已经逐步向战术打击倾斜,主要作战手段以防区外打击为主。无论是阿富汗战争还是以空袭为主的科索沃战争,美军的B-1B和B-2A都是做战术打击之用。而且防区外打击手段的发展让轰炸机的平台性能变成次要指标,更多是机载武器决定性能上限,美国的B-52和轰-6一样都在不停的“魔改”,而且在B-21服役之后美军对B-1B和B-2A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削减,唯独B-52没有被削减,反而推出了进一步改进的B-52J。B-21的开发过程中,美军也对原先B-2A隐身突防+临空轰炸的方式对于大国对手有多大效果提出了质疑,并将防区外打击手段作为重要指标。

总的来说,轰-6至少在未来10到20年里都是中国对威慑亚太地区和远程战术打击的主力机型,即便是有了新的战略轰炸机,也不会立刻让轰-6大量退役,更大可能是接近美国B-21、B-2配合B-52的路线,2030年代后以新型战略轰炸机与轰-6共同组成中国的轰炸机机群。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六爷”宝刀未老,而且26个英文字母刚用了14个,但是作为军迷,我们还是衷心希望等到“六爷”六十大寿的时候能“后继有人”。

0 阅读:82

谷火平

简介:谷火平关注国际关系。